中國白酒從古至今,從發酵到蒸餾,不斷革新技術,也不斷創新延續,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傳統白酒的色、香、味,來源於酒曲、窖池等各個環節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決定微生物的因素是環境、溫度、溼度、土壤養分,也就是地理環境。

酒,超越時間,跨越空間,是歷史與現實的鏈接,是不同地域“都在酒裏”的默契。美酒誕生需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需要長久的鑽研與傳承。

四特酒——中國特香型白酒代表,江西的白酒名片,是因哪些時空奧祕而釀就的?一起來探尋!

從時間的維度上,在吳城遺址出土的酒具青銅斝、酒器樽、爵,以及樟樹築衛城遺址出土的酒器和碳化秈稻米,都印證了遠在幾千年前,樟樹酒文明的輝煌。南宋詩人陸遊在江西臨川任職時,在詩中寫道:“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贊譽當時樟樹的美酒。清朝末年,婁源隆酒樓傳承樟樹釀酒之風,遵循古法,大膽創新,釀就酒色清亮的美酒,壇身貼四個“特”字,以示壇中美酒品質更優。

樟樹上千年的酒文化傳承,經過不斷的鑽研和創新,凝結成現在四特酒獨有的“12353”釀造工藝。

從歷史角度我們可以追溯文化的時間變遷,而地理則給歷史文化提供了一個空間舞台。

從地理的維度看,樟樹地處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平原南緣,肥沃的土壤、適宜的氣候,成就了江西的“天賜糧倉”。悠久的稻作文化與充足的糧食產量,爲特香白酒的釀造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四特酒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以整粒贛鄱大米爲原料,是中國白酒行業中唯一使用大米作爲主要釀造原糧的企業。

展开全文

水也是佳釀美酒生成的自然條件中極爲重要的一環。2023好酒中國行科學考察(第二季)專家團在四特酒考察時,河海大學深循環地下水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陳建生指出:“四特酒處在兩個地塊拼接時形成的縫合帶上,是深循環水集中外露之處,擁有豐富的與釀酒相關的微量元素,爲四特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歷史與地理就是時間和空間的關系,也是探尋文化演變的兩大要素。樟樹的地理環境與悠久歷史,共同造就了這片土地上千百種文化,“清香醇純”的四特酒,是酒文化的代表,更是贛鄱大地的文化精粹所在。



標題:從四特酒看特香佳釀生成的時空奧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862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