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初以來,《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接力拿下四個周冠,不僅進入年度港產片票房前五名,還雙雙獲得金馬獎五項提名,成爲當下影市叫好又叫座的典範。

《白日之下》《年少日記》海報(圖源:豆瓣)

港產片制霸票房榜,絕佳口碑催化後勁

據Dorama網站統計,《白日之下》自11月2日起登陸香港大銀幕,首周票房便達到291萬港元,累計數字更達到342萬港元,壓制同期亮相的日本動畫《數碼暴龍02》奪魁,也擊敗來自好萊塢的《花月殺手》和《玩具熊的五夜驚魂》等勁敵。

數據來源:Dorama

展开全文

即便次周被漫威新片《驚奇隊長2》擠到亞軍位置,但憑借在觀衆中積攢的良好風評,《白日之下》在公映第三周便重返頭名,並一舉突破千萬港元關口。在香港票房有限公司的最新數據中,《白日之下》已衝高至2022萬港元。

《白日之下》由簡君晉導演並與唐翠萍、李卓風聯合編劇,講述新聞社接獲㇐宗有關殘疾院舍“彩橋之家”虐待院友的线報,偵查小組爲揭露殘疾院舍監管問題,記者曉琪(余香凝 飾)以臥底身份潛入院舍,揭發其中的非人道生活,尋找日光之下的殘酷真相。

即便女主角名不見經傳,《白日之下》的卡司陣容也可謂星光熠熠,不僅有梁雍婷、周漢寧、梁仲恆等新世代演員,還囊括林保怡、姜大衛、鮑起靜、龔慈恩和胡楓等老戲骨。

從口碑來看,《白日之下》在購票平台WMOOV上的平均分達到8.5分,在所有在映的港產片中並列次席,只排在《4拍4家族》(8.9分)之後;即便將對比範圍擴展至進口片,這一分數也僅低於《電影 光之美少女 全明星F》(9.2分)、《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8.9分)和《自由之聲》(8.7分)等。

《4拍4家族》《電影 光之美少女 全明星F》《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自由之聲》(圖源:豆瓣)

與此同時,《白日之下》在HKMovie6上得到的4.4顆星(滿分5),在兩大網站的評價遙相呼應。

《白日之下》並非近期唯一表現亮眼的香港電影。

自11月16日公映後,《年少日記》在首周共進账193萬港元,累計成績則爲237萬港元,與前三甲失之交臂;但隨着口碑效應逐漸發酵,《年少日記》在次周便膨脹至415萬港元,不僅反超《白日之下》登頂榜首,還挑落《拿破侖》、《魔發精靈3》和《自由之聲》等新片。

《拿破侖》《魔發精靈3》(圖源:豆瓣)

此後,《年少日記》繼續上揚至521萬港元,勝過《不日成婚2》和《女鬼橋2:怨鬼樓》等港台新作,在完成兩連冠的同時也攻破千萬线。即便此後《旺卡》和《蒼鷺與少年》相繼超前,但《年少日記》依舊堅守在第3名,且總收成提升至1881萬港元。

《年少日記》由香港名導爾冬升監制,爲卓亦謙的首部執導長片,邀來盧鎮業、鄭中基、黃梓樂、陳漢娜、韋羅莎等實力派演員主演,講述在中學任職的鄭老師在校園意外發現一封沒署名的遺書,在尋找真相過程中,卻讓他想起充滿暴力和遺憾的童年往事;但與此同時,在和妻子的婚姻危機及父親病危的雙重壓力下,他必須跟時間賽跑,找出企圖輕生的同學並阻止悲劇發生。

當然,《年少日記》的票房逆襲也與影迷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在WMOOV和HKMovie6上,《年少日記》同樣得到8.5分和4.4顆星(滿分5)的高贊,與《白日之下》難分伯仲。

在Dorama發布的年度排行上,以最後入榜的累計票房爲基准,《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均進入港產片前五名,僅次於《毒舌大狀》(1億1454萬港元)和《死屍死時四十四》(2239萬港元),而高過年初登場的《超神經械劫案下》(1627萬港元)。在華語片的範疇內,兩片雙雙趕超《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1916萬港元)也只是時間問題。

同獲金馬五提肯定,現實題材引發共鳴

早在收獲票房佳績之前,《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便在重量級獎項上獲得大量關注。10月初,第60屆金馬獎正式公布入圍名單,《白日之下》共拿到“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等五項提名;《年少日記》也進入“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剪輯”等五項大獎的角逐,兩部影片的初期聲勢不分高下。

10月中旬,《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又同時被選爲第20屆香港亞洲電影節的开幕片,凸顯兩片在本地專業圈內備受矚目。雖然在上月底舉辦的金馬頒獎典禮上,只有《年少日記》的卓亦謙拿到“最佳新導演”的獎杯,《白日之下》則顆粒無收,但其知名度已經打響。憑借這波強勢曝光,兩片均在香港院线走出長线行情,且掘金勢頭未見減緩。

與此同時,《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也搭入圍金馬獎的“順風”,雙雙登上台灣大銀幕。《白日之下》由雙喜電影發行操盤,率先於11月17日在台上映,公映五周後累計進账40萬新台幣;《年少日記》則由光年映畫發行,於本月8日進軍台灣院线,僅用兩周便落袋154萬新台幣。而在金馬獎拿到“最佳男主角”的馬來西亞電影《富都青年》也在台港接力公映,分別拿到6240萬新台幣和127萬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的主創均爲新一代香港電影人。簡君晉於2009年在溫哥華電影學校電影制作系畢業,2011年憑短片《樓梯》奪得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華人青年短片創作大賽的公开組最佳影片獎項,2013年執導電影處女作《當C遇上G7》,2022年執導ViuTV電視劇《IT狗》而獲關注。

卓亦謙更是來頭不小,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畢業後,曾參與《殺破狼·貪狼》、《今晚打喪屍》的編劇工作,此番《年少日記》不僅獲選香港第五屆大專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也讓金獎導演爾冬升相挺出任本片監制。媒體亦爆出卓亦謙爲香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之子,可謂標准的“官二代”。

而兩片的現實主義筆觸也是廣泛引起影迷共鳴的關鍵。《白日之下》改編自2015至2016年間,香港傳媒揭發的一連串殘疾護老院舍院友被虐待、性侵的真實事件,這一主題在當前的社會時空中尤其反響不絕,影片的“反高潮”結尾更是力道萬鈞。《年少日記》則聚焦在快節奏的城市中自殺者低齡化的問題,同樣讓觀衆叩問現代“精神疾病”的肇因和解方。

《白日之下》《年少日記》劇照(圖源:豆瓣)

在《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等片的助推下,香港院线也在秋冬檔持續回暖。據香港票房有限公司統計,今年前六個月香港首輪上映的電影總數爲120部,其中本土電影佔19部,非香港電影則有101部,票房總收入爲7.72億港元;去年則在1月7日至4月20日經歷104天的停業,故同期收入3.58億港元並無比較意義。

但在正常情況下,例如2019年前半年上映的首輪影片共160部,院线收入更達到10.46億港元,相比之下今年票房跌幅約爲26.2%。自11月初以來,《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接力拿下四個周冠,助力單周總票房保持在千萬线以上,即便不及去年《黑豹:瓦坎達萬歲》領銜時的成績,但仍維系影市整體的熱度不降。



標題:港片也講“現實主義”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666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