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冬天很冷,而且這種冷並不像北方的幹冷,穿一件厚衣服就能阻擋,而是一種刺骨的鑽到骨頭裏的溼冷。無論室內還是室外,保暖工作都要做足!

不過呢,冬天雖冷,但美食卻不見少,這些老上海人過冬必備的美食,你喫了嗎?

矮腳黃:俗話說“

所以這“一燒就爛,鮮甜鮮甜的”是對矮腳黃最貼切的詮釋了。

雪裏蕻:上海人總把“

肉絲的香配上雪菜的鹹味,是最好的下飯菜,喫的不僅是噴香的感覺,也有着童年的回憶和家的味道。

展开全文

羊肉:“立冬到,喫羊肉”,這是上海人的老規矩。

雖然也有人嫌羊肉有羶味,但在上海郊區,喫羊肉的習俗卻由來已久。夏天喫的是伏羊,冬季喫羊肉既能品嘗美食,又能滋補身體,可謂一舉兩得。

在松江一帶,傳統的羊肉喫法是一盤白煮羊肉,一碗羊湯面,再送一碗羊血湯,一般都就着白酒喫。張澤羊肉素有名氣,現在松江城裏开了10幾家張澤羊肉面館,不過,最最正宗的,據說是在鎮上的菜場,這是普通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美食品牌。

嘉定江橋鎮的紅燒羊肉很有名,以前最受歡迎的也在菜場裏。

隨着城市化發展,現在江橋的菜場羊肉面已沒有了,但鎮上保留了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傳統老店冬明羊肉館,還是非常正宗的。2011年公布的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橋羊肉加工技藝就已名列其中。

說起肉皮來,幾乎所有的上海人都會立刻想到三林塘,口口相傳的美味讓許多人慕名而來。

三林塘的肉皮色澤說金黃的,且酥松爽脆,煮久了也不會爛掉,海綿般的孔洞很容易入味,最適合燒湯。如果整齊的蓋上河蝦、雞肉、薰魚、豬肚等好料略煮,就是一道鮮美地道的本幫三鮮砂鍋。

曬幹的新鮮肉皮要在流動水裏反復清洗去除油沫,然後用農家的土竈頭,下油鍋慢慢溫熱,透亮的肉皮隨着時間慢慢軟化。表面看上去樸實的肉皮,裏面綿軟富含湯汁,豐腴不油膩,顏色金黃卻爽口。

在三林地區开設的許多本幫館,可以喫到特色的“老八樣”,其中就包括鮮香十足的三鮮湯和新鮮肉皮。

梨膏糖:秋冬咳嗽的人漸漸增多,所以有止咳平喘效用的梨膏糖,也是冬日必喫之美食。

相傳梨膏糖已有1300多年歷史,100多年前上海城隍廟开設了梨膏糖店,也是讓人記憶深刻的老味道。

香甜可口的棗泥酥

棗泥酥餅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棗泥爲餡,經油炸成熟的面食。其色澤金黃,外皮酥松,餡香甜可口。很多人有秋冬开始喫棗子養生的習慣,棗泥酥自然也是不能少的。

牛肉煎包:剛剛出爐的牛肉煎包,皮厚實而松軟,外脆裏嫩;餡兒緊實飽滿,其還帶着鮮濃的汁水……嘖嘖,說着口水都要流下來啦。



標題:這些個老上海人冬日要喫的美食,算是很美味了,不知道你愛哪一個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754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