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財經記者 朱欣悅

近日,素有“世界經濟風向標”之稱的世界經濟論壇(即“冬季達沃斯論壇”)在瑞士達沃斯舉辦。本次年會以“重建信任”爲主題,匯聚全球2800多名政界、商界、學界和媒體代表,圍繞地緣衝突、經濟放緩、氣候變化、技術衝擊等多方面議題展开探討。

藍鯨財經記者注意到,此次達沃斯論壇上,白酒企業已經嶄露頭角。通過在國際舞台上頻頻亮相,借此將中國白酒帶上世界舞台,爲中國與世界相通相融搭建橋梁、編織紐帶,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白酒故事。

白酒扎堆達沃斯

近日,素有“世界經濟風向標”之稱的世界經濟論壇(即“冬季達沃斯論壇”)在瑞士達沃斯舉辦。本次年會以“重建信任”爲主題,匯聚全球2800多名政界、商界、學界和媒體代表,圍繞地緣衝突、經濟放緩、氣候變化、技術衝擊等多方面議題展开探討。

其中,不少人士將目光投向多年來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的東亞,尤其是中國,被寄予更多關注和期待。藍鯨財經記者注意到,此次達沃斯論壇上,白酒企業已經嶄露頭角。

洋河股份作爲世界經濟論壇白酒行業首批“合作夥伴級會員”,出席中國之夜、達沃斯全球母基金峰會等會議,深度參與世界經濟論壇。

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聯東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中國白酒的國際化意愿非常強烈,步伐也越來越快。從去年初至今,洋河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白酒出海,通過向國際友人積極展示中華美食美酒文化的精髓和綿柔洋河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提升中國白酒海外消費空間,加深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

無獨有偶,茅台首次應邀亮相這個全球頂流政商學等各界的全球對話平台,茅台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在論壇期間出席中國之夜活動,她圍繞綠色生態與減排話題,分享了中國企業怎樣理解綠色優先、生態战略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战。

王莉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國家战略對企業來說,既有挑战,更有機會,且機會大於挑战。對於釀造產業來說,一方水土養一方美酒,生態環境就是資源,就是生產力。生態優先的國家战略驅動全社會都重視生態保護,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提升,就能釀造出更美好的產品;同時,國家支持綠色發展,就會有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撐和激勵。時代的進步會對企業提出更高要求,會激發企業努力進行效率變革、模式創新和技術提升,不斷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動力,從而獲得更大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展开全文

此外,五糧液作爲中國民族品牌代表和行業龍頭企業,也亮相本屆冬季達沃斯年會“大連之夜”活動,以美酒爲媒,爲全球交流互鑑、合作共贏建立起橋梁和紐帶。

不僅如此,汾酒此前也曾參與達沃斯論壇,在世界面前展現中國白酒文化。

事實上,近年以來,白酒企業頻頻亮相APEC、博鰲亞洲論壇、國際金融論壇、世博會、鏈博會、進博會等國際國內高端平台,借此將中國白酒帶上世界舞台,爲中國與世界相通相融搭建橋梁、編織紐帶,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白酒故事。

白酒國際化尚需時日

這即酒企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需要,也是國內白酒市場的競爭現狀,促使酒企邁开“走出去”的步伐。

2021年,《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提出,我國酒業在產業結構方面要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在品牌培育方面要實施世界頂級品牌的培育計劃。這爲中國白酒出海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國內白酒市場競爭呈現“紅海”,白酒銷售受阻,庫存高企成爲行業的共同難題。

國內市場趨近飽和,倒逼酒企向外尋找新的增長路徑,“出海”勢在必行。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表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蒸餾酒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白酒在世界烈酒版圖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客觀而言,中國白酒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遠。隨着國內白酒存量競爭的加劇,加之國際蒸餾酒在國內的消費普及越來越廣,白酒企業國際化步伐應該,也必須加快,這也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使命所在。

裏斯战略定位咨詢高級顧問馮華青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國外烈酒市場有兩個顯著特性,第一是平價,市場平均價格在10美元/500ml。高端品類的溢價相較國內高端白酒也難以望其項背。第二是調酒文化。白酒出海短期來看很難直接與國際烈酒競爭,參照韓國真露與日本清酒綁定本國餐飲向外擴展機會更大。短期來看,在國內白酒市場上揚態勢中投資回報率勢必較低,但長期來看率先打开全球市場將會成爲有力競爭壁壘,一旦國內市場出現反轉,則可有效抵御經營風險,另一方面牆外开花牆內香,也是考慮出海的誘因之一。

據了解,國內白酒應當繳納的稅是13%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消費稅是從價和從量兩種方式徵收,先按照出廠價,從價計收20%,而且每瓶500毫升酒還要從量計再收0.5元。“再加上出口稅,相當於雙重稅,而國外歐元區美元區的酒類主要消費區間是在10元以下,即不到百元人民幣,這意味着國內大多中高端白酒就失去了價格競爭力,這是白酒國際化進程艱難的一個核心因素。”有業內人士告訴藍鯨財經記者。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除卻文化因素,過去幾百年,國際烈酒通過先進的工業文明、資本實力和政治強權實現了全球產業布局,幾乎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國際烈酒等級標准、分類標准、稅收標准等核心概念的話語權。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酒類累計進口51.56億美元、出口15.06億美元,貿易逆差爲36.5億美元,其中烈酒進口22.8億美元、白酒出口7.16億美元,貿易逆差爲15.64億美元。

酒類研究專家歐陽千裏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我國在加入WTO時將酒類列爲普通消費品,而其他國家是將酒類列爲特殊商品,致使了白酒進入其他國家壁壘重重。反觀國外酒類進入中國,卻輕松得多。再加上國家近年來降低了洋酒的關稅,國外酒類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各國對烈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別很大,按照本國的法律法規將白酒歸類爲不同的品類的酒精飲料,執行不同的進口檢驗和關稅標准,也就導致了白酒的出口成本非常高,再加上不少國家對白酒徵收高額關稅。比如韓國180%,泰國200%,白俄羅斯300%,進一步削弱了白酒在國際中的競爭。

從事白酒國際化推廣已有七年經驗的新加坡中國白酒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陳韓曉營對藍鯨財經記者指出,國內白酒企業普遍缺乏國際視野和國際認知,禁錮了白酒國際化的發展前景;不僅如此,白酒國際化本身是一個投資額巨大,投資回收周期超長,投資風險超高的項目,這一系列問題直接阻礙着白酒國際化的步伐。最關鍵的是,國際市場上缺乏中資控股的實體營業網點,截至目前,在全球市場幾乎無法真正找到一家有規模的白酒專營實體店,這是阻礙中國白酒國際化的最現實的障礙。

“白酒國際化的市場前景特別美好,但它又無比艱難,不存在着哪個國家容易或者不容易打开這個問題。” 陳韓曉營稱。



標題:中國白酒“上桌”達沃斯:茅台、洋河、五糧液扎堆亮相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355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