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聲除舊歲,闔家團圓迎新春。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而喫又是春節的“主旋律”。親朋好友聚會不斷,特色小喫應接不暇,再加上美酒佳餚,在歡樂的氣氛的襯托下,你夾一筷,我添一勺,你敬我一杯,我回你三杯。酒食無度,幾天下來,不少人都覺得腹部脹滿、噯腐吐酸、食欲下降,甚至腹痛嘔吐,引起急性胃炎、胃擴張、急性胰腺炎、腸梗阻等。假期尾聲,飲食不妨“粗”一點,民間有句俗語:“精糧合口味,粗糧潤腸胃。”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五谷雜糧,开胃消滯,潤腸通便,健脾養胃。

01

蕎麥

蕎麥,是主要糧食品種之一,起源於中國,種植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战國時期的《神農書》將蕎麥列入爲八谷之一。蕎麥因富含營養,是世界上公認的集營養、保健和醫療價值於一體的天然保健食品,被稱爲“食藥兩用”的糧食珍品。

蕎麥性涼,味甘,歸脾、胃、大腸經。《本草綱目》稱:“(蕎麥)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能練五髒滓穢,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蕎麥具有充實腸胃,增長氣力,提振精神,清除五髒滓穢和清腸導滯等功效,主治食欲不振、腸胃積滯。由於蕎麥清腸作用明顯,民間稱爲“淨腸草”。

需要注意的是,蕎麥不宜久食,脾胃虛寒、皮膚過敏者忌食。

此外,蕎麥的莖葉部分亦可入藥。莖葉具有降壓,止血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毛細血管脆弱性出血,視網膜出血,肺出血等症。蕎麥的嫩葉也可作蔬菜食用。

展开全文

推薦藥膳:蕎麥蘿卜粥

材料:蕎麥15克,白蘿卜200克,粳米50克。(1人份)

做法:

1.蕎麥洗淨,白蘿卜去皮切塊,備用;

2.鍋中放粳米、白蘿卜與適量水,大火燒开後改小火煮20分鐘

3.加蕎麥,再煮20分鐘;

4.關火,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出鍋。

功效:开胃消滯

適合人群:飲食積滯腹脹者,常見暴飲暴食後,腹脹,噯氣,食欲下降、口黏口膩、口氣重、大便不暢,舌苔厚膩者。

02

燕麥

燕麥也是“八谷之一”,因爲不易脫皮,也被稱爲皮燕麥。雀麥、野麥子,指的也是燕麥。說起燕麥,大多數人不會陌生,它是一種低糖、高營養的食品。很多想瘦身,或是注重健康飲食的人都會食用燕麥,它能夠去除臉上斑紋,降低人體膽固醇,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調節人體的血壓血脂,促進內分泌的協調,保障正常的生活狀態,因此還有“植物黃金”的美譽。

中醫認爲,燕麥性平,味甘,歸脾、肝經,有止汗、滑腸的功效。燕麥能斂汗補虛感冒發燒後,傷及脾胃,會出現自汗、盜汗的情況,可以用粳米和燕麥一起熬煮濃粥來補虛斂汗。燕麥還適合大便不通者食用,《湖南藥物志》記載:“治汗出不止:燕麥全草一兩,水煎服,或加米糠五錢。”

需要注意的是,因爲燕麥片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所以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肝硬化、胃底靜脈曲張等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宜多食。燕麥有滑腸的作用,大便溏爛、腹瀉者也不宜。

推薦藥膳:燕麥紅薯

材料:燕麥30克,大米50克,紅薯250克,蔥花、鹽適量。(1人份)

做法:

1.紅薯洗淨,削皮,切成小塊大米洗淨,用清水浸泡半小時;

2.鍋置火上,將大米放入鍋中,加水500克,大火煮沸後換小火煮20分鐘;

3.放入紅薯塊,小火煮10分鐘;再加入燕麥,繼續用小火煮10分鐘。

4.熄火後,加入鹽、蔥花等調料,即可食用。

功效:補益脾胃、潤腸通便

適合人群:飲食積滯大便不通者,常見大便幾天一行,大便幹結,排便不暢,腹部脹滿,食欲下降,舌苔厚膩。

03

小米

小米有“脾之果”的美譽,最養脾胃。小米性微寒,味甘、鹹,歸腎、脾、胃經,能健脾養胃、補腎益精、滋陰除煩。

老百姓都知道小米能健脾養胃,常建議胃不好的喝小米粥。那么是不是所有胃病的人都適合喝小米粥呢?其實要分清楚情況,小米准確的養胃功效是養胃陰,適合胃陰不足人群食用。中醫學講“胃喜潤而惡燥”,胃之受納腐熟,不僅依賴胃陽的蒸化,更需要胃液的濡潤。胃中津液充足,方能消化水谷,維持其通降下行之性。胃陰不足,陰虛生熱擾於胃中,胃失津潤,胃失和降,於是出現飢不欲食,胃脘隱痛或灼痛,嘈雜噯氣,脣舌幹燥或幹嘔呃逆,小便短,大便幹,舌紅少津,或剝苔、少苔,舌面有小裂紋,脈細。

小米爲什么能補脾胃。我們通常說甘味入脾,黃色入脾,從五色上來講,小米是黃色的,從味覺上來講,小米味甘而鹹,因此中醫說小米能滋養胃陰,如《本草綱目》記載:“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开腸胃。”小米熬成粥稍微冷卻沉澱之後,粥的最上層有一層細膩的黏稠物浮起,這層黏稠物就是粥油,粥油具有不錯的保護胃黏膜。

推薦藥膳:小米山藥粥

材料:小米 25克,山藥30克,粳米 25克。(1人份)

做法:將上述材料淘淨,放入砂鍋中;加水同煮成軟爛的粥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

適合人群:脾胃氣陰不足者,常見神疲倦怠、飢不欲食、口幹舌燥、心煩心悸,舌淡嫩、苔少。

  • 保胃健康|廣東人過年一定要喫雞,大吉大利還補益身體

  • 保胃健康|立春回南溼噠噠,別忘養陽祛溼

  • 保胃健康|一到冬天就變成“大胃王”?這幾點要注意!

保胃健康|廣東人過年一定要喫雞,大吉大利還補益身體

保胃健康|立春回南溼噠噠,別忘養陽祛溼

保胃健康|一到冬天就變成“大胃王”?這幾點要注意!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學術帶頭人黃穗平教授

黃穗平

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脾胃學科學術帶頭人,兼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結合學科(消化系統疾病方向)學術帶頭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會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中西醫整合脾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專科專病合作發展平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嶺南(華南)中西醫結合診治幽門螺杆菌相關胃病學術聯盟主席、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嶺南梁氏流派經驗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全國名老中醫余紹源教授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團隊負責人,專攻中醫優勢病種慢性胃炎、胃癌前病變及胃早癌。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內鏡診治技術,培養碩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科技廳等各級科研課題20多項。曾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獎、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和著作獎。主編著作7本,副主編著作8本,發表醫學論文180多篇。獲得“首屆嶺南名醫”“首屆羊城好醫生”“2017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稱號。

廣東省中醫院出診時間:

周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特需門診)

周五上午 (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特需門診 )

供稿:黃穗平廣東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廣東省中醫院嶺南梁氏脾胃病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標題:保胃健康|過節喫多難消化,試一試這幾種谷物雜糧吧!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168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