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是胭脂染,幽庭數樹丹

從五月石榴花开,到果子成熟壓彎了枝條,微微泛紅的石榴似嬌羞般咧着嘴兒迎來了秋的收獲。

石榴,原產於波斯國(今伊朗)一帶。公元前139年,漢張騫出使西域,把包括石榴在內的多個特產引進中原。

晉·張華《博物志》記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

【別名】安石榴、金櫻、丹若

【來源】爲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實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酸澀,入肺、腎、大腸經

【功效】澀腸,止血,止咳

【主治】久瀉久痢,崩漏便血,津虧口燥,咽幹煩渴

石榴的功效

石榴是一種珍奇的漿果,成熟後皮色鮮紅或粉紅,果粒紅如瑪瑙、白若水晶,酸甜多汁。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石榴具有多種藥理作用,還有“御飢療渴,解酲止醉”之奇效。

01、收斂澀腸

中醫認爲,石榴果潤燥兼收斂,具有止渴生津、澀腸止瀉、止痢、固腎等功效。對於脾虛久瀉久痢、便血、脫肛、遺精者尤適。此外,對於飲酒過量者,石榴還具有解酒之功。

02、生津止渴

秋季氣候悶熱幹燥,人體燥熱多汗,常常咽幹渴飲。石榴屬於漿果的一種,不僅水分含量非常豐富,且果實顆粒味酸甜,可生津止渴,潤燥斂汗,正合時令。

03、保護心血管

實驗結果顯示,石榴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於軟化血管,降低血脂、血糖和膽固醇等多種功效。

04、美容護膚

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起到一定的延緩衰老作用。

05、緩解焦慮

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的煙酸和維生素D有助於緩解抑鬱和焦慮的情緒。

06、潤肺止咳

由於石榴歸肺經,對於肺燥所導致的咳嗽、咳痰、咳血,有滋潤功效,可發揮一定的止咳、止痰、止喘作用。

展开全文

石榴的入藥部位

石榴的營養價值豐富,全身都是寶,果皮可入藥,果粒可食用,籽亦可入藥。

石榴皮

爲石榴果皮晾曬後的幹燥品,性溫味酸澀。其中含有生物鹼、鞣質、有機酸,具有澀腸止瀉、抑菌和驅蟲之功效。如果身上有瘡口,久不收口,尤其是流黃水,可以用石榴皮煮水來擦洗,有助於瘡口愈合。另外,喝石榴皮煮的水可以治療久瀉不止,即腹瀉較長時間仍止不住的情況。

石榴果粒

含豐富的果糖、優質蛋白、易吸收脂肪等,可爲人體補充能量和熱量。果實中還富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有機酸、鈣、磷、鉀等礦物質,爲人體補充各種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

石榴子(籽)

爲石榴的幹燥種子,性溫味酸甘。其中富含礦物質,有較強的抗氧化成分,如紅石榴多酚、花青素,還有亞麻油酸、維生素C和葉酸等,能保護關節的柔韌性和皮膚的彈性。

如何挑選石榴

新鮮的石榴表皮光亮、皮肉緊繃。

未成熟的石榴很圓,捏起來較硬,而成熟的石榴皮薄有棱,皮色略顯粗糙。

較甜的石榴果嘴合攏,較爲短寬。

石榴不宜久存,最好現买現喫。

食用注意事項

01、糖尿病患者

盡管石榴喫起來感覺不算特別甜,但含糖量爲13.7% ,比香蕉還高,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食用量,不宜一次性喫太多。還可以搭配堅果一起喫,有助於控制血糖的平穩。

02、易便祕人群

因爲石榴中所含的鞣酸具有收斂、澀腸的作用,有加重便祕的風險,因此大便祕結者不宜食用。

03、齲齒人群

齲齒表面的牙釉質已經損壞,而石榴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它會使牙釉質軟化,不利於牙齒的養護,甚至齲齒嚴重的人還會出現牙酸、牙痛等症狀,所以有齲齒的人盡量少喫,通常喫完後要及時刷牙。

04、有肺部疾病的人群

如果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的情況下,喫石榴會加重病情,引起發熱。雖然秋季宜多食酸味,然而酸雖然能收斂,但也會導致氣滯,氣滯則痰生。我國中醫有:“甜石榴,其汁戀膈而成痰,損肺氣,病人忌食(《日用本草》)”之說,還有“多食傷肺、傷牙而生痰(《滇南本草》)”之說,因而不可多食。

05、特殊人群

兒童最好少喫石榴,因爲易引起發熱痰鳴。還有些老人和孩子喫石榴時不吐石榴籽,容易造成嗆咳。

06、不宜同時食用的食物

石榴不可與西紅柿、螃蟹、西瓜、土豆同食,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石榴食療推薦

銀耳百合石榴甜湯

·材料

銀耳一朵,百合15克,半個石榴取果粒,冰糖適量。

· 做法

銀耳提前3-4小時泡發,泡發好後撕成小朵,與百合、石榴果粒一同洗幹淨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燒开後轉小火煮1個小時左右,加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

滋陰生津潤燥,清心補肺益腎。

· 適合人群

秋季幹咳的人群,也適用一般人群秋季養生保健食用。

石榴還可被加工成清涼飲料或釀酒造醋,其滋味獨特,別具風格。

石榴有“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的美譽,在我國民間一直被視爲吉祥果,代表着多子多福,團結和睦,吉祥長壽,興旺發達,幸福美滿之意。

審稿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主任

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梁雪茵



標題:石榴益處多多,但這6類人不適合喫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95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