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林真心/文)《歌手2024》(以下簡稱《歌手》)的梗,根本看不完。

從“那英歷險記”發展到“華語樂壇大點兵”,這檔音綜已經從聽覺盛宴變成了幽默段子素材庫。

但互聯網狂歡掩蓋不了音綜的“用人荒”,和大衆對華語樂壇的“殷切期盼”。

“衆多原定歌手因直播形式放棄參賽”的爆料之下,有大批網友要求公开這份“婉拒名單”。疑似節目導演的朋友圈內容流出,似乎又坐實了內娛歌手依賴修音的傳聞。

音綜直播勸退華語樂壇,究竟是不是謠言?

音綜直播,暴露劣勢?

暌違四年,《歌手》再次出圈。

相關話題霸榜熱搜的同時,還帶動芒果超媒股價大漲。截至5月13日收盤,芒果超媒股價大漲11.69%,成交量創上市以來新高。

上一次出現如此盛況,還是2022年的《乘風破浪3》和王心凌。

只不過這次不是靠新人的異軍突起,或童年濾鏡加成,而是無修音直播喚起的強大愛國情懷。

首場直播競演,00後摩洛哥裔歌手Faouzia和曾兩次提名格萊美的Chanté Moore均展現出超強的實力,包攬前二。排名第三的那英,則憑借回應觀衆鼓勵的一句“你上去試試”,以及觀看對手舞台時的表情,迅速出圈。

這當然不是那英第一次因爲耿直發言受到熱議。

但這一次,那英面對外國歌手的對抗性焦慮,被玩梗的廣大網友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直接和近代史掛上鉤。

“五旬老太守國門”、“抵抗洋人是葉赫那拉的宿命”的巧合和想象力讓人捧腹大笑;網友四處“搖人”的精神狀態則比段子更像樂子;韓紅“請战”的豪橫,直接帶動A-Lin、李佳薇、王晰、江映蓉等一衆中國歌手紛紛亮出態度。

展开全文

但,撕开娛樂化的包裝,《歌手》真正刺激到大衆的,是無修音直播暴露出的華語樂壇的“乏力”。

看完直播的網友,把汪蘇瀧、楊丞琳的實力比作“草莓音樂節”,海來阿木代表“星光大道”,調侃二手玫瑰的表現像“農村紅白喜事”,認爲唯有那英能作爲“國家隊”選手肩負起战勝外國歌手的重任。

還有很多人在社交平台發問:華語樂壇難道沒有實力唱將了嗎?何至於此?

很快,網友就在一些爆料、採訪裏找到了答案。

節目开播前的發布會上,導演洪嘯就透露過:“很多歌手因爲直播的事情婉拒了。”就連那英也爲直播感到焦慮。

汪蘇瀧也在節目中透露自己曾主動詢問《歌手》導演需不需要留檔期,遭到了“不用,你先做你的事”的婉拒。這一點也和洪嘯朋友圈截圖中的“感謝各位歌手在开播前的雪中送炭”對應上了,側面證實節目組的前期邀約受挫。

“直播”二字,真有這么大的威懾力嗎?

資深音樂制作人劉鑫透露道:“綜藝節目修音主要是會根據節目的類型,和歌手團隊的需要進行。”

以早期選秀節目爲例,因爲選手本來就來源於民間,很多都是非科班的,所以演唱有些瑕疵也在所難免,不太需要修音。

但進入網絡媒體時代,音樂類綜藝修音似乎已經成爲了一種常態。

“之前主要是以長視頻的形式在影音平台進行傳播,現在碎片化傳播成爲一種主流的傳播形式,更多是以單個表演的cut在短視頻平台進行傳播,所以大家對幾分鐘內的表演所帶來的視覺聽覺的衝擊要求更高。”劉鑫說。

內娛歌手,依賴修音?

後期修音,對業內人士來說其實並不是一項高難度技術。

“如果絕對音准是100%,機器修出來的就能達到99%,數字化的音准聽起來會不太自然。但如果歌手現場能夠唱到97%的話,觀衆是聽不出來有瑕疵的,也是一個很自然的狀態。”劉鑫告訴搜狐娛樂。

“針對大多數歌手,錄播修音是沒有難度的,可以利用後期技術把完成度提高到99%。除非演唱實在太差,有可能會修成電音。”劉鑫還提到,其實直播也有“修音”的可能性:“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實時修音這種說法,但是直播也可以掛Autotune,在一定範圍內可以修正音准。早期很多電音歌手都是這么操作的。”

既沒有技術難點,又能保證演唱效果,修音自然成爲了綜藝的首選。

任職於國內知名音樂公司的阿陸提到,歌手一般都會提前了解綜藝對舞台和表演的呈現。“燈光、樂隊會一起聯彩,耳返和墊音的比例、帶tune的部分,都是提前要確認好的。”

也就是說,藝人方對表演的呈現方式、是否修音,都是事先知情的。

最誇張的是,有時候節目組會把母帶給到藝人方,任憑藝人方自行修音。

藝宣何均曾帶藝人參加過某大熱綜藝節目。雖然節目不屬於音樂類綜藝的範疇,但也涉及到舞台表演。“節目組給了我們母帶讓我們自己修音,平台還說這很正常,見怪不怪了。”

至於音樂類綜藝,她所了解到的情況是“這種節目,除非大腕要求,或者籤合同的時候有強要求,應該不會輕易給藝人審核正片內容。但肯定會有基礎修音,也會保留一些瑕疵給觀衆評判。”

見識過某選秀節目修音情況的藝宣阿布,表達得更爲直接:“能作爲節目爆點的車禍現場會直接放出去,其他差得平平無奇的,都會修成錄音帶的水平。”

總之,有了修音這項“外掛”後,內娛的歌手們背負的壓力減輕了許多,對修音的依賴程度不斷提升。

“畢竟現在的修音並不是只修音准,包括修節奏、修音准、修氣口等,面面俱到。的確有少部分歌手過分依賴修音,對於本身功底的練習就不那么重視了。”劉鑫察覺到,數字化的錄音方式啓動之後,歌手們在錄音的時候就習慣於依賴後期。

直播代替修音,可能嗎?

打破歌手對修音的依賴,《歌手》的爆火,和節目採取直播形式必然是有關的。

但反之,直播的音綜,不一定都能達到歌手的出圈效果。

“如果節目主要是華語流行歌的演唱,追求不修音,讓觀衆檢驗歌手基本功,我覺得這是很積極的,”阿陸停頓了一下,接着說:“也是很難的。”

阿陸主張,反修音的風向,讓高音能力出衆、聲音有張力的歌手更具優勢,但並不能作爲評判音樂人的唯一標准,不能因爲這一點否認其他音樂人的風格和才華。

“優秀歌手一直存在,只是對於音樂類節目來說,他們更習慣於先入爲主地考慮用戶的偏好,從選角开始,就已經在流量、熱度、內容風格上局限了邀約歌手的範圍。”因此,在阿陸看來,不修音,適用於《歌手》,但不適用於所有音綜。

劉鑫同樣認爲,音綜直播有利有弊,並不適合推廣开來。

有利的一面,是對於競演類節目來說,觀衆可以實時觀看表演並且給出投票,對觀衆來說不僅僅是一場視聽的盛宴,更讓大家成爲了節目的參與者。

弊端就是挑战巨大。作爲業內人士,他透露,直播對演職人員來說是非常非常大的挑战,機會只有一次,各個工種的老師們必須默契協作,歌手只能孤注一擲,拿出最好的狀態。

“《歌手》开了個好頭,可以倒逼歌手們更加重視自己演唱功底的練習,這樣我覺得也是歌手自身對觀衆和粉絲的一種負責。”劉鑫說。

就像張傑近期的發聲,“作爲一名歌手,唱LIVE是最基本的要求”,歌手必須重視聲樂功底和聲音掌控力。

可人並不是精密的儀器。

在劉鑫看來,歌唱中的一些瑕疵,其實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真正的演出、live版,沒有一首歌是好唱的。有瑕疵不一定代表這個音樂作品不好,有時候一點點瑕疵也是一些質感的體現。這個觀點,那英老師也表達過,我是很贊同的。”

阿陸和劉鑫的維度看似不同,但其實都是從打破審美單一的角度出發的。

這種巧妙的一致性,也在談到華語樂壇的生態時顯現出來。

對於“華語樂壇出現斷層”的說法,他們的視角也是重合的,都不同意這種消極觀點。

阿陸認爲,汪蘇瀧接連幾首翻唱在短視頻平台出圈,也證明了自己的演唱實力。“慢歌更加難唱,像汪蘇瀧這樣會樂器的創作型歌手,基本功和音准都是不錯的,所以才能把悲情的歌曲唱紅。”

“現在也有唱功很不錯的歌手,例如鄧紫棋、周深。而且一個好的音樂表演不僅僅只是唱功可以體現,直擊人心的歌詞和編曲,也是音樂所具有的魅力,比如老一代的李宗盛,新一代的許嵩、毛不易等等,他們的創作和表演都很不錯。”劉鑫說。



標題:那英韓紅出战《歌手2024》,楊丞琳海來阿木被吐槽,華語樂壇還有不修音歌手嗎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770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