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被笑死了兄弟姐妹們。

前段時間,《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以下稱“火鍋”)又曝了個新瓜。

在經歷了點映、上映、撤檔、上线流媒體之後,本以爲這場鬧劇已經落下帷幕。

沒想到導演又發了一條微博,稱“朋友轉來美國專業影評人Simon Abrams 和普通觀衆的影評,欣慰外國觀衆也能看懂並享受觀影過程,也許讓更多人品到才是最好的結果 ”。

出於好奇,去查了下。

影片於5月2日在澳大利亞开畫,首映成績爲719美元,後續表現依然慘淡。

爛番茄上的觀衆評價只有一個,就是導演貼出來的那個。

而另一個國外電影大衆評分網站IMDb的評分是5.6,一共90人評價。

怎么看,這都不是一件值得拿出來發博炫耀的事。

展开全文

而撤檔亂象不止,鬧出更大的笑話,恐怕也只是時間的關系。

01

撤檔成流行

撤檔現象,早已有之。

但,更多的是另一個層面的“技術原因”類撤檔。

上映之後再撤檔的,多半還是因爲商業上未達到預期。

其中最爲知名的,當屬2018年史詩級爛片《阿修羅》的退場。

號稱投資7.5億,衆星雲集,最終上映三天,全網狂噴,恥辱撤檔。

如今看來,它倒是頗有自知之明的那個。

自知質量不過硬,從此之後便杳無蹤跡,成了爛片界的一個謎。

講道理,如果在大家都瘋狂撤檔的時候,它反其道而行之,高調上映。

搞不好還能收獲不錯的票房。

再下一個引起討論熱潮的,是去年撤檔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

其實影片本身的質量不算差,到現在豆瓣也仍有6.8這樣中規中矩的評分。

但由於檔期內強敵重重,再加上宣發的失誤,還是選擇了撤檔。

然而擇日上映後的票房也依然不佳,最終止步於1億。

緊接着,便是場面甚爲壯觀的2024春節檔。

總共才8部電影,就有4部紛紛選擇撤檔,擇日再映。

《我們一起搖太陽》和《紅毯先生》屬於有競爭力,但誤判了檔期氛圍的重要性。

一個講述重症患者的故事,一個氣質略帶荒誕悲傷,卻選擇了全民喜慶的春節檔。

排片還是有的,但顯然完全低於片方預期,只好中途撤檔,及時止損。

而《黃貔:天降財神貓》和《八戒之天蓬下界》則屬於毫無競爭力的一類。

在幾部熱門大片面前,它們的排片被擠壓到幾乎爲零。

這場撤檔風波,也讓今年被網友們戲稱爲“撤檔元年”。

萬萬沒想到,2024還未過半,《火鍋》又來摻和了一腳。

剛剛發完撤檔消息,豪言壯語稱:爲滿足更多觀衆的需求,擇日再見。

結果轉頭便上线了流媒體,仿佛一夜之間忘了自己說過什么話。

中途撤檔的騷操作,硬是又被它玩出了新意。

其實,撤檔雖然離譜,但並沒有違反市場規則。

片方根據市場反饋來調整宣發策略,本質並沒有什么問題。

但,還是很難讓人理解片方的邏輯,因爲撤檔再映的,基本全撲。

《中國乒乓》,撤檔前8000多萬,最終1億票房。

《紅毯先生》,撤檔前8400萬,最終9400萬票房。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撤檔後光速上线,最終票房定在5440萬。

只有《我們一起搖太陽》,算是稍微體面一點。

撤檔前9300萬,後來憑借着豆瓣8.0的高口碑,拿下了2.75億的最終票房。

但相對於片方原本打算衝春節檔的目標來說,這一成績也絕對稱不上成功。

此番慘狀,意料之中。

你既然擺出來,做了宣傳,自然會勾起一些觀衆的期待。

中途退出,難免會給人一種“打不過就跑,質量肯定不好”的壞印象。

尤其是像《火鍋》這樣,上映了整個五一假期,再選擇撤檔。

影片的口碑已經形成,該宣傳的賣點也都已經宣傳得差不多。

試問,哪裏還有能吸引觀衆再走進影院的理由呢?

反倒是爲了新檔期需要准備的宣發,會產生一筆不小的額外費用。

片方當然不是傻子,肯定也知道撤檔的後果。

只是,與其坐着等死,不如先撤一下,再做打算。

至於爲什么做了錯誤的檔期選擇,究其原因,無非兩點。

一方面,大環境造就了兩極分化的檔期局面,普通檔期無人問津。

稍微有那么一點競爭力的,都想着進入熱門檔期,寧做鳳尾,不做雞頭。

另一方面,撤檔的僥幸心態裏,似乎也隱藏着很多片方的通病——

他們好像對自己的電影有一種謎之自信,習慣於高估自己,低估對手。

撕宣發撕排片,總覺得自己生不逢時。

比如說 《火鍋》,其實最初定檔時間爲1月13號。

隨後,影片入圍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提名,收獲了不少好評。

這很有可能給片方造成了影片質量很好的錯覺。

很快,《火鍋》便調整策略,宣布進軍更加熱門的五一檔。

正式上映前,還开啓了多輪點映,看起來信心滿滿。

但片方似乎是忘了。

首先,這並不是一個知名度夠高的電影節。

其次,《火鍋》的主要目標群體也並不是這類電影節的觀衆。

最後,對於這種有龐大粉絲基礎演員參演的電影,點映最初的口碑,肯定有水分。

行業內的商業互吹,粉絲們的圈地自嗨,不可全信。

但現在,各種鬧劇看下來,《火鍋》似乎是真信了。

最後,竟然還落得導演能爲國外一條好評而深感共鳴,發博感嘆的地步。

類似於很多明星被粉絲吹上天,對自己的零演技毫不知情一樣。

這種評價上的信息繭房,衆多創作者真的需要警惕。

02

亂象何時休

目前,《火鍋》的豆瓣評分爲5.3。

平心而論,這片子可能不是什么佳作,但也絕不至於這么低的分數。

吵是吵了點,但影片裏各種伏筆的設置與回收,怎么着也能滿足最基本的爽感。

如今評分低到這種地步,導演的態度,難辭其咎。

這不禁讓人想到王寶強坦然領取“金掃帚最令人失望導演獎”的事情。

這個娛樂性質的頒獎典禮舉辦了9年,王寶強是第一個來領獎的一线明星。

台上,王寶強的發言,如今回想起來,依然令人動容:

我也知道這個獎項不太光彩,但是它可以鞭策我進步,之所以要親自來接受大家的批評,是因爲我愛電影,尊重電影,尊重觀衆,尊重在座的前輩們。第一次當導演,我確實是欠缺經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經過未來的學習,不斷努力,我相信自己以後能成爲一名合格的導演。

不卑不亢,真誠虛心。

後來的事,我們也知道了。

2023年,王寶強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八角籠中》上映。

說不上影史留名,但也能肉眼看見他作爲一名導演的進步。

而觀衆也從來沒有揪着他的黑歷史不放,而是該誇獎誇獎,該买票买票。

近40萬人7.3的豆瓣評分,22億的總票房,說明了一切。

《火鍋》不是第一部撤檔的,也絕不會是最後一部。

從大的方面來說,中國電影市場的檔期依賴症,短期內很難改變。

觀衆的觀影習慣早就被潛移默化地影響。

再調整過來,需要一個漫長的引導過程。

但,好在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各種問題也正在被重視,被解決的路上。

比如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分线發行風波,成了笑話,但也證明確實有在推進。

而從小的層面來說,創作者們也需要走出盲區,努力創作精品。

畢竟,有好的內容庫,才能更好地讓各項政策落實。

我始終期盼着有那么一天——

無論何時何地,想看電影時,總能發現一兩部感興趣的作品。

而不是熱門檔期選得眼花繚亂,冷門檔期卻無片可看。

百花齊放,觀影成自然,那才是一個良好的電影市場該有的樣子。

2024/5/23

監制:影探

Supervisor:Ying Tan

編輯:老白

Editor:Lao Bai

豆瓣:影探

Douban

微博:影探探長

Weibo



標題:全網狂噴,恥辱撤檔,這還成了觀衆的錯?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072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