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开分8.1开口碑專場 編劇趙冬苓談長短劇節奏差異在“人物”
搜狐娛樂訊(胖部/圖文)4月9日,懸疑刑偵劇《沙塵暴》在京舉辦口碑專場活動。該劇於3月28日开播以來取得了較好的口碑,豆瓣开分8.1分的表現,不但讓該劇成爲今年懸疑劇評分第一,也讓該劇於近期登陸豆瓣國產劇熱播榜第一、華語口碑榜第一。
導演譚嘉言回憶,這個故事起初給他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其突出的文學性,“我們沒有去左右劇中所有人物的人性,加入我們的價值觀喜好或自我判斷,而是試圖以一種客觀呈現去探究他們的因果鏈,帶來人物自然而然的選擇和命運走向。”
談到觀衆認爲的“慢節奏”,譚嘉言認爲題材的不同決定了節奏的差異,“《沙塵暴》和其他懸疑劇的區別可能是,它只有一個案子,以案件推進可能連12集都撐不到,我們的重心是在人物,每個人物的线索鋪排,這是這部劇可能更適合的方式。”對於觀衆“三集鋪了17個线索”、“第八集神回收”的討論,導演也笑稱《沙塵暴》後期的貢獻要更大,後期階段和喬老師做了三遍修改,不斷調整布局,重新找到不同於原劇本的敘事方式。
該劇的編劇趙冬苓進一步談到如今長劇和短劇的節奏差異,“我們沒有去挑战觀衆的觀影習慣,但我一直覺得對於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塑造人物就不能只是簡單地講一個故事,而是需要大量的細節把人物呈現出來。過去一段時間經常有記者來問長短劇的差異,我認爲微短劇縮短的往往就是塑造人物的空間,《沙塵暴》不是這樣的,它是塑造人物的作品,事實證明恰恰是這些東西把觀衆吸引住了。”她認爲,節奏的快與慢是要爲敘事目的服務的,“我覺得簡單地談快慢之變是一個僞命題”。
該劇开播後,劇中的女性群像也獲得了不少討論,尤其是重點人物孫彩雲的塑造,趙冬苓認爲在她身上投射了自己在生活當中對中國女性的觀察和體驗,“我經常感慨於中國女性承受苦難的能力,而你又能在她們身上看到生命的脆弱,這兩種特質是如何在一個人身上自洽的呢?我覺得這兩者在《沙塵暴》裏都有體現。”她還提到孫彩雲這一形象受到了美劇《冰血暴》第二季屠夫老婆角色的影響,一個最底層的角色有着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又有着極其強悍的生命力,是趙冬苓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撇开善惡不談,孫彩雲很值得當代女性學習的一點是,她首先很愛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
主演段奕宏進組後的前20天都在不斷和導演探討人物生命力的來源,他表示:“我們作爲創作者不能想當然,要強調生活實踐和環境的質感,這雖然是個虛構的城鎮,但生活的質感非常的真實。”在塑造具體角色上,段奕宏形容此次飾演陳江河是一次“土壤式的表演”,“陳江河的表演一定是從生存的土壤、家庭的環境、職業環境的影響去尋找,尤其是趙老師寫的這塊土壤,更要求你拿出土壤式的表演,要首先從共性上當中去尋求一種選擇力、表現力、執行力上的審美,去呈現文本當中巨大的力量,找到人物的內核。”段奕宏還盛贊《沙塵暴》的文本創作,“碰上這樣的文本太難了,太難了,這些年看的文本很多都趨於同質化,創造力和想象力越來越萎縮,所以選擇陳江河,就是因爲這個文本會讓我忘記角色帶來的結果,而是着迷於人物的糾結和掙扎。”
標題:《沙塵暴》开分8.1开口碑專場 編劇趙冬苓談長短劇節奏差異在“人物”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