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北影節槽點集錦:明星們東施效顰,重量級電影人集體缺席
4月18日,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开幕。看了下开幕式的流程、紅毯、亮相劇組,每個環節和細節都想吐槽。
毫無亮點的紅毯,說好聽的是致敬,說難聽的是模仿。
紅毯環節是各種盛大活動的前戲,只不過別家是靠咖位和人數吸引觀衆,北影節要保持逼格和搞點創新。
走紅毯的明星和相應造型盡量往電影上靠,結果束手束腳的明星們hold不住造型,導致整個紅毯在悽風冷雨中顯得清冷、怪異和無趣,看不到新東西、沒有原創性,而且所有的致敬都沒有驚喜可言,他們只是在模仿,或者說是在東施效顰。
阿嬌和汪東城套上了《羅馬假日》的造型,誰給他們的勇氣呢?有表子沒有裏子,沒有任何神韻可言。知道的是北影節紅毯,不知道的還以爲是漫展。
那個叫慶憐的是何方神聖?我好像沒看過他演過什么電影,這是走錯片場了吧?他真的應該去漫展。佐羅的造型實在是駕馭不了啊,上台舞劍的樣子像是唱京戲,估計下面的記者也要碎碎念“這是哪個資本家的醜兒子,快下去吧。”
一窩蜂的cosplay上癮了,誰給張雨綺的勇氣,模仿當年《花樣年華》張曼玉的造型?自己幾斤幾兩心裏沒點X數嗎?
騷瑞,我承認,膀大腰圓的張雨綺確實比張曼玉有斤兩,但是我只看到了老和醜,隨時擔心妝會花,哪有一丁點當年張曼玉的神韻?想問張雨綺,你打扮好之後有沒有自己照照鏡子?
還有張藝凡,也來舞劍了,致敬《臥虎藏龍》,劍舞的不怎么樣,不過確實勾起回憶,那個年代的華語電影真好啊!
那個年代有多好,當下就有多差。摟了一眼走紅毯的劇組,找不出幾個好看的電影,類型嚴重重復,有的不用看就確定會爛。
易小星帶着常遠、鄧家佳和王耀慶來了,他們的《人生开門紅》五一上映。王耀慶還好,常遠已經連着演多少部爛片了?《人生开門紅》很早就上了影院貼片廣告,要不是知道這是個電影,還真以爲是粗制濫造的映前廣告,笑點都極其尷尬。
另一款長預告裏,王迅說“最討厭烏七八糟、譁衆取寵的”是電影在自嘲吧!所有人的表演都極盡浮誇、譁衆取寵,坐等這部片口碑撲街。
《好工作!》這個片有點看不懂,董潤年和應蘿佳也來走紅毯,讓人覺得這是《年會不能停!》的續作,但豆瓣顯示這部電影又名“一點就到家2:好工作”如果不考慮“出身”,這幾乎是整個電影節亮相的電影裏,唯一值得期待的一部了。
一眼爛的還有《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有一種當年何炅《梔子花开》既視感,這種能把一首歌當成IP拍出來的國產電影都好不了,這句話立此爲據。
還有一些先不說電影好壞,單是選題就讓人審美疲勞的電影。可能是看到聚焦絕症、拍殘障人士成了票房的靈丹妙藥,同時又容易收獲好口碑,各大片商都开始將目標對准這一領域。《我們一起搖太陽》、易烊千璽的《小小的我》成功了,《第二十條》裏趙麗穎的聾啞人角色給了行業啓發,於是正在上映的《向陽·花》和《不說話的愛》都有聾啞人角色。走上北影節紅毯的《獨一無二》也是對准無聲家庭,五一檔上映,《震耳欲聾》也是聚焦聽障的電影,蘭西雅繼《向陽·花》裏再次出演相同角色。
此外,《大風殺》《獵金遊戲》《抓特務》等影片,都讓人提不起興趣,至於管虎那部《東極島》,看過《裏斯本丸沉沒》之後,真的能在這部戲說商業片裏入戲嗎?而且,紅毯折射出北影節過於側重電影宣傳的味道,本質上走紅毯的劇組和電影節各取所需,當然,電影節給電影提供宣傳的機會和平台沒錯,但未免太單一了。除了有待映作品主創之外,影迷們關注的電影人如賈玲、吳京、郭帆,以及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領軍導演都沒有參與進來,令人覺得遺憾。
而且這樣重要的電影活動,大的電影公司老板應該出席,國字頭的中影董事長傅若清總應該來吧!但他們的身影都沒見到,擺明了沒項目、沒宣傳需求,就不陪你玩了。
最後還是想吐槽一下一屆又一屆千篇一律的“走流程”,有弊端也從來不想着去提升和改進。
比如每年的开幕式都設在懷柔的雁棲湖,距離市區很遠、交通極其不便,勞民又傷財,所以有了我也不知道來幹啥的李夢敷面膜狂奔的畫面,這么遠,趕場不跑一跑也不行啊!
還有對影迷極其不友好的排片和影院選擇,不少重量級的稀缺好片,排在電影博物館,這個地方不但附近沒有地鐵,公交坐很多站下車都還要走一段,對於每年影院間疲於奔命趕場的影迷來說幾乎就是噩夢。電影節不應該是形象工程,不是做給領導看的、不是爲明星服務的,而應該是爲影迷服務,打造成觀衆和電影親近、和電影人交流的窗口,北京的影院這么多,爲什么就不能都選在地鐵附近交通便利的影院呢?還是說場地選擇優先考慮關系和背景,比如承辦單位有懷柔政府?
標題:第15屆北影節槽點集錦:明星們東施效顰,重量級電影人集體缺席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