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午間,綜藝節目《這是我的西遊》首期節目正式上线,在優酷和觀衆們見面。這檔綜藝邀請了時代少年團的嘉賓們,和唐國強、六小齡童、於洋、楊迪和謝娜等嘉賓,圍繞《西遊記》,展开了很多遊戲內容。首期的上下兩集,基本上都是做遊戲。這個模式,非常類似簡配版本的《王牌對王牌》。

當然,《王牌對王牌》有着比《這是我的西遊》更爲清晰的遊戲規則。在《王牌對王牌》的綜藝節目當中,不僅僅是做遊戲,更是有着明確的分組,王牌團隊自己一組,而飛行嘉賓們往往組成一組。通過這種對抗,往往可以讓觀衆們看到,王牌團隊這邊爲了獲勝,不擇手段,不想輸,總是輸的局面。

在《這是我的西遊》當中,雖然在各種遊戲環節,也是分組的,但每一次分組都是亂七八糟的,根本沒啥章法。在分組模式上,這檔綜藝便已經失敗了,屬於對《王牌對王牌》進行減法處理了。這檔綜藝,分組會隨意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西遊記》小考的時候,直接按照左右座位順序分組。這種亂分組的模式,讓遊戲缺乏了有效對抗。

《這是我的西遊》對《王牌對王牌》做得另一個減法則是,只會做遊戲,而不會表演才藝。《王牌對王牌》這檔綜藝節目當中,明星嘉賓們不僅可以分組做遊戲,搞對抗賽,而且還會表演才藝。尤其是這個才藝內容,也非常明確,小品、舞蹈和歌曲,紛至沓來。這些才藝表演放在節目的後半程,還是非常養眼的、好看的。

展开全文

反觀《這是我的西遊》這檔綜藝節目,顯然並未學會《王牌對王牌》的精髓,節目當中,明星嘉賓們確實不少,做遊戲的內容也挺多,但是,最終它並沒有才藝表演秀。因此,嘉賓們的個人魅力並未被全部釋放出來。比如說,時代少年團的這些成員們,顯然是唱跳組合,但是,在做遊戲的過程當中,能體現他們什么真本領呢?顯然不能。

這么來講,時代少年團要想讓觀衆們記住他們的本行水平,與其在《這是我的西遊》當中擔任主咖,還不如去《王牌對王牌》當中擔任飛行嘉賓呢。嘉賓們的個人才藝水平,被節目組的遊戲內容掩蓋了,遊戲大於了一切,造成嘉賓們更像是機器搬磚工,讓往哪裏搬,就往哪裏搬。

在具體的遊戲內容當中,《這是我的西遊》也浪費了這樣的嘉賓陣容,遊戲本身不夠精彩,缺乏對抗性等等。這檔綜藝的首期內容,還只停留在“嘴皮子上”。比如,圍繞《西遊記》這本書進行的所謂的知識點的搶答,搞得演講比賽,大家一起來搬運塑料球等等。這些遊戲,其實是沒有什么對抗性的。綜藝真人秀,最怕的就是遊戲環節的沉悶無趣。浙江衛視的很多真人秀,也是採用搶答題的方式。但是,爲了避免這類遊戲的沉悶,吳彤會“漏題”給楊迪,並且讓楊迪拿這事兒形成笑點。

反觀《這是我的西遊》當中,首期節目全部的遊戲內容,其實都是沒有對抗性的,即便是在搶答的環節,也是做了減法的。舉個例子。在《王牌對王牌》當中,如果出現搶答內容,必須有一個外在的“搶奪”的呈現。比如,設立一個話筒,讓嘉賓們去搶,從而實現這個搶奪的刺激性。在搶奪到話筒之後,才能回答問題。《這是我的西遊》節目組的導演們,則沒有這個意識。

在以上三個理由之外,《這是我的西遊》也面對着“文不對題”的問題。既然是“西遊”主題的綜藝節目,那節目當中的這些遊戲內容,就應該和《西遊記》產生緊密聯系才好。可是,在首期內容當中,很多遊戲是和《西遊記》沒啥關系的,更像是一個遊戲的大亂燉了。這鍋大亂燉呈現出來的質量又不好,造成了綜藝本身的混亂感。

最末,這檔綜藝對於嘉賓們的利用度真的不好。這種利用度不夠的問題,不僅僅在於沒有讓嘉賓們進行才藝展示,更在於,很多咖位比較不錯的嘉賓,差一點就成了背景板。比如,首期當中,六小齡童老師飾演天尊,但這位天尊參與什么了呢?更像是行走的背景板罷了。《西遊記》主題,邀請六小齡童這位孫悟空的飾演者,簡直是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了,但是,邀請來了,不用,只把人家當背景板,就是大錯特錯了啊。

綜上,我認爲《這是我的西遊》是簡配版的《王牌對王牌》,屬於綜藝真人秀當中的典型爛綜。它的問題,不在嘉賓這裏,在節目組創意上。(文/馬慶雲)



標題:《這是我的西遊》首播,簡配版《王牌對王牌》,五大理由堪稱爛綜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5341.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