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餃皇後》成五一檔爆款,每個人都會感動,但要看懂馬麗的眼淚
上映首日,《水餃皇後》用25.5%的排片拿到了37%的票房,邁過2000萬大關,五一當天繼續保持冠軍位置,爆款氣象初成。這是主創團隊一站接一站路演口碑發酵的結果,也歸功於電影足夠勵志、感動,用小人物描摹大時代、用臧姑娘的故事引發觀衆情感共振,臧姑娘的精神,適配每一位爲生活打拼的觀衆。
馬麗走出喜劇舒適圈,聯袂導演劉偉強譜寫驚豔過時代的女性傳奇,讓人有很高預期,結果還是無數次的被戳中。
感動到什么程度呢?我流的淚,和電影裏馬麗流的淚一樣多。
感動和治愈,是《水餃皇後》的兩大關鍵詞,也是帶給觀衆最直接的兩個觀感。
哭着感動、笑着治愈,笑中帶淚的是銀幕內的臧姑娘,也是銀幕外的觀衆。艱難困苦始終不是電影表達的重點,導演劉偉強和主演馬麗顯然都讀懂了臧姑娘,知道該如何正確刻畫呈現。她是時代偶像、是女性成長和勵志的模範,人生的苦難從來都不值得歌頌,臧姑娘也從不想要外界的同情和可憐。電影裏,被打入人生低谷的臧姑娘,靠雙手开闢新生活、打开一片天,一次又一次讓人感動落淚。
導演最大程度的放棄劇情橋段過於戲劇化的處理,用白描的方式展現臧姑娘爲生活、爲兩個女兒打拼的一點一滴,裸露出的生活本色,反而帶給人最直接的觸動。
走出影院過了一天,離場感依舊很強,做塑料花、洗碗、洗電車、賣餃子……導演拍得細、馬麗演得也細,極致困境和絕境求生的鋪陳,反復牽動觀衆的心,爲臧姑娘喫苦耐勞不服輸的精神感動,看過電影後則天高海闊——臧姑娘陷入這樣的絕境都能觸底反彈,我們還有什么不可以?
另外感動於電影對群像的生動塑造、對善良的溫暖表達,人與人關系的前後呼應和情感回饋。
有兩組人物關系展开說一下。
臧姑娘和紅姐,是同類人的守望相助、彼此托舉,她們彼此間的照拂和鼓勵,觸及內心泛起陣陣暖意。·電影鋪陳了大量生活細節,完成兩個女性的情感升級,最开始是揪着耳朵的呵斥,中途是對臧姑娘自食其力、自強不息的認可,後面則是絕對的同頻共振,兩次开燈的小細節都特別戳人。馬麗和惠英紅兩位好演員,大量對手戲都迸發出更多可能,真的很驚喜。
臧姑娘和糖水伯,展現的是在困境中艱難求生,彼此間的無私互助,釋放出令人淚目的暖意,臧姑娘最絕望的時候,那碗長長久久的湯圓、暖胃更暖心的糖水,給了她拼搏向上、繼續下去的勇氣。這樣的情感炸彈一番之後還有一番,多年後臧姑娘與糖水伯重逢,釋放出的人性光輝讓人難以自控,實在太治愈了。
電影前半段感動和治愈,後半段的落點則是勵志和振奮,時間進度條加速、節奏更是快到飛起,導演用最短的時間讓臧姑娘完成從小作坊主到企業家的躍升,放大角色的傳奇性,同時也用城市風貌的更迭折射出時代巨變。
但在細節處理上,劉偉強導演堅持抓大不放小,臧姑娘的成長和創業歷程,是拾階而上、終達頂峰。
從在人來人往的碼頭擺攤到家庭小作坊經營,再到超市裏开疆拓土,臧姑娘創業歷程中的重要決定電影裏都能找到,而且細節的鋪陳能抓住重點,劉偉強把他想表達的核心藏於其中——
臧姑娘的“成功密碼”需要每個觀衆自己理解和總結,不新鮮就倒進垃圾桶、三天三夜不睡覺鑽研餃子皮的改良、寧愿違約不達標的餃子也不送貨,在臧姑娘這裏,賣餃子從來都不是生意,每一顆餃子都滿載她的情懷,她用餃子裏的鄉愁去消解食客的鄉愁,她成功的絕密配方,就是傾注真心和真感情。
《水餃皇後》勾勒出了時代洪流下的精彩市井群像,同時也反過來用這一群小人物去描摹時代變遷。電影從小小的宇宙、半斤八兩到光輝歲月,點滴細節匯聚成往日香港的獨特風貌,港片迷有福了,可以和電影一道激蕩起往日情懷;那些租住紅姐房子的租客們,不學無術的金先生、舞廳打工的露絲、底層求生的辣撻哥和雙喜叔,以及選擇移民的華哥等,都是有代表性的時代縮影。
電影很巧妙的用臧姑娘和金太太這組人物對照,表達出在那個男強女弱的時代,努力拼搏可以改變人生、打出一片新天地,依附於男人難有理想結局,甚至會喪失人生控制權,這是電影女性勵志的深層次表達。
演員的表現無需贅述,從以往作品讓觀衆捧腹大笑,到這次用真誠可信的表演調動觀衆情緒讓眼淚決堤,馬麗完全抽離了身上的喜感,在另一個極端的成功,丈量出了她寬廣的演技;電影裏的衆多配角也都有出色表現,特別是袁富華,你很難相信溫暖、接地氣的糖水伯、結尾令人心疼的撿易拉罐孤獨老人,和《周處除三害》裏的反派大佬是同一個演員。
已經很久沒在電影院裏如此感動、振奮過了,《水餃皇後》用一部電影譜寫一段傳奇,更是五一勞動節送給每一位爲生活努力打拼的勞動者的禮物。電影傳達的主題是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我們樂於看到這樣歌頌拼搏的逆襲故事,更喜歡感受電影中“人生百褶,我自向前”的樂觀精神。《水餃皇後》絕對是五一檔觀影首選。
標題:《水餃皇後》成五一檔爆款,每個人都會感動,但要看懂馬麗的眼淚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