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鮮喵的第 2203 篇吐血原創

喵族碼字員:子路

編者按

鬱蔥盛夏,玉蘭花开。

6月19日-23日,第28屆上海電視節在滬盛大舉行,行業同仁共襄盛會,共同促進中國電視事業與電視產業發展。延期一年的本屆白玉蘭獎共徵集到來自五大洲4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900部電視作品,“質”、“量”雙升,引發海內外同行高度關注。

作爲第28屆上海電視節媒體合作夥伴,烹小鮮(pengxx01及聯盟账號推出【直擊上視節】專題策劃,我們會第一時間親臨各類活動現場,爲大家帶來最新鮮、最有料、最具觀點的行業報道。

本篇爲專題第一篇,小鮮對話 第28屆上視節白玉蘭獎中國劇單元評委、導演孫皓老師,請他分享了 對白玉蘭獎的評選標准、《慶余年2》拍攝進度與作爲中國故事人的創作理念

闊別兩年,“白玉蘭”再度花开上海。

今年這場電視行業盛會對國劇市場格外具備重要意義,一方面,近兩年均爲“國劇大年”,湧現出大量優質類型劇集,各類獎項競爭尤爲激烈;

另一方面,這是三年抗疫之後、市場復興之時,一場足以大大提振行業士氣的盛會,吸引了海內外同行深度聚焦,共同期待白玉蘭獎花落誰家。

那么從評委的角度來看待入圍作品,會秉持什么樣的評選標准?又將如何反饋到自己的影視創作中,從中探尋到國劇市場哪些承前啓後的新變化?

今天上午,小鮮與白玉蘭獎國劇單元評委、從《慶余年2》片場趕來參會的孫皓導演聊了聊。

白玉蘭獎評選:競技比賽不設限

展开全文

七位評委從四面八方趕來上海電視節,除參加評委見面會等活動外,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觀劇鑑賞中,從專業角度細細評判每部入圍作品。

孫皓與白玉蘭獎緣分不淺,三年前,他就憑借古裝劇《慶余年》入圍了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呼聲頗高。

本次從選手轉身評委,他表示非常欣喜、也感到責任重大,因爲兩年下來,積攢的優質國劇量格外大;同時,本屆入圍作品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

“比如科幻劇《三體》、高概念網劇《开端》等,以前可能都不會有這類作品。 所以評選難度更高,這么多元化的類型佳作很難橫向比較。

關於具體的評選標准,孫皓則表示他還在琢磨, 最核心的當然還是從專業角度來衡量,優中選優。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絕不設限。

“不管新隊員還是老隊員,都在同一場競技比賽上,誰先撞线誰就是冠軍。”

第一,不對新老創作者設限,所有候選作品一視同仁;第二,不對獎項設限。

關於本屆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別評委會主席胡智鋒老師提到的可能會出現“一獎兩蛋”,孫皓坦言其實大家都沒有設限, 七個評委都很統一地尊重白玉蘭獎,共同用專業精神去評選。

回到創作者身份,孫皓表示自己很爲這些入選作品所感動, “其實近幾年拍戲很不容易,但從作品上還是能看出大家的自我要求,依然那么細膩。”

比如《夢華錄》,細膩地展現了古代民衆的生活細節;再比如《开端》,以前很少能見到這種循環式把故事“玩”起來的創作。

他也舉例了幾個特別打動自己的細節:

“像《對手》段迎九,她是一個警察,又是一個妻子,同時對家庭有所歉疚,在職業上又很偉大;《風吹半夏》陳宇宙完全是個小人物,卻能在身患絕症的狀態下,依然那么燦爛地生活。他們也許不是主角, 但這種復雜多面的人物形象都很打動我。

還有《人世間》復原以前的生活,從70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 這不僅僅是通過改編IP來反映一代人的生活,而是再生化的創作。

《慶余年2》:艱難但良性的創作

這份創作上的細膩,也被孫皓運用在了萬衆期待的《慶余年2》裏。

該劇正在緊張火熱地拍攝中,他透露,第二季延續了二皇子“我喜歡與民同樂,可我又不喜歡人”的人物刻畫風格,“他一出場就靜街了。”

這邊二皇子隨意漫步,整條大街一個百姓都沒有;那邊包子鋪還冒着熱氣,似乎有人喫一半就被趕走了。 這樣一靜一動對比,反而比嘈雜大街更能展現二皇子最是無情帝王家的人物特徵,“還能省點經費。”

相比第一季,孫皓表示《慶余年2》更大困難是演員的檔期問題。

第二季故事架構更大、人物更多, 截至目前已經官宣了“再相逢”與“喜相逢”共計30+位主要演員,“每個演員都是其他劇組炙手可熱的男一女一,再加上橫店現在復蘇了,大家都在搶景,所以這個檔期怎么排布是個難題。”

但孫皓也表示, 檔期排布艱難的背後其實是整個劇組良性的創作氛圍,因爲每個想來呈現角色的演員肯定都想拍好。

他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細節,“ 最絕的是我們演員老是殺不了青,有時候花都拿來了,我跟倦(編劇王倦)打電話說這個人要殺青,後面還可不可能有TA的戲啊?倦立馬說,有可能!那我們就得把花再捎回來。

大家一看到花捎回來就特別开心,就覺得後面還有我(的戲),特逗。”

《慶余年2》預計用4個月拍攝完成,孫皓希望大家不要太着急,“我談的時候說千萬別給我時限壓力,就盡可能在保證質感的前提下盡快上线吧。”

用一把尺衡量“打動”的交點

不僅對作品評選不設限,孫皓對個人創作的關鍵詞依然是, 不設限

從業二十余年,他的作品覆蓋面格外廣泛,從現代到古裝、從家庭到懸疑,多番嘗試。他希望能始終保持“不設限”的創作激情,就像這次博覽白玉蘭獎入圍作品,有很多故事都足以令他心動。

孫皓自認爲不是一個“高產導演”,他更希望做一部戲就是一部戲,所以 必須秉持擇選劇本的一把尺子,尺子上主要包含兩個維度:

第一,尋找打動自己與打動觀衆的交叉點。人物是否極致?人物關系是否動人?情感是否足夠落地真實?這些甚至比故事結構更加重要。

比如,他相對不會去拍純粹神仙的故事,“神到沒有人的情感,那就沒有意思了, 我還是希望故事能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第二,必須擁有對市場2-3年的前瞻預判。

這就涉及到劇本同質化的問題,孫皓坦言, 其實現在影視行業跟風現象蠻嚴重的,“《慶余年》播出後,每年我會看100多部劇本,我家裏飯桌上、牀頭、馬桶邊兒上都是劇本。

很明顯能感覺到一部戲火了、現象級了,立馬一大堆劇本遞上來,好多題材都這樣,基本沒有太大突破。”

他能理解這種狀況,畢竟制作方也要爲自己的資金負責,跟着潮流走可能會安全一些,但他認爲這可能是一個誤區。

“影視是最需要推陳出新的,平台、資方要真的喫透市場,膽子放大一些,做到百花齊放,實際上放大膽子反而可能更安全。”

評委會主席胡智鋒也從影視學者角度觀察,剖析了電視劇“現象級”作品的爆款內核,“能成爲現象級的作品,一定不是只具備單一屬性,它應當是綜合了各種復雜的特質, 打破套路正是成爲爆款的基本特質。

本屆白玉蘭獎入圍國劇恰恰證明了跟風的不靠譜,孫皓表示,影視創作者的工作需要引領觀衆。

“可能很多人會預判年輕人不會喜歡講父輩的事情,結果那么多年輕人都喜歡《人世間》。 不要重復、不要跟風,風是人力永遠跟不住的。

總體來看,關注時代、溫暖現實、融合創新的國劇作品,正在成爲同時打動創作者與觀衆的突出亮點, “打動”的交點催生佳作頻出

期待兩天後的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揭曉,且看玉蘭花落誰家。

注:全文圖源網絡

-END-



標題:對話導演孫皓:《慶余年2》難度大,用一把尺衡量「打動」的交點 | 直擊上視節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60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