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間,電視劇《繁花》更新出第23集和第24集。這部電視劇官方公布的集數是30集。這意味着,該劇離大結局,也就最後三天的時間。然而,結合最新的劇情內容,及其一共公布至第28集的劇情預告片來看,這部《繁花》接下來的劇情,只剩下寶總和強總的股票大战了。

倆股票玩家,圍繞一支股票,在股市上鬥法,這是典型的港劇模式。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有大量的類似題材內容的港劇和港片作品出現。王家衛導演的這部電視劇版《繁花》,實際上便是把這批早期的港劇港片用“拿來主義”的方式,套弄在了所謂的“上海”頭上。這便是我爲什么對該劇的首篇劇情,便說它是假上海真香港的原因。

這幾天,我見鼓吹這部電視劇的“账號”們總是說,這部電視劇有腔調。腔調這東西,做出好的內容來,那叫腔調,做不出好的內容來,那便是裝腔作勢了。目前來看,《繁花》最後的幾集內容,圍繞這個所謂的股票大战展开,實在只是港劇當中老掉牙的內容了。所以,腔調這東西,成了裝腔作勢。

王家衛導演的鏡頭語言當然是很好的,是值得更多“账號”們大書特書的。但是,王家衛版《繁花》的故事,則是典型的假精致與真豬糠。當一部電視劇的故事內容立不住的時候,裏邊的角色,雖然依舊秉持着裝腔作勢的原則,但最終,整部戲,也就味同嚼蠟了。無法講一個宏大背景主題之下的有效故事,依舊是王家衛們的短板所在。

展开全文

這部《繁花》,可以作爲電視劇劇本創作失敗的典型案例,它的編劇和導演,應該在劇作播出之後,开反思會。對於王家衛導演而言,如何離开港劇、港片那些老掉牙的內容,如何真正扎根上海,喫透小說《繁花》的精髓,才是當務之急。不然,電影版《繁花》的票房,必然敗北——可能,電影版本,已經注定要敗北,與被群嘲了——畢竟,院线電影的影迷,更不好糊弄,審美層次,完全高於電視劇觀衆。

我在早前的劇評文章當中已經說過,這部電視劇的主題狹隘,講的就是一群機關算盡太聰明的人,就是他們如何利用中國股票市場的尚且健全而投機取巧賺散戶血汗錢的故事。我想,但凡經歷過上世紀九十年代股票市場的散戶們,看完了這部電視劇之後,應該都不舒服吧。無論是寶總,還是強總,在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當中,賺的“腦滿腸肥”,但這些錢,不過是散戶們的血汗錢罷了。

這些滴着血的錢,讓《繁花》目前的劇情都面對道德考量——這種做高或者做空一支股票,從而獲得巨大利潤的人,真的值得成爲一部電視劇的主角,並且被大書特書嗎?在中國股市尚未健全的時候,這批人以看似並不違法,實則並不正當的方式,謀取的巨額財產,難道不值得被唾棄嗎?如果劇作沒有唾棄,反倒是興高採烈地去講述,那劇作敘事者的屁股,是不是坐歪了?

可能,敘事者也感覺到了自己屁股的坐歪。所以,在第23集和第24集的劇情當中,寶總和強總爭奪一支股票的上市名額的時候,寶總有幾句話,看似是後期重新配音,與胡歌的嘴型不對應了。這段話講,股票要講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要回饋社會,要成爲優質股等等。這段極具中國特色的話語,反倒是和王家衛《繁花》的調性並不相符。而正是這段話,才是最值得王家衛們學習的。

還是那句話,觀衆們如果覺得電視劇《繁花》爛尾,都是港劇老掉牙的內容的話,一定不要怪罪到小說《繁花》頭上來。因爲,電視劇《繁花》,那是香港導演王家衛的《繁花》,不是金宇澄的《繁花》,更不是上海的《繁花》。在小說《繁花》當中,才是真正的上海市井弄堂的煙火生活。

這些爛俗的股票大战,在小說《繁花》當中,根本沒有。這些,不過是王家衛導演打着《繁花》的旗號,硬塞進來的。如此做法,真的不如不要叫什么《繁花》了,叫《投機倒把股票雕花》好了。(文/馬慶雲)



標題:《繁花》24集後,开啓爛尾模式,又是股票大战,港劇老掉牙內容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938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