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電影《豆包縣令》在多家正版視頻平台上线。這部影片由潘長江和苑瓊丹主演。他們在影片當中飾演夫妻。蔡明在該片當中飾演男主的母親,潘斌龍、邵峰和魏三等喜劇演員,也均在該片當中出演了角色。

只從喜劇明星陣容來講,這部《豆包縣令》也可以簡單粗暴地稱之爲“集齊了喜劇前輩當中的半壁江山了”。然而,影片上映之後,豆瓣等處,依舊是差評一片。究其原因,當然有潘長江老師賣酒的“後遺症”,但同時,《豆包縣令》也屬於潘長江作品的一貫風格——自身水平很低,爛得比較有特點。

潘長江喜劇作品,有一個共性的特點,那便是,拿着一個簡單粗糙的道理作爲作品的內核,然後包裹上一些反基礎智力的包袱內容,從而打造出一個看似正確實則非常錯誤的喜劇作品。被批評作品質量低,潘長江老師的審美能力之下,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冤枉,畢竟,自己的作品似乎講了一個正事兒。

《豆包縣令》這部電影的簡單粗糙的道理內核是:要孝敬老人,要讓老人老有所養。這個道理內核,如果只看這幾個字的話,肯定沒啥問題。潘長江以往大量的喜劇作品,都是喜歡找這么簡單粗糙的道理包裹自己的。比如,他在《开播!情景喜劇》上的作品,也是同樣的“養老”主題。

展开全文

但是,他的這個主題,架不住推敲,而且,他的故事內容本身,是無法正確詮釋這個主題了。所以,爲了硬性凸出這一概念,他的影視劇作品就只能胡編亂造了。這是一種典型的拿着大道理當概念卻又不愿意認真做的影視投機行爲。這種行爲,其實和直播賣酒有很多類似之處。

在《开播!情景喜劇》當中,潘長江的喜劇作品是一群有退休金的老人,集合到一個民宿當中,开啓了集體養老的模式,繼而,各種鬧劇上演。老潘想要通過這個立意正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他包裹出來的內容,爛俗不堪,最終,在觀衆投票環節,搞得挺尷尬。

這一次的《豆包縣令》又是類似的問題。這部電影當中,一上來,就是潘長江飾演的縣令教訓不養老的夫妻倆。繼而,這個縣進入了一批鬧飢荒的流民,潘長江飾演的這位縣令,要救濟飢民,开古代的養老院。开養老院,當然需要錢啊,可縣令是個窮縣令,沒錢,正着急呢。

這個時候,有個老人被追殺,自稱是縣令他爹。如此,一個縣令來了一個來路不明爹的鬧劇故事上演。這個鬧劇的最終,當然是這個爹是有錢的,拿出了自己一輩子的積蓄,讓潘長江飾演的縣令开起了古代的養老院。

潘長江這個《豆包縣令》,如果給不動腦子的影迷去看,當然會覺得,潘長江好偉大啊,他的電影主題好深刻啊,他好有愛心啊之類的。奈何,我相信,這種影迷不會太多。畢竟,不會動腦子的人,是少數。該片略微動腦子,就會發現其邏輯上的硬傷。

別的縣出現飢民,到了男主擔任縣令的地方,就不走了,要留下來。潘長江飾演的縣令就要建造擋風避雨的房屋,就要給這些人免費的飯喫。略微動腦子,大家就會問,《一九四二》看過吧,飢民真的形成規模之後,可不是幾個,幾十個,幾百個,而是幾百萬人啊。开養老院,免費發喫喝,老潘這腦回路,太應付影迷了吧。

實際上,潘長江的這部《豆包縣令》略微追問一句,就有可能讓影片走入深刻當中去——大批的飢民,是何以形成的!潘長江的很多作品,光想着簡單的忽悠一件好人好事了,卻忘記了,這些事兒背後,造成大量人員需要幫扶的原因是什么。周星馳早期的電影作品,之所以比潘長江的電影高級太多,主要原因便是,周氏早期電影,敢於追問。

其實,像潘長江《豆包縣令》這種沒有追問能力,只有瞎忽悠能力的電影,讓影迷們看完了之後,免不得追問潘長江,現實生活當中,您自己又做了什么好人好事呢?說幾件出來,比如,給何處捐款救災了,讓大家學習一下不是更好。

當一部電影沒有思考能力,只有忽悠能力的時候,它也就注定要糜爛不堪了。《豆包縣令》的問題,是潘長江作品素來的問題。喜劇,如果不動腦子,那便是鬧劇。(文/馬慶雲)



標題:《豆包縣令》上映,蔡明苑瓊丹多位明星助陣,潘長江電影爲何還爛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025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