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4年財政政策定調“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基於這一基調及近期的部分信號,我們對廣義財政赤字水平進行了測算,今年的廣義赤字規模有望達到8.9萬億,對應6.7%的廣義赤字率,歷史上僅次於2020年,財政發力的確定性較強。對於債市而言,降息正式落地前利多難言出盡,但當前點位下短期內進一步下探的空間或較爲有限,預計短期內債市仍將呈現震蕩走勢。

2024年赤字率或爲3%左右,對應約4萬億財政赤字,並可能發行約1萬億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地方正謀劃儲備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考慮到去年在年初設定3.0%的赤字率並於年內增發1萬億特別國債的情況,今年或將依舊採用特別國債的形式助力經濟發展:赤字率或依舊保持在3.0%左右,對應約4萬億的財政赤字,並增發同去年類似規模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這一組合,一方面可以使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發行特別國債來提供穩定經濟增長的靈活性,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要求。

今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速或將達到6.0%。過去兩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速分別爲8.7%和5.6%。1月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財政部部長藍佛安關於當前經濟財政形勢的問答,其中“適度加力”方面,藍佛安提及要加強財政資源統籌,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在“確保財政總的支出規模有所增加”的目標下,預計今年的支出預算同比增速將不低於去年的水平,或將達到6.0%左右的水平,對應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有可能會達到30萬億左右的規模,爲歷史新高。

政府性基金:歷史上大部分年份政府性基金均實現了收支相抵。展望2024年,較可能產生廣義赤字的部分或來源於可能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考慮到地方政府處於化債階段,若今年增發特別國債,將有可能列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並用於地方列支,以支持特定領域建設。此外,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定調以及藍佛安部長的表態,預計今年的新增專項債額度將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有望達到3.9萬億元。

2024年廣義財政赤字或爲8.9萬億,對應約6.7%的廣義赤字率。考慮到數據可得性以及預測嚴謹性,本文統一採用:廣義財政赤字 =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政府性基金支出 - 政府性基金收入來進行測算,預計2024年廣義財政赤字規模約爲8.9萬億元,對應的廣義赤字率爲6.7%,爲2020年以外的最高水平。

考慮到去年增發的1萬億特別國債中大部分要在今年投入使用,實際的廣義赤字水平很有可能高於上述測算,財政支出力度及規模有望達到較高水平。據21世紀經濟報道,萬億特別國債已於去年底增發完畢,資金撥付上,12月中下旬發改委披露的前兩批國債項目清單顯示,擬安排增發國債金額超8000億元。去年底增發的萬億國債中的大部分將於今年投入使用,因此,前文的測算很可能低估了實際的廣義赤字水平。展望今年,財政發力有望進一步拉動國內需求,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債市策略:1月上旬市場圍繞降息等寬貨幣預期較多交易,10年期國債利率下行至2.5%的關鍵點位,而在1月MLF降息預期落空後,長債利率呈現震蕩走勢。向後看,一季度降息仍存較大可能,在降息正式落地前利多難言出盡,但考慮到當前點位下短期內進一步下探的空間或較爲有限,預計短期內債市仍將呈現震蕩走勢。

風險因素:國內政策力度超預期變化;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海外主要經濟體衰退;地緣政治衝突進一步加劇。

正文

回顧2023年,國內大循環存在一些堵點,經濟修復斜率有所放緩。展望2024年,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仍不足、社會預期偏弱,針對這一現狀,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在這一目標和要求下,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場上也較多關注財政發力的力度及強度,對此,本文對2024年廣義財政赤字進行了預測和測算,力圖解答這一問題。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及赤字規模有多大?


2024年赤字率或爲3%左右,並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地方正謀劃儲備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用以支持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安全等領域。去年年初設立的赤字率爲3.0%,10月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審議通過了年內增發一萬億特別國債,對應2023年財政赤字率約爲3.8%。結合上述信息,我們認爲今年或將依舊採用特別國債的形式助力經濟發展:赤字率或依舊保持在3.0%左右,並增發同去年類似規模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或爲1萬億左右)。這一組合,一方面可以使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發行特別國債來提供穩定經濟增長的靈活性,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要求。

2024年財政赤字或爲4萬億左右。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名義GDP爲126.06萬億。假設2024年實際GDP增速在5.0%左右,考慮到通脹水平或將有所回升,我們預計2024年名義GDP增速有望達到5.9%,可以推算今年的名義GDP約爲133.5萬億。由於財政赤字=名義GDP*赤字率,在上述假設及測算的前提下,2024年財政赤字或爲4萬億左右。

今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速或將達到6.0%。過去兩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速(即當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相較上年決算支出的增速)分別爲8.7%和5.6%。1月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藍佛安關於當前經濟財政形勢的問答,其中“適度加力”方面,藍佛安提及要加強財政資源統籌,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在“確保財政總的支出規模有所增加”的目標下,預計今年的支出預算同比增速將不低於去年的水平,或將達到6.0%左右的水平。在支出預算增速6.0%的假設下,我們預測,對應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有可能會達到30萬億左右的規模,爲歷史新高。


政府性基金收支


歷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大致相等,赤字較可能來自於特別國債。回顧2014年以來政府性基金收支的情況,可以發現在大部分年份政府性基金均實現了收支相抵。展望2024年,較可能產生廣義赤字的部分或來源於可能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考慮到地方政府處於化債階段,若今年增發特別國債,將有可能列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並用於地方列支,以支持特定領域建設。

2024年新增專項債規模或爲3.9萬億元左右。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4年財政政策定調“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結合財政部部長藍佛安“確保財政總的支出規模有所增加”的表態,預計今年的新增專項債額度將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有望達到3.9萬億元。


2024年廣義赤字率及赤字規模有多大?


2024年廣義財政赤字或爲8.9萬億,對應約6.7%的廣義赤字率。廣義財政赤字有不同的口徑及解釋,考慮到數據可得性以及預測嚴謹性,本文統一採用:廣義財政赤字 =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政府性基金支出 - 政府性基金收入來進行分析。在前文的假設下,2024年狹義赤字(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爲4萬億,新增專項債爲3.9萬億,特別國債爲1萬億,則2024年廣義財政赤字規模約爲8.9萬億元,按照前文對名義GDP的測算,可以得出2024年的廣義赤字率約爲6.7%,爲2020年以外的最高水平。

考慮到去年增發的1萬億特別國債中的大部分要在今年投入使用,實際的廣義赤字水平很有可能高於上述預測,財政支出力度及規模有望達到較高水平。據21世紀經濟報道,萬億特別國債已於去年底增發完畢,資金撥付上,12月中下旬發改委披露的前兩批國債項目清單顯示,擬安排增發國債金額超8000億元。去年底增發的萬億國債中的大部分將於今年投入使用,因此,今年的實際廣義赤字還應包括去年增發並於今年投入使用的部分,前文的測算很可能低估了實際的廣義赤字水平。展望今年,財政發力有望進一步拉動國內需求,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債市策略


1月上旬市場圍繞降息等寬貨幣預期較多交易,10年期國債利率下行至2.5%的關鍵點位,而在1月MLF降息預期落空後,長債利率呈現震蕩走勢。向後看,一季度降息仍存較大可能,在降息正式落地前利多難言出盡,但考慮到當前點位下短期內進一步下探的空間或較爲有限,預計短期內債市仍將呈現震蕩走勢。

風險因素:國內政策力度超預期變化;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海外主要經濟體衰退;地緣政治衝突進一步加劇。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4年1月18日發布的《債市啓明系列20240118—今年的廣義財政赤字水平將如何?》,報告分析師: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明明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7100001

首席資管與利率債分析師:章立聰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4110002;周成華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9100001;彭陽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070001

首席信用債分析師:李晗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7030002;徐燁烽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050002;丘遠航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090001

大類資產首席分析師:余經緯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7070005;趙雲鵬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120002;秦楚媛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3020001



標題:今年的廣義財政赤字水平將如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290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