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午間,集合了黃渤、張藝興、陳赫、王迅、鄭愷等多位知名藝人的綜藝節目《盒子裏的貓》正式首期上线。從首期內容來看,這檔綜藝似乎缺乏原創精神,更像是把“極限挑战”、“密室大逃脫”等綜藝節目雜糅起來的一檔“一鍋燴”的綜藝。而且,這檔綜藝很多環節堪稱鬧劇,最終,又強行煽情,理想某款汽車的植入,也讓人捏把汗。

一鍋燴,並非原罪。《盒子裏的貓》酷似《極限挑战》和《密室大逃脫》也沒啥大不了的。這檔綜藝真正讓人擔心的事情是,近乎每一個橋段都是不好看的。甚至於可以說,很多環境當中,都無法呈現出嘉賓們的智商來,只能呈現出他們對於綜藝鬧劇的熟稔於胸來。這群明星,善於在綜藝當中表演搞笑的內容,但這些內容,殊不知已經淪爲爛俗。

不知道爲什么,咱們很多綜藝真人秀節目,只能降低智商,才能觀看,不然,只會看出尷尬來,無法看出歡笑來。比如說,幾個人舞龍的安排設計,真的好笑嗎?能夠在這種尷尬當中還保持歡笑的觀衆,中國的綜藝真人秀們真的應該感謝這批觀衆了。再比如說,幾個人青島話的繞口令,那算是繞口令嗎?笑點在哪呢?明星們自己不尷尬,導演組不尷尬,就剩下觀衆尷尬了。

《盒子裏的貓》首期內容,非常近似十多年前的院线低質量喜劇片——故意降低角色和敘事智商,搞一堆離奇的鬧劇出來,最終,爲了避免自己鬧劇的尷尬本質,強行拿一個煽情的點出來忽悠,力圖證明自己不是大鬧劇。《盒子裏的貓》如出一轍。

展开全文

在大量的鬧劇部分之後,估計導演組也明白自己的鬧劇本質了,所以,強行搞出了父子情的底子,开啓了煽情模式。明明一句話可以說明白的事情,用兩個小時的鬧劇來拼湊出來,難道不喧賓奪主嗎?當觀衆們看完了近乎兩個小時的耍活寶之後,最後被強行煽情,大家能相信嗎?這種綜藝真人秀的創作路數,和咱們很多喜劇小品鬧劇包袱拼湊之後搞一個悲劇的底子,有何區別?

當觀衆們被這些鬧劇折騰了兩個小時之後,看完了全部內容,重新回憶一下,幾位明星,都做了什么呢?當觀衆們試圖復盤的時候,才會猛然發現,這檔綜藝的首期內容,拼湊的痕跡太重,每一次的專場都缺乏事件發展的必然性。這種機械化的拼湊方式,搞兩個小時是搞,搞一萬個小時,還是搞,根本上沒有區別性。缺乏環節與環節必然性的真人秀,其實就是編排能力嚴重不足的綜藝。

另外,這檔綜藝全程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驚悚感。觀衆們當然知道明星們表演出來的驚悚是虛假的,因爲這群明星在這檔綜藝當中的表演,也確實太假了。然而,《盒子裏的貓》努力制造出來的這種驚悚,尤其是有人去世了,有人離开了,有人通過智能的東西實現父子情的傳遞了等等,總是讓人往“祭奠”當中想。

《盒子裏的貓》第一期節目,難道不是“祭奠”主題嗎?在這個主題之下,理想某款新車的植入,就令人捏把汗了。我若是理想的品牌工作人員的話,肯定會立馬阻止這場植入的發生。早前,理想的這款新車出現之後,被某些人黑過,黑的方式,就是往這款新車上寫“奠”字。這是一種多么可惡的行爲方式啊!

正因如此,理想的這款車最應該摒棄的便是和“祭奠”產生任何關系。《盒子裏的貓》首期內容,便是養老院啊,記憶上傳啊,祭奠親人啊之類的主題。這些主題,當然沒有問題。作爲綜藝內容出現,也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它的煽情本質。但是,這些內容主題,和理想的這款新車調性,是不符的。更換言之,理想的這款車,應該避开這些“祭奠”的內容。

此外,在部分細節當中,也能看出《盒子裏的貓》這檔綜藝節目對於這款新車植入的不重視來。比如說,這種“祭奠”主題的首期節目結束之後,一頓煽情落淚之後,兩位明星離开,上了這款汽車。接下來,青年明星讓汽車給座椅加熱。這是植入了吧。但是,這算什么有效的植入啊?現在,幾萬塊錢的車,都能座椅加熱啊。理想的真正特點和水平,在哪裏啊?

汽車植入,應該把自己最牛的高科技植入進來,才是正道。前陣子,有個仨明星去東北雪地旅遊的綜藝,植入了一款電動汽車,就很巧妙。它讓這款車开入雪地當中,陷入了,开不動了。接下來,开啓了這款車的雪地模式,竟然輕松出坑。不知道這是吹牛皮,還是真黑科技,反正,汽車這能耐,讓人記住了,它與衆不同了。

反觀理想這次的汽車植入,令人捏把汗啊——別人往汽車上寫“奠”字已經夠陰損了,怎么自己搞植入,也不看看節目的“祭奠”主題呢?一並,咱們的綜藝節目,就不能爲品牌們搞一些高明的植入嗎?(文/馬慶雲)



標題:《盒子裏的貓》首播,鬧劇連連,強行煽情,爲理想汽車植入捏把汗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422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