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在地產板塊大利好持續出爐和外資重新看好的催化下,A港股兩市都走出了一波小高潮。滬指期間累計上漲近5%,創業板也有7%,恆生科技指數回彈更加兇猛,一個月內累積23.2%的漲幅。

但本周A港股开始出現連續幾日的回調,給這團火焰澆了一些冷水。除了地產鏈還在堅挺,金融、互聯網、AI、醫藥等板塊龍頭都快要跌出“急掉頭”的意味。

市場在擔心什么?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機會?


01


關於第一個問題—市場現在在擔心什么?

自4月以來,國九條、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16條、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都對市場形成正面引導和支撐。

而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後,中央及地方政府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產新政,包括優化限購政策、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在地方積極配合響應下,對整個地產鏈條的企穩起到幫助。

近期市場成交量有所回升,逐漸恢復年初水平,滬深兩市的成交額位於今年迄今的77.7%分位數水平。不難看出,成交額上行的背後是房地產行情在驅動,市場交易存在政策博弈傾向。

市場對地產利好的反應也在產業鏈上下遊板塊漲幅中得到體現,銀行涉房貸款的需求和風險有望好轉,後地產屬性的家電、家居等相關產業也有自身的驅動因素,整體風險偏好一直在提高,外資實際流入也表達了對其觀點的支持。

近一個月的時間,北向資金房地產、銀行、鋼鐵、建築、非銀行金融累計加倉了數百億,在食品飲料、醫藥等行業累計流入了數十億。

從中長期來看,這一輪地產政策力度比較大,而且是政策糾偏轉向的起點,未來空間有望逐漸打开。但現在領頭的地產指數漲幅已超過前面幾輪,短期情緒催化已經到了高位,進一步上行的空間也比較有限,所以回調也是可以預期內的。

除了國內基本面,隨着外圍宏觀環境的局勢愈發動蕩,資金避險需求增加,也是刺激資金提前獲利出局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最明顯的,是因爲資金抄底、單邊行情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累計漲幅超過20%的港股,也开始了連續幾日的回調。

本周伊朗總統墜機事故,以及台海局勢的發酵給市場遞來兩股寒意,股指的回撤與貴金屬的暴漲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行情下建議先觀望一陣子,就不要過早踩着回調上車了,不然很容易接刀。


02


在月初我們在中聊到,政策面的改善,加上日元貶值驅使海外資金回流港股,外資投行持續配合唱多,把恆指买成了4月表現最好的全球主要股指。

從跟蹤到的調研紀要顯示,目前確實有外資的長线投資(long-only)機構在增配中國股市,港股是主要的,其次是A股。

不過,從交易風格上看,此次回流總體偏“交易型”,主要是調倉需要。

交易型資金存在的一個重要風險在於,一旦美股、日股等外圍資本市場完成調整,重回上漲,那資金有可能從港股抽走,重新擁抱外圍資本市場。

現在這股背離行情已經在發生,在昨天市場行情中,滬指、恆生指數分別回調1.33%,1.70%時,日經指數卻上漲了1.26%。

而美股最關心的兩件事情:英偉達業績,以及美聯儲降息政策,現在也迎來重新修正預期。

周三盤後英偉達發布一季度業績,總營收和數據中心營收雙雙創新高,並超預期上調Q2營收指引,宣布10比1拆股並大幅提高股息分紅,盤後大漲7%突破1000美元大關。

作爲本季度甚至全年最重要的一份財報,英偉達的財報是對AI投資需求能否延續的關鍵檢驗指標,而且還會左右到AI概念股的表現。

A股AI板塊這兩天的表現來看,一批博弈財報的資金已經從之前的大漲中兌現受益,選擇暫時離場。

而另一個因素,是市場對宏觀數據和美聯儲政策的態度。

近期公布的5月會議紀要顯示,多數官員認爲近期美國通脹下行並未有更多進展,因此對通脹回歸平衡目標仍然存在較大擔憂,這將使美聯儲在更長時間內維持較高利率水平。有一些官員甚至認爲,若通脹持續回升,將有可能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降息預期的削弱,使得道指和納斯達克在創下歷史新高後,沒有隨着英偉達的大漲再次攀峰。

昨晚美股頭部前七家巨頭,也只有英偉達是大漲,其余的跌幅都不算小。說明市場真的是被這個新預期嚇到了。

所以短期內,港美股市場的短期調整恐怕也是要繼續一陣了,同樣不必急着上車。


03


說白了,這幾天資金現在的主導策略就是想獲利離場觀望一陣,或者尋找一些穩妥一點的題材短期避險。

這樣的題材並非沒有,比如今天電力大板塊、養殖和糧食產業鏈都出現了逆勢大漲。

其中電力更是掀起漲停潮的架勢,A股收盤漲幅榜上發電有關板塊全线霸屏,有超20只電力股強勢封板。

電力的逆勢飆漲,主要是日前中央在山東濟南召开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據會議通稿顯示,電力體制改革改革多年後再次被重點提出。

同時結合5月14日發改委發布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將於7月1日起正式施行,讓市場紛紛猜疑新一輪電改开始在顯著加快推進。

據悉這次電改是要朝着更加市場化推進,通過市場化競爭實現電力市場的價格發現,優化電力產業鏈的產能和資源配置,從而還原各環節資產的合理收益率水平。

衆所周知,近幾年來全球的風光伏和水電核電的綠色電力得到蓬勃發展,疊加全球新能源車普及浪潮和AI浪潮,全球電力投資开啓迅猛增長新周期。

在電力行業“供需持續兩旺”的大背景下,市場化改革的最終結果大概率是會讓電價得到更合理的價格待遇。這會讓上中下遊中多數綜合競爭實力強的上市企業,尤其那些具備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來說巨頭來說,明顯更加受益。

目前這個新改革才剛剛开始,而且電力板塊中很多龍頭的業績長期穩健,確定性很高,對於當前缺乏大主线的股市來說,不失爲一個不錯的新方向。

而養殖業和糧食產業的邏輯,得益於豬肉養殖行業利潤終於开始確定性轉正。據wind數據,截至5月24日當周,自繁自養生豬養殖利潤爲盈利58.21元/頭,5月17日爲虧損15.21元/頭;外購仔豬養殖利潤爲盈利204.15元/頭,5月17日爲盈利132.17元/頭。)

今天盤中有幾個豬肉雞肉股一度衝擊漲停,但迫於大盤拋壓太大未能成功。不過行業龍頭在2月至今其實已經在不斷交易豬周期回暖的預期了,生豬指數期間已累計上漲25%,進入所謂“技術性牛市”行情,其中牧原股份、海大集團期間累計都漲了35%以上。

但歷次的豬周期的景氣階段的上漲幅度遠不止於此,同時這一輪的下跌周期原比之前的幾輪都深,如今全國通脹才开始擡頭的宏觀背景下,這一輪豬周期的修復空間有多大,是值得關注的。

總的來看,目前國內市場其實就是一個在很多熱門主线都相繼大漲之後,市面上再難找到足夠擔大任的新主线,所以資金在面對一些內外圍出現的“風聲鶴唳”時开始感到擔憂,想要離場觀望的反應。

如果確實繼續回調,也無可厚非。

所以短期內對應漲幅已經太高的板塊還是多審慎爲上,實在想要繼續留在場上,不妨考慮考慮一些已經回調較多且未來發展空間和確定性相對高的板塊。(全文完)



標題:這些方向,要注意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045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