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作爲中國傳統的酒類飲品,以其獨特的風味和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白酒的品質不僅取決於其釀造工藝,更與其原料的選擇密切相關。本文將詳細探討白酒原料的感官要求及理化指標要求,以期爲白酒生產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參考。

白酒原料的感官要求

白酒的原料主要包括高粱、小麥、玉米、大米等糧食作物。這些原料的感官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色澤:優質的白酒原料應具有自然的色澤,無黴變、無蟲蛀。例如,高粱應呈現紅褐色或黃褐色,小麥應爲金黃色,玉米應爲黃色或白色,大米應爲白色或略帶透明。

2. 氣味:原料應具有自然的糧食香氣,無異味、無黴味。任何異常的氣味都可能影響白酒的品質。

3. 形態:原料應顆粒飽滿、均勻,無破損、無雜質。例如,高粱顆粒應飽滿、堅實,小麥顆粒應完整、無碎屑,玉米顆粒應均勻、無黴變,大米應潔白、無碎米。

4. 水分:原料的水分含量應適中,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其儲存和使用。一般來說,高粱、小麥、玉米的水分含量應控制在12%~14%之間,大米的水分含量應控制在13%~15%之間。

5. 口感:雖然原料的口感對最終白酒的風味影響較小,但優質的原料通常口感較好,無澀味、無苦味。

展开全文

白酒原料的理化指標要求

白酒原料的理化指標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澱粉含量:澱粉是白酒發酵的主要原料,其含量直接影響白酒的產量和品質。一般來說,高粱的澱粉含量應不低於60%,小麥的澱粉含量應不低於65%,玉米的澱粉含量應不低於70%,大米的澱粉含量應不低於75%。

2. 蛋白質含量:蛋白質是白酒發酵過程中重要的營養物質,其含量應適中。一般來說,高粱的蛋白質含量應爲8%~10%,小麥的蛋白質含量應爲10%~12%,玉米的蛋白質含量應爲8%~9%,大米的蛋白質含量應爲6%~8%。

3. 脂肪含量:脂肪含量過高會影響白酒的發酵過程,因此應控制在較低水平。一般來說,高粱的脂肪含量應不超過3%,小麥的脂肪含量應不超過2%,玉米的脂肪含量應不超過4%,大米的脂肪含量應不超過1%。

4. 灰分含量:灰分含量反映了原料中礦物質的含量,其過高會影響白酒的口感和品質。一般來說,高粱的灰分含量應不超過2%,小麥的灰分含量應不超過1.5%,玉米的灰分含量應不超過1.5%,大米的灰分含量應不超過0.7%。

5. 酸度:酸度是衡量原料中有機酸含量的指標,其過高會影響白酒的發酵過程。一般來說,高粱的酸度應不超過0.5%,小麥的酸度應不超過0.4%,玉米的酸度應不超過0.4%,大米的酸度應不超過0.3%。

6. 重金屬含量:重金屬含量是衡量原料安全性的重要指標,其過高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一般來說,高粱、小麥、玉米、大米的鉛含量應不超過0.2mg/kg,鎘含量應不超過0.1mg/kg,汞含量應不超過0.02mg/kg,砷含量應不超過0.1mg/kg。

7. 農藥殘留:農藥殘留是衡量原料安全性的重要指標,其過高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一般來說,高粱、小麥、玉米、大米的農藥殘留應符合國家相關標准,不得檢出或低於檢出限。

8. 微生物指標:微生物指標是衡量原料衛生狀況的重要指標,其過高會影響白酒的發酵過程和品質。一般來說,高粱、小麥、玉米、大米的菌落總數應不超過1000CFU/g,大腸菌群應不超過30CFU/g,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

綜上所述,白酒原料的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標要求是確保白酒品質的重要基礎。生產企業應嚴格控制原料的質量,以確保最終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消費者在選購白酒時,也應關注其原料的質量,以確保飲用安全和口感愉悅。



標題:白酒原料的感官要求及理化指標要求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9971.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