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電影節圓滿閉幕,《好東西》獲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影片
青春是五月的花海,开篇就是美麗的章節,5月3日,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如期落下帷幕。閉幕式當晚大學生電影節“青春之夜”榮譽盛典上,揭曉“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影片”等八項榮譽。
本屆大學生電影節自4月21日啓動以來,舉辦了啓動儀式、“光影青春”優秀國產影片展映、年度優選國產影片校園放映活動、“光影雙紀:中國電影的世紀回眸與全球視野”主題論壇、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青年電影人論壇、青年影評人論壇、“影視+”系列學術沙龍等精彩活動。
大學生電影節從誕生走過懵懂少年到不斷發展壯大,陪伴着中國電影一起成長。從1993年成立至今,大學生電影節秉承“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的宗旨,堅持“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大學生拍”,奠定了不同於其他電影節的獨特品格。
作爲當晚榮譽盛典的華彩序幕,這場紅毯秀堪稱年度最閃耀的時尚派對。新生代演員張子楓、張藝凡、莊達菲等以驚豔造型亮相,盡顯青春氣息。而阿美、詠梅等資深影人的壓軸登場,更讓紅毯瞬間升華爲跨越代際的電影盛宴。
紅毯上不僅有時尚交鋒,更有文化創意的火花迸發。《東四十條》導演覃牧秋等青年創作者攜作品現身,用作品詮釋着“聚焦青春力量”的影節主題。
值得注意的事當《下一個台風》的主創走過時,紅毯上瞬間吹起一陣風,恰好與電影的片名十分呼應。採訪環節張偉麗在透露,她和張子楓私下會互相關注彼此的動態,“她會來看我的比賽,我也會去看她的電影。
頒獎環節,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藝術探索影片由《從21世紀安全撤離》獲得,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處女作榮譽由《乘船而去》獲得。孫海鵬(《雄獅少年2》)獲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導演榮譽,王子川(《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獲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編劇榮譽。
《下一個台風》的主演張偉麗和電影《不說話的愛》的主演李珞桉共同獲得了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新人榮譽。張偉麗表示,《下一個台風》是她的銀幕初亮相,從運動員到新人演員的身份跨界讓她感到了初登擂台般的緊張感,並感謝大學生朋友們對電影和角色的喜愛。李珞桉表達了對獲得這份榮譽的驚喜和感謝,同時祝愿大家像影片中的木木一樣被愛包圍。
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女演員榮譽由詠梅和張子楓共同獲得,詠梅表示,希望自己能夠通過作品和表演獲得大學生的喜愛,並期待日後能與更多年輕的創作者們合作。張子楓感謝了大學生電影節對自己的認可,感謝了導演李玉、監制方勵和搭檔張偉麗,也感謝了片中角色林沫沫的堅守和勇敢。
葛優憑借在電影《刺蝟》中的精湛表演,第五次摘得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男演員榮譽,這也是他第五次獲得這個榮譽優上台後开心地說,這個獎一個人得不到,感謝大影節組委會和評委,“我30年前來過,由衷向大學生電影節致敬。今年32年了,厲害!”
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影片由《好東西》獲得,該片導演邵藝輝獲獎時說:”在很多場合我都覺得大家很像大人,我還沒有那么社會化。我也還在學習和摸索。希望我和大學生一起保持這種年輕的狀態,腳踏實地生活但是也決不放棄幻想,同時對世界保有好奇和激情,我真的非常感謝每一位支持我的朋友和網友,大家對我的鼓勵我都有收到,我會繼續好好創作,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學生原創作品的榮譽頒授環節。本屆電影節獲得了國內外百余所高校的踊躍參與,共徵集到劇本、影片、影評等作品3000余件,經過推選,組委會最終152件作品獲得了各項榮譽。五位獎項獲得者代表上台接受了頒獎,在場的大學生們共同見證了這一屬於青年創作者的榮耀時刻,感受到青春的激情與創作的力量。
銀幕記錄青春,光影鐫刻人生,鏡頭定格永恆。在“青春之夜”盛典上,幾部以青春爲主題的短片與大影節共同起航,一同見證着中國電影的成長,表達着青年們的夢想與追求。年度參選影片的混剪短片,不僅回顧了去年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也表達了對中國電影未來“越來越好”的祝福。
今年,恰逢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導演李少紅與演員顏丙燕、馬思純共同帶來了特別節目《電影是我們對生活的回答》。三位女性電影人通過與電影中不同角色的對話,講述了在個人成長中電影如何回答生活的難題。正如她們所說“電影,讓我們接受自己;電影,讓我們看見自己;電影,讓我們成爲自己;電影,是我們對生活的回答。”
從1993年到2025年,大學生電影節始終陪伴着中國電影不斷發展進步,始終陪伴着中國大學生不斷創作創新。作爲中國電影的“青春同路人”,每一年,大學生電影節都會從大學生們的審美視角出發,推選優秀的國產影片。今年的大學生電影節“光影青春”優秀國產影片單元,共徵集到160余部國產影片,最終遴選出35部“光影青春”優秀入選影片。並爲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和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舉辦了多個論壇,爲青年電影人提供寶貴的交流學習機會。
標題:大學生電影節圓滿閉幕,《好東西》獲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影片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