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晚生恐影響小孩「良率」 研究:思覺失調越早發病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5日電)近32年國人平均晚5歲生育,產婦高齡生育風險受關注。國衛院最新研究更發現,父親育齡也會影響「不良率」,每晚1歲,恐造成孩子多1.5個突變;孩子若有思覺失調,會更早發病。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世亨、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台灣大學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助理教授馮嬿臻等人合作,進行全世界首個利用全基因體定序探討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健康相關性的研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
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民國80年到112年間,母親平均生育年齡上升5.2歲,來到32.4歲;父親平均生育年齡則升4.3歲,來到34.6歲。
陳為堅今天在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說明,近年高齡母親生育風險受關注,但是「生小孩不是只有媽媽的事」,男性晚生對孩子健康造成的影響,卻一直較少受到研究,但其實男性生育年紀越高,孩子「不良率」恐也受影響。
王世亨說明,過往國內研分析700萬名新生兒資料發現,若父親25到29歲就生小孩,子代思覺失調的發生率約0.5%,但若超過50歲才生,發生率就會上升到超過1%;且若祖父、外祖父生育年齡越高,孫代的得病風險也越高。
此結果,王世亨說,過往有2種解釋。其一認為是精神疾患風險高的男性婚育年齡也會較高造成。另一假說則認為,因男性精子是不斷分裂新生而成,分裂錯誤恐持續累積,因此年紀較高的男性精子可能有較高錯誤率;且過往也發現,基因若有越多稀有變異,罹思覺失調風險也越高,且子代變異有8成來自父親。
但相關假說過往缺乏因果分析,因此研究團隊利用全基因體定序,針對5個父母健康、但至少有3個孩子患有思覺失調的家庭進行分析發現,父親生育年齡每延後1歲,子代身上平均多帶有1.5個新生突變。
王世亨指出,研究結果發現,若子代新生突變數越多,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就會越早;且進一步分析證實,此結果有30%可以由新生突變解釋,其餘7成則可能與社會家庭環境有關。
陳為堅指出,國衛院其他研究也發現,若男性在20歲以前生育,子代有其他毛病的風險也會增加,顯示國家以政策支持年輕夫婦在合適年齡生育的重要性。(編輯:李亨山)1140505

標題:父晚生恐影響小孩「良率」 研究:思覺失調越早發病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