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梵蒂岡6日綜合外電報導)從庇護(Pius)到克萊孟(Clement),從希拉略(Hilarius)到辛普利修(Simplicius),幾個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歷任教宗的稱號總是與其光輝或黯淡的治世密不可分。

法新社報導,樞機主教祕密會議明天登場,接替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繼任教宗也將選擇教宗名號,並以拉丁文向世人宣布。

選擇新名號的傳統可以追溯至西元6世紀,當時一名平凡的教士墨丘利(Mercurius)被選為教宗,不過他覺得不應保留自己的異教名字,因而將自己命名為若望(John)。

2013年,阿根廷籍的伯格裏奧(Jorge Bergoglio)成為首位選擇「方濟各」(Francis)為名的教宗,以紀念13世紀捨棄財富、一生奉獻給窮人的神祕主義者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aint Francis of Assisi)。

部分名號雖與和平或神學的光輝有關,其他名號則帶有爭議性聯想。

1294年,一位隱士在出於非自願的情況下被選為教宗,又在5個月後辭去教宗一職,此後便沒有再出現過以策肋定(Celestine)為名的教宗。

儘管早期教宗名號包括匝加利亞(Zachary)、亞狄達篤(Adeodatus)或維篤(Victor)等,但自16世紀起,教宗名多集中於幾個固定選項,例如克萊孟、額我略(Gregory)、庇護、保祿(Paul)及本篤(Benedict),也可能採複合式命名。

若望保祿一世(John Paul I)1978年首度結合兩位教宗名,以向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Second Vatican Council)期間領導羅馬天主教教會的兩位領袖致敬。

而「庇護」這個名字雖看似帶有正面聯想,然而最後一位採用這個名字的教宗庇護十二世(Pius XII)卻挨批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猶太人遭納粹大屠殺期間保持沉默,遭部分人士痛斥「希特勒的教宗」。

額我略與亞歷山大這兩個名字也有著負面聯想。1073年當選的額我略七世(Gregory VII)被指涉通靈術,甚至以釘牀折磨異己,而出身富裕波嘉(Borgia)家族的以在宗座宮內舉辦狂歡宴會聞名。

史上最荒誕的教宗之一是9世紀的斯德望七世(Stephen VII)。他痛恨前任福慕(Formosus),竟挖出福慕腐爛的遺體、為他穿上教宗袍後公開審判,指控他非法出任教宗。

而選擇伯多祿二世(Peter II)作為教宗稱號的人,肯定勇氣過人。出於對教會首任教宗的敬意,伯多祿這個名字被視為禁用;此外,根據一位12世紀聖人所傳的預言,下一位名為伯多祿的教宗將帶來羅馬的毀滅,並引發世界末日。(譯者:李佩珊/核稿:劉淑琴)1140507

延伸閱讀
方濟各
  • 新教宗取名學問多 綜觀歷史典故趣聞與禁忌
    2025/05/07 16:20
  • 2025/05/07 11:57
  • 2025/05/07 11:00


標題:新教宗取名學問多 綜觀歷史典故趣聞與禁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8662.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