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博士被騙至緬甸”事件引發關注。9月11日晚,當事人張先生發文表示,他於9月5日已經回國,因配合調查和個人生病不適,一直未能發文,後續將對大家關注的問題進行解釋。網友都認爲這是《孤注一擲》的現實版!

當事人張先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後從事博士後研究。2022年,他因找工作被騙至緬甸東南部的妙瓦底地區某詐騙園區,失去人身自由一年多。他當初是如何被騙的?在緬甸經歷了什么?又是如何獲救回國的?

△張先生微博截圖

“想在‘泰國分公司’先工作幾個月”

意識到被騙時已身在緬甸詐騙園區

因爲“中科院博士”的身份,張先生在緬甸的遭遇受到很多關注。張先生告訴總台記者,他之前在江西庐山植物園工作。

2022年,他面臨經濟困難,後在網上通過中介得知,新加坡一家公司招聘客服人員,相關流程和手續看起來很正規。不過,當時新加坡的入境流程較爲復雜,籤證遲遲未能下發,此時中介告訴他,招聘公司在泰國還有一家分公司。張先生想,可以在泰國的分公司先做幾個月,之後再去新加坡。

展开全文

他抵達泰國以後,“中介”曾通過各種手段打消其疑慮,並承諾到公司後可預支一筆錢。於是,張先生決定到“泰國分公司”看一看。沒想到,這一去就沒有辦法脫身了。

“事發地在妙瓦底,位於緬甸東南部,與泰國僅隔一條小河,與網傳的緬北相隔甚遠。當時我沒有意識到那條河就是緬泰的界河。他們從來都沒有提過緬甸,一直跟我說是泰國。當意識到被騙的時候,我已經在緬甸的公司裏了。”張先生回憶。

張先生表示,緬北和緬東兩個地區的詐騙模式、詐騙對象差別巨大。由於緬甸電詐“過於有名”,詐騙園區在招聘時,通常以赴泰國工作爲誘餌,避免提及緬甸。

被騙者邊“培訓”邊上崗

泄露詐騙信息或逃跑都會遭到毆打

進入詐騙園區後,張先生被安排負責與客戶聊天。他介紹,自己的“工作”是做數字貨幣“殺豬盤”——也就是騙別人投資,對象面向海外群體,比如歐美國家,也包括華人華僑,爲了方便溝通,會使用翻譯軟件。

張先生表示,被騙者會被要求邊“培訓”邊上崗,園區會事先提供一些詐騙成功的案例所用的話術,讓他們每天學習。而在“實踐”中,他們會僞裝成女性,與歐美男性聊天,先從感情入手,“套近乎”,逐漸代入投資。“一开始(詐騙的)成功率高,現在越來越低,公司每個月的業績都在下滑。”

張先生說,園區內分工明確,有人負責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尋找客戶,有人負責通過網絡聊天留住客戶,還有一個崗位叫“制度督導”,每天巡邏,專門負責監督他們的工作。

在詐騙園區,張先生每天晚上10點上班,次日下午3點下班,住在8人間的宿舍裏。裏面大部分是二三十歲的中國人,文化層次是初中、高中學歷。進園區的人一开始都是聊天的工作,業績好會晉升。業績好主要是看每天能不能加到有錢的客戶。”

張先生透露,被騙者進園區的第一個月,會發相當於人民幣6000元的錢。而後期只有騙到錢才能拿到提成,否則一分錢沒有。另外,園區裏有超市,但物價非常高,基本上是外面的四五倍

張先生所在的詐騙園區是全封閉模式,所有人都被限制人身自由,可以定期和家人通電話,但必須在指定的時間,由專人看管方可進行。他表示,自己曾因爲和家人通信時提到詐騙被打過。“他們覺得我泄露了園區的機密,把我關了一個多月。雖然我沒有遭受過嚴重的虐待,但是我聽說有一些逃跑被抓回去的人,被打得非常慘。”

發郵件向家人求助

被騙至緬甸一年後重獲自由

最初進入園區時,張先生的手機和證件被沒收,理由是公司保密需要。後來,張先生發現用電腦可以安裝手機模擬器,於是發郵件向國內家人求救。

隨着國內輿論的關注,園區方面認爲他是個“燙手山芋”,最終要求他的家人交5.9萬元贖金,可以把他送出園區。

今年8月24日,張先生在通過籤字、錄像等方式承認自己自愿進入園區後,被園區的車送到泰緬邊境。入境泰國後,他乘坐另一輛車到達泰國的酒店。他立即用身上僅剩的錢买了手機和電話卡,並與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取得聯系。因爲泰國籤證逾期,泰國警方將其移交給移民局。9月5日早上6時,張先生抵達上海浦東機場。

9月11日,張先生向所有關心他的人表示感謝,並呼籲有關部門加大對不法跨國招聘中介的打擊力度,廣泛宣傳各類跨國招聘陷阱。“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避免上當受騙,希望自己以後能做一些科普宣傳的工作。”



標題:中科院博士還原被騙至緬甸經歷 網友:孤注一擲現實版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277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