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間,電視劇《珠江人家》在央視一套播出第34集和第35集,正式大結局。很多劇迷,對這部良心大劇依依不舍。在收視率成績和觀衆口碑成績方面,《珠江人家》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可以說,這是一部以嶺南文化爲切入口,去呈現中華文明爲何生生不息的電視劇作品,匠心獨運,是難得的優質佳作。

收視率成績方面,《珠江人家》自开播以後,便持續處於中國視聽大數據收視率榜單的第一位。即便是2023年的全年收視率榜單當中,《珠江人家》也是數一數二的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珠江人家》的收視率是持續攀升的,不是一开局就走向峰值的。這意味着,觀衆是“持續進入”的,這才是優質佳作自帶收視的顯著特徵。

和收視率成績持續攀升形成映照的則是,《珠江人家》的觀衆口碑,也是持續攀升的。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電視劇口碑新現象。《珠江人家》剛剛开局的時候,部分觀衆甚至於對於陳家三兄妹的性格特徵頗有微詞。但隨着劇情的深入,觀衆們猛然發現,這些性格特徵的逐漸變化,其實就是角色的成長變化,是角色在嶺南文化當中如何走上正途的過程演變。

《珠江人家》是講角色,講故事,在角色和故事的逐漸發展當中,去呈現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緣由所在。這部電視劇,從粵藥、粵菜和粵劇三個角度,講出來的是嶺南文化當中的善良、包容、海納與創新。基於該劇完整的故事內容而言,我認爲,劇作又可以分爲前後兩個部分。

展开全文

抗战开始之前的部分,講的是嶺南文化的善良與包容。從小失去父母的三兄妹,走散之後,可謂是“散落人間”。但是,即便是散落了,這三兄妹都沒有墮落,沒有成爲爲了生存無二不作的人。相反,他們都遇到了嶺南的好心人,帶領他們,在粵藥、粵菜和粵劇文化當中深耕。粵藥、粵菜和粵劇當中的多位師父,何以如此善良?這其實就是嶺南文化、中華文明的真正精髓,扶危助困、救人水火。

當三兄妹在各自領域當中獲得謀生的機會,並且开始承擔各種領域當中的文化傳承任務之後,《珠江人家》接下來的戲份,進入到了真正的高能階段。三兄妹終於團聚的戲份,一度成爲網絡上的熱點話題,太多觀衆表示,被這些戲份、這些精湛的演技所感動,所折服。中華文明當中的這種“善良與包容”,是我們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抗战开始之後,《珠江人家》轉而去展示粵藥、粵菜和粵劇文化薰陶之下的諸多角色們,如何在日寇的鐵蹄之下夾縫生存的故事。這些戲份,讓《珠江人家》這部劇作直接走向上收視率和觀衆口碑的高峰。爲什么呢?因爲在這些戲份當中,觀衆們看到了獨屬於自己的“文化的力量”——《珠江人家》用電視劇的方式,講出了真正的中華文明的文化自信來。

《珠江人家》當中,大反派阮飛舟在廣州的任務,表面上看是打着“大東亞共融”的旗號做事,實際上,就是想要用日寇的文化來亡我中國文化,企圖實現日寇對於中國人精神上的完全統治。而在日寇亡我文化的陰謀面前,深受嶺南文化、中華文明浸染的主角們,有的選擇成爲美玉,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有的,則悄然成爲磚瓦,構建更高的大廈,遮風擋雨,對抗日寇。

無論是玉石還是磚瓦,都是我們文化生態當中能夠保障生生不息的一部分。粵劇的領軍人物陳冶冰老師,便是典型的“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日寇邀請她參加戲曲交流活動,讓她登台演唱粵劇,說白了,就是想要霸佔粵劇,將粵劇當中的瑰寶佔爲己有,繼而,構陷一個所謂的事實:日寇的戲曲水平要遠遠領先於中國。面對這種陰謀,陳冶冰老師拒不登台,玉碎以明志。

陳家三兄妹當中的大哥,則是典型的磚瓦特徵。他表面上和日寇合作,背負罵名,但內地裏,他是去瓦解日寇在廣州的統治,在它們的夾縫當中尋找可能,爲中華民族的抗战事業提供經濟支持。稍後,在與日本人三國有喜的故事當中,陳山河以巧妙的方式保護粵藥當中最爲珍貴的那些醫書。這其實便是典型的“整理國故”——只要咱們的粵藥文化還在,那中國就亡不了。

《珠江人家》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很多角色和故事,都是可歌可泣的,是嶺南文化、中華文明爲何生生不息的明證。再比如說,陳家三兄妹當中的二哥陳衛,代表的是粵菜文化。青少年時期的陳衛,可謂是意氣用事的典型。《珠江人家》剛剛开播之後,部分觀衆,便對陳衛這個角色頗有微詞。

但是,隨着角色性格的發展,觀衆們也看到了一種粵菜文化浸染之下的角色性格的發展變化。陳衛收起了自己棱角凌厲的一面,相反,他开始老持穩重,开始可以在粵菜文化當中獨當一面,並且聯合譚耀亨這樣的粵菜文化高人,一起搞粵菜的傳承與創新。

而同時,這種對於粵菜文化的精益求精,則又必然會走向一種對於民族獨立、社會安定的向往和爲之奮鬥。所以,文化大家譚耀亨的女兒成爲我黨諜战人員,陳衛到香港之後,也成爲我黨的諜战人員,這也是角色在嶺南文化、粵菜文化浸染之下性格發展的必然。

乃至於粵劇的兩位新秀,金慧榮和陳立夏,都是日寇鐵蹄之下,大家夾縫生存的一種燦爛方式。金慧榮直接成爲我黨的同志,帶領战士們在廣州附近對日寇展开遊擊战。這是粵劇“梁紅玉”精神的一種直接轉化。而陳立夏,則帶領粵劇班子們,夾縫謀生,保障粵劇班底不倒的同時,巡演抗日曲目,爲抗日捐款捐物。這也是一種粵劇文化之必然,因其幹淨與純粹,所以,必然與骯髒血战到底。

《珠江人家》播到最後,其實播的是中華文化本身的生生不息,這是真正的文化的力量感。在這種力量感當中,觀衆們當然會喜歡看,愿意看,並且尋找到了強有力的文化自信感。這部電視劇,從陳家三兄妹的小故事,見了粵藥、粵菜和粵劇的大故事,從粵藥、粵菜和粵劇的故事,見了嶺南文化的包容與寬厚,又在嶺南文化的寬厚與抗爭當中,看到了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這樣的電視劇,它不收視口碑雙豐收誰雙豐收啊?(文/馬慶雲)



標題:《珠江人家》大結局,收視口碑爲何雙豐收?文化的力量,生生不息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067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