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人類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無論是慶祝喜事還是放松心情,我們總會想到舉杯暢飲。不過,飲酒對健康的影響卻一直備受爭議。

飲酒的健康效應

聽說適度飲酒對心髒好?沒錯,有研究發現,適量飲酒可能降低患心髒病的風險。

特別是紅酒,裏面的多酚類化合物,像是那個白藜蘆醇,有着抗氧化的超能力,可以保護我們的心血管系統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這些自由基讓我們的細胞老化,組織受損。但白藜蘆醇它可以提高“好”膽固醇水平,這種“好”膽固醇就像是一支清道夫,能夠把血管中的“壞”膽固醇清理幹淨,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還有說適度飲酒可以減少得糖尿病的風險?研究顯示,適量飲酒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要低一些。

有研究發現,每周喝14杯酒的男性,患糖尿病的風險要比不喝酒的低43%,女性每周喝9杯的話,風險則低了58%。

這可不是开玩笑,適量飲酒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但別誤會,這可不是在說不喝酒的你應該立馬去搶啤酒,畢竟飲酒也有可能會帶來其他健康問題。

還聽說適度飲酒有益大腦?一些研究表明,適量飲酒或許可以保護我們的腦子,慢慢地延緩認知功能的下降。

比如有個研究跟蹤了10年,發現中老年人適量飲酒的話,認知測試的成績似乎會更好。

可能是因爲酒精有抗炎功效,慢性炎症可是認知衰退的一大障礙。但是,也有研究顯示,即使適度飲酒,也有可能導致大腦結構的改變和認知能力的下降。

展开全文

這些發現提示我們,盡管適度飲酒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但它也可能帶來不可忽視的風險。

飲酒的風險

科學研究指出,飲酒與多種健康問題密切相關,包括癌症、心髒病、高血壓、肝髒疾病和中風。

研究發現,飲酒與多種癌症有關,其中一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爲與酒精攝入有關的癌症類型。

比如,食管癌,長期飲酒會明顯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因爲酒精在食管內壁的細胞中形成有害物質。

肝癌也與長期大量飲酒密切相關,因爲酒精會導致肝髒受損。即使是乳腺癌、結腸癌和口腔癌,適度飲酒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顯示,即使是每天最多兩杯的輕度至中度飲酒者,也會明顯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全球有超過10萬例病例與之相關。

接着,我們來看看飲酒對心髒健康的影響。短期來看,少量飲酒對血壓影響不大,但會增加心率;

中等量飲酒後,血壓會有所下降,在7小時後恢復正常;而大量飲酒後,血壓呈雙相反應,最初12小時內下降,之後上升。

長期來看,研究表明,與不飲酒者相比,男性每天飲酒1-2杯、3-4杯、≥5杯,高血壓的風險分別增加19%、51%和74%。

而女性每天喝1-2杯則沒有風險增加,但超過兩杯後,高血壓風險就增加了42%。

每天超過30克酒精(大約相當於2杯啤酒或1杯葡萄酒)的飲酒者,高血壓的風險顯著增加。這種關聯還呈現出劑量依賴性,即飲酒量越大,高血壓的風險越高。

此外,飲酒對血壓的影響也隨時間而異。雖然少量飲酒短期內對血壓影響較小,但長期大量飲酒則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

特別是對於重度飲酒者而言,飲酒會對肝髒造成直接損害,引發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問題。

這是因爲酒精會損害肝髒組織,影響脂肪代謝,導致脂肪在肝髒中堆積。此外,酒精還會對膽管上皮細胞和毛細膽管細胞造成影響,進一步加劇了肝髒的損傷。

研究發現,輕度和中度飲酒可能會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但對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中風)沒有影響。

然而,重度飲酒則與所有類型中風的風險上升有關。飲酒可能通過影響血液凝固和血管健康,增加中風的風險。因此,適度飲酒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但過量飲酒應謹慎。

飲酒的影響因個體差異而異。適度飲酒可能對某些人有益,但過量飲酒則會帶來健康風險。如果您有特定的健康問題,建議咨詢醫生以獲取個性化建議。

適度飲酒的定義

不同的文化、國家和研究機構對於“適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標准。

在美國,適度飲酒的標准通常是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酒,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酒。

而一杯酒的量可以是12盎司(約355毫升)的普通啤酒,5盎司(約148毫升)的葡萄酒,或1.5盎司(約44毫升)的烈性烈酒。

根據《柳葉刀》的數據,成年人推薦的酒精攝入量較低,爲0~1.87標准杯/天,其中1個標准杯相當於10g純乙醇。這相當於100毫升13度的紅酒,或者是一罐375毫升3.5度的啤酒。

對於15-39歲的人群,酒精攝入的理論最小風險暴露水平(TMREL)範圍爲0-0.603標准杯/天,而40歲以上人群的TMREL範圍爲0.114~1.87標准杯/天。

適度飲酒的定義並不是一個鼓勵飲酒的許可。事實上,對於那些從未飲酒或有健康問題的人來說,开始飲酒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飲酒決策應該基於個人的健康狀況、家族病史和醫生的建議。此外,適度飲酒的標准也應該考慮到個人的體重、性別和飲酒習慣。

在實際中,適度飲酒的標准應該是靈活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對於體重較輕的人來說,即使是“適度”的酒精攝入量也可能過高。

同樣,對於那些有酒精依賴傾向的人來說,任何量的飲酒都可能是不安全的。

在考慮是否飲酒以及如何飲酒時,個人應該進行全面的評估,並且始終將健康放在首位。適度飲酒的標准應該是個人化的,而不是一刀切的規定。

飲酒與精神健康

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能夠暫時改變人的情緒狀態。盡管有些人在飲酒後可能感到放松和愉悅,但這種感覺往往是短暫的。

隨着酒精的代謝,人們可能會經歷情緒的波動,包括焦慮和抑鬱。長期飲酒可能會導致情緒調節機制的失衡,進而增加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

有些研究表明適量飲酒可能有助於保護認知功能。例如,一項對近2萬名中老年人進行的10年隨訪研究發現,適量飲酒的人在認知測試中的表現往往更好。

然而,也有研究顯示,即使是適量飲酒,也可能導致大腦結構的變化和認知能力的下降。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周喝酒超過7個酒精單位的人與大腦中較高的鐵水平有關,而大腦中的鐵積累與認知能力下降相關。

此外,酒精依賴症和精神健康障礙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酒精依賴不僅會導致身體健康問題,還會加劇或引發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鬱症和焦慮症。

酒精使用障礙的個體在處理壓力和情緒時,可能會更加依賴酒精,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飲酒行爲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還會對家庭和社會產生廣泛的影響。飲酒過量可能會導致家庭矛盾、工作效率下降和社會關系緊張。

酒後駕車等行爲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和法律問題。

急性傷害

酒精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導致的酒後駕駛行爲常常造成嚴重的後果。世

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30萬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其中酒後駕駛佔有相當比例。

在中國,盡管嚴格禁止飲酒後駕車,但仍有大量交通事故與此有關。研究指出,即使血液中的低濃度酒精也能顯著增加車禍的風險。

除了道路交通事故外,飲酒還與其他類型的急性傷害密切相關,如跌倒、暴力事件、自我傷害和家庭事故。酒精能夠影響平衡和協調能力,導致步態不穩,增加跌倒的風險。

酒精還可能降低抑制力,增加衝動行爲,導致暴力和衝突,甚至在使用廚房刀具或其他工具時造成操作失誤。

爲了減少飲酒導致的急性傷害,需要採取一系列預防措施。這包括提高公衆對飲酒風險的認識,加強法律法規的執行,例如嚴格的酒駕法規和酒精銷售限制。

也需要提供酒精依賴的幹預和治療服務,幫助那些需要的人減少飲酒或戒酒。

因此,公衆需要充分認識到飲酒的潛在風險,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標題:經常喝酒但不多,對身體是好還是壞,安全的飲酒量到底是多少?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028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