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新款熱量炸彈,在中式烘焙店賣瘋
作者:考拉是只鹿
國家都督促你減肥的時候,爆火的黃油年糕成了最大的絆腳石。
這個以糯米粉、牛奶、黃油爲主要原料的點心,成了這兩年幾乎唯一一個跟風去喫後沒有被痛罵“不值”“難喫”的網紅小喫,反而口碑越傳越好。
抖音上#黃油年糕話題播放量超過2.9億次,小紅書上相關種草筆記突破7萬篇。社交媒體平台,隨處可見黃油年糕的測評筆記和制作教程。
新中式烘焙品牌們更是久旱逢甘露,蜂擁入場。
瀘溪河、鮑師傅、讀酥世家、廣蓮申、詹記、老香港點心行、熱氣……叫得上名號的中式烘焙店幾乎都能見到黃油年糕佔據C位,網友也爲“到底哪家黃油年糕最好喫”展开了辯論。
根據天下網商的數據,全國約7.5萬家主營烘焙的門店中,約有30%的門店已上线黃油年糕,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中。
除线下外,黃油年糕還是线上天天特賣工廠的當紅貨品之一,單品已售超6000單。
業內人士預測,2025年黃油年糕將是10億級烘焙單品。
火成這樣,不愧小紅書網友給它的稱號:“今年最邪惡的食物”——因爲一口氣喫完這么多高熱量食物,還根本停不下來。
全國都賣爆,黃油年糕
“救了中式烘焙店一命”
盡管已經喫過幾次,但每次刷到對黃油年糕的repo或種草帖,口水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分泌出來。
“treetree的外殼”,糯嘰嘰但有韌勁兒的口感,剛出爐時的黃油香氣……賣爆的黃油年糕讓不少店員都忙了起來,“快來不及烤了”。
最近每個乘上這股東風的烘焙品牌,都原地起飛了。
瀘溪河更是在大衆點評端宣稱“黃油年糕上市52天熱銷超3000萬個,平均每日售出近50萬個”。
按照每個黃油年糕約3元的價格測算,兩個月不到黃油年糕就爲瀘溪河拿下近億元創收。
(圖/Vista看天下)
傳統愛喫年糕的江浙滬,黃油年糕也佔據了商圈各大烘焙店的頭牌。近期無錫格瑞思萬象城店、糕大師海岸城店的工作人員均表示,黃油年糕是店內的銷冠。
一刷小紅書,即便不是大連鎖品牌,每個城市現在也都有幾家靠黃油年糕變成排隊王的烘焙店。
最火爆的時候,有顧客甚至愿意排隊40分鐘只爲嘗一口新鮮出爐的黃油年糕。
最近還有無數非一二线城市的網友奔走相告,稍晚一步體驗到了網紅單品的“下沉”:“我們這十八线也趕上時髦了!”
暫時還沒被這股風吹到的地方,自力更生的巧手網友早就开始在互聯網上瘋狂扒拉如何能復刻同款了。
最近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火一個網紅小喫單品,也往往都是強社交屬性、打卡屬性,純靠一時話題炒作又迅速熄火。
但黃油年糕很難得的一點是,它在最根本的“好不好喫”的問題上差評很少。
作爲食物,它完成了自己最基本的使命,也用最樸素的答案回答了“爲什么能火成這樣”。
融合了年糕的軟糯和黃油的香甜,表皮香酥,內裏滑嫩。
年糕本就是江浙滬地區的傳統美食,但即便放眼全國,“糯嘰嘰”的愛好者也沒有太多地域差異,在女性消費者中受衆頗多;黃油則是美食界公認的香味撲鼻的油脂原材料。
(圖/unsplash)
這兩樣東西結合到一起,想難喫都困難。
盡管無法精確考證,但從網絡搜索結果來看,黃油年糕的起源其實在普通網友。
IP爲江蘇南通的一家獨立烘焙店店主表示,早在2017年就用媽媽給的方子自制了黃油年糕;更有網友稱其實早在2014年左右,下廚房上就有類似的菜譜,當時還叫“烤年糕”,只是當時還沒有店鋪售賣。
但作爲可復制生產的產品火遍全國,還得是因爲被瀘溪河這樣的大品牌摘了果子。
大品牌商家借助門店優勢,利用“現烤現賣”模式,強化消費體驗,在口碑營銷下迅速吸引大量消費者購买。
很短的時間內,爆火的黃油年糕可以說是“挽尊”了整個新中式烘焙賽道的存在感。
畢竟距離上一個出圈且沒有曇花一現的創新烘焙單品——肉松小貝,已經過去了很久。
行業的殘酷在於爆品生命周期通常較短,紅極一時的虎皮卷、爆漿麻薯、蛋黃酥等網紅單品,很容易一陣大風過後就不見了蹤影,跟風打卡後缺乏日常非喫不可的動力。
新寵黃油年糕,能給本就受困於同質化、缺乏創意的中式烘焙品牌,再打一針雞血嗎?
純中式糕點,
不如中西混血更討巧?
在黃油年糕之前,新中式烘焙店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審美疲勞和味覺疲勞。
當年虎頭局的一款麻薯老虎卷爆火後,全國一呼百應,迅速湧現出無數點心局。
上海的“珍糕興點心局”、廈門的“虤茶點心局”、廣州的“獅頭點心局”、福州的“未芝點心局”“南洋點心局”……一時間,點心局長滿了神州大地。
一樣的麻薯夾心,一樣的紅藍霓虹元素國潮包裝和門神,一樣的“古法”“手作”宣傳語,一樣的飢餓營銷。從產品形態到視覺風格再到營銷話術,新中式烘焙店仿佛都是一胞多胎的產物。
(圖/Vista看天下)
爆品單一、嚴重同質化,缺乏記憶點。
高度雷同意味着在烘焙賽道上,誰都缺乏差異化和競爭力,沒有誰是不可取代的,即使是當下的網紅乃至頭部也絕非高枕無憂。
美團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面包烘焙行業關停率高達25%。烘焙門店的平均存續周期僅爲32個月,其中約58%的門店在开業兩年內倒閉,僅有不到1/4的門店能持續運營超過四年。
互相抄來抄去、“過把癮就死”的行業,唯一能找到的變數突破口,就是新的爆款。
有趣的是,這幾年消費者捧紅的中式烘焙單品,大多都是在中式點心的基礎上融入西式的元素。
黃油年糕是對傳統年糕、炸糖油果子類產品的一種創新。傳統小喫用的是植物油,黃油年糕則是在保留年糕糯性的同時,用西餐更常用的黃油替代,形成了獨特的風味和口感。
再比如肉松小貝的“靈魂”沙拉醬和海苔肉松、芝士酥的芝士、抹茶酥的抹茶,都是在純中式糕點的基底上加入了西式口味的食材。
中西融合的點心,反而更順應當下的消費趨勢。
第一,它集合了西式做法中符合年輕人喜歡的甜味、取長補短減弱了中式糕點幹噎、碎渣多的特點,比如肉松小貝的記憶點就在於獨創了鹹甜交織、溼潤綿密的口感。
其二,中西融合的點心相比西式蛋糕,通常顯得更實惠、性價比更高。
比如鮑師傅的小貝系列,按斤稱重折算下來每個小貝價格在4-5元左右,黃油年糕單個重量控制在30-50克,折算下來也差不多3-4元左右一個。
配合職場零食、辦公室充飢、宿舍分食等社交場景,適合嘴饞的人喫一兩個、滿足下口欲,犯不着自己买一塊動輒十幾二十元的面包、蛋糕。
一頓下午茶的支出更低,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食客的購买意愿和消費頻次。
其三,創新的烘焙產品拓寬了消費場景。
(圖/unsplash)
新中式烘焙店的產品,比起更傳統的桃酥、千層酥等中式糕點,由於在商場、辦公室外賣、網紅街區等場景中無處不在,讓年輕人養成了早餐、下午茶和夜宵都能隨手來一塊的認知。
歸根結底,“中體西用”的新中式糕點其實算是對傳統點心的一種年輕化賦能。
以更符合年輕人調性和口味的方式大力傳播、借勢出圈,一次次在新消費大潮中火成了中式烘焙店的王牌產品。
與其擴張全國,
不如在本地做網紅
這一波黃油年糕的出圈中,很多被種草帖提及的烘焙店品牌其實並不出圈,反而有一種“每個地方都有本地的店在做黃油年糕”的既視感。
這也是對前兩年中式烘焙店快速崛起又萎縮的一種回應。
口味的同質化還不足以壓垮烘焙龍頭的,但大規模的跑馬圈地卻能在極短時間內殺死品牌。
虎頭局們集體爆火又降溫,都是無法解決產品差異化的情況下盲目擴張的結果。
以虎頭局爲例,在火熱資本的注入下迅速开啓了全國快速擴張模式,但虎皮卷後的第二個大單品久久未能出現,食客新鮮感過後無以爲繼。
單店銷售額出現下滑,就連在長沙大本營的門店也迅速轉爲虧錢狀態。後續融資無法及時跟進,現金流周轉出現嚴重問題。
相比之下,新一波小有網紅氣質的烘焙店更傾向於偏安一隅。
最近开到北京成爲排隊王的祐禾面包,是武漢聖安德魯餅屋2016年推出的高端健康現烤面包連鎖品牌。品牌發展的前5年,祐禾一直專注於武漢市場,之後才逐漸在全國各地开枝散葉,直到2024年才在上海开了首店。
創立於1999年的詹記,大本營位於安徽合肥,一直到2020年才开始加快擴張步伐。據紅餐大數據,目前品牌約有160多家直營門店,不過絕大部分仍在安徽省內。
除此之外,部分之前布局全國的烘焙品牌,其門店數反倒是收縮的。例如好利來從2023的108家收縮至2024年的70家;爸爸糖從2023的111家收縮至2024年的80家。
面對同行跌落神壇的“慘劇”,對於沒有穩操勝券把握的品牌來說,與其着急忙慌邁向全國,不如在本地做網紅,守好一畝三分地。
單就產品而言,一個黃油年糕的出現還遠遠不夠。
雖然當下黃油年糕很火,但本質上來說,其制作依然沒有太多技術壁壘,甚至不少網友自己在家復刻難度也不大。
(圖/unsplash)
現如今各品牌全都一股腦兒地做黃油年糕,不僅依舊會面臨同質化的問題,也容易大大縮減產品的爆火周期。
即便是對於大家普遍表示黃油年糕口碑最佳的瀘溪河,也很難說能就此打遍天下無敵手,或者靠一個大單品就屹立於市場。
新中式烘焙想要避免曇花一現,還需要第二個、第三個黃油年糕。
但意料之外的爆款或許能給了整個新中式烘焙行業新的啓發:消費者對於創新改造後的中式點心仍然充滿熱情,只要夠好喫、夠便宜。
商家與其擔心消費者多久會喜新厭舊,不如埋頭多鑽研新品——黃油年糕在民間沉寂了十年才被挖掘,也充分說明了行業裏依然有許多潛力股沒有被充分开發。
不過後面卷的方向,可能還是要回到老生常談的“健康”上——
最近黃油年糕的爆火,也引發不少人對其不夠健康的詬病。
多位營養師指出,黃油年糕熱量超高,一塊差不多等於大半碗飯,堪稱 “熱量小炸彈”,且它含有大量糯米粉,消化功能弱的人也需要謹慎食用。
說不准之後會和奶茶賽道一樣,高油高糖版的幸福還沒體會兩天,鋪天蓋地就全是“減糖減油版”了。
原標題:“最邪惡的食物”在中式烘焙店賣瘋,明知是熱量炸彈卻忍不住狂炫
標題:總有新款熱量炸彈,在中式烘焙店賣瘋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