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臨近,要記得忌口這五道菜,清淡飲食才能身體更輕松
小時候我總覺得,入夏能喫涼面、喝冰飲,“萬事大吉”。可長大才發現,立夏的飲食門道,遠比表面豐富。氣溫升高,脾胃變得嬌氣,重油重口味的菜不但讓舌頭享福,腸胃卻是“壓力山大”。
家裏的老人總說,節氣一到,菜要換季。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類似的飲食“儀式”?不如在評論區說說你家的立夏“傳統”!
這五道家常菜,立夏時分還是少喫好
1. 紅燒肉:肥膩難消,脾胃傷不起
想象一下,一鍋油光發亮的紅燒肉,平日裏是家裏的下飯神器。但立夏一來,空氣裏彌漫的厚重香氣,反而讓人覺得有些“按不下這口鍋”。紅燒肉肥而不膩固然誘人,可對於脾胃功能偏弱、溼氣較重的初夏來說,這樣的葷膩菜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知識點來了:脂肪攝入過多,會讓脾胃負擔加重,容易積食、上火。立夏,還是選擇清蒸、燉煮的做法對身體更友好。
2. 辣子雞:麻辣“上火”,立夏最怕燥
微風熱浪交錯時,一盤辣子雞是味覺的狂歡。但你可知道,初夏人體陽氣漸盛,多喫麻辣、辛辣容易助火生燥,讓原本易上火的體質“小火苗熊熊燃燒”。
制作拌涼菜時,辣椒、生蒜偶爾爲之還好,但猛喫辣子雞,大汗淋漓後只覺口幹舌燥。中醫說得好,“春夏養陽宜清淡”,意思就是別跟自己的火氣較勁。
3. 幹鍋土豆片:重油重鹹,水腫悄然而來
土豆這種全能選手,油炸、幹鍋總能帶來酥香四溢的滿足感。可幹鍋土豆片下鍋一炒,油量“心跳加速”。高油高鹽,配上熱騰騰的氣溫,身體排汗多,鹽分卻不容易排出去。
美食知識再加一點:高鹽攝入不僅讓你口渴,還易導致輕度水腫,特別是老人和女性,腳踝腫脹時常有。立夏不妨換成清蒸薯條,淋點醬油,一樣好喫還能“輕裝上陣”。
4. 糖醋排骨:刺激大,不宜多喫
如果說哪道菜是“小朋友快樂大本營”,糖醋排骨一定榜上有名。但甜中帶酸的口感、油炸後外酥裏嫩的誘惑,卻是立夏飲食的一道小坎兒。
大熱天攝入過多糖分和油脂,會加重肝髒和胰腺的隱藏負擔,易升高血糖、血脂。更何況糖醋排骨皮炸得脆脆的,再“燒”一道,糖分和油脂也在“雙加碼”。
選購提示:想喫肉?選瘦肉燉湯,少糖少油爲宜,把美味做得健康一點。
5. 幹煸四季豆:炒得焦香,但長夏忌燥熱
幹煸四季豆、幹椒豆角,這些帶着“鍋氣”的家常菜,香氣襲人。可立夏後,炒菜時間長、油溫高,蔬菜水分流失,鮮嫩變焦香,失去了初夏菜餚應有的清鮮。
四季豆本就味甘性溫,夏日常喫還容易助力上火,若處理不好還可能帶來“豆豆肚痛”。所以,夏天的四季豆,不妨焯水再涼拌,既爽口,又護腸胃。
清淡飲食有訣竅,初夏餐桌這樣選
立夏時分的健康餐桌,其實沒那么復雜。
一碟蒸茄子,綿軟鮮香,淋點蒜蓉醬油就是夏天的味道;
一盤拌黃瓜,清脆多汁,隨手一拌鮮綠欲滴,聽上去是不是就讓人有胃口?
另外,涼拌苦瓜、冬瓜燉排骨、絲瓜湯、青菜豆腐羹,都是既養生又不失美味的佳餚。苦瓜下肚,如同一縷清風拂過暑氣沉沉的氣息,把大自然的清涼送進胃裏。
我的小Tips:
买瓜果蔬菜,摸摸表皮光滑堅實,顏色自然飽和,抱回家基本不會翻車。蔬菜清炒焯水,少油少鹽,味道反而最見真章。
老祖宗的飲食智慧,你懂得幾分?
中國的節氣飲食,其實早就“把美味寫進了節奏裏”。
立夏講究“減苦增辛以助陽”,但這辛味指的是微微的生姜、蔥蒜,不是過量的辣椒。
清新不膩、酸酸甜甜的滋味,才最宜調理暑熱和溼氣。
立夏不光是氣溫的轉折,更是我們和家人健康餐桌的新开始。不追求“山珍海味”,更關注每一口的清淡安然,是不是也讓你有了與衆不同的初夏幸福感?
初夏餐桌,是我們對健康的溫柔守護。
五道“忌口菜”,其實不是要你完全不碰,而是提醒我們——在每一個節氣節點,選擇最合時節的味道,更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交代。
標題:立夏臨近,要記得忌口這五道菜,清淡飲食才能身體更輕松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