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公衆號:青年橫財發展會

作者:富貴闲人王大拿

你有多久沒好好感受過自己喫的食物了?

前陣子辦公室的小王問我們還能不能說出食物和飲品的具體味道,一下子給我們問得啞口無言。

這種對感官的失焦,我們可能都有體會,尤其是在味覺和嗅覺方面。

對這種感官喪失的無力感,以及單一和乏味感,年輕人有自己的反叛方式。

對這種反叛的窺探並非是透過「躺平」「gap day」「裸辭「這些標籤,而是從另一個具有「自由」和「浪漫」的角度去消解。

這個關鍵的符號,就是「酒」。

你會發現在喝酒這件事上,他們越來越會整活,且不拘泥於任何一種形式。

展开全文

別說你不會調酒

這年頭出去玩,如果你無法說出兩種及以上的調酒方式,你很可能就無法融入一場酒局和談話。

除了千篇一律的調酒公式,現在的他們更樂於創新屬於自己的調酒配方。

在喝酒這件事上,果立方似乎正在成爲一種新的選擇。

目前最火的喝法就是果立方+水溶 C,就像時尚圈的經典單品白 T,能搭配出各種風格還能保持自己的風味。

果立方的四種口味與水溶 C 的三種口味碰撞出的 12 種可能,像一把萬能鑰匙,正在打开每種飲料未曾被發現的奇妙之門。

其中最受好評的喝法就是白葡萄味果立方配檸檬水溶 C,按照 1:3 的比例配對,堪稱絕配。

它的滋味秉持着 INFP 的感性遞進公式,從「开始的口感是飲料,後來是上頭」,到「沒有清醒時的過分冷靜,也沒有爛醉時的放肆」,最終導向結論:

「太過清醒本就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雖然現實生活逼着我們走鋼絲繩,但這樣的喝法仿佛一秒就回到了小時候最初的快樂感,同事說她也沒想到只需要 10 秒,她就开始控制不住地傻笑了。

在這時,傻逼老板和 dating 懂王被擠出腦外,而只是享受酒精上頭時腦袋空空的感覺。

成年人都需要一次這樣徹底的情緒解放,將我們從無趣的生活中解救出來。

最重要的是它不復雜,且沒那么多教條,就連酒精度的掌握也是剛剛好。

和水溶 C 相配它是清爽的口感,配上優益 C 又有了上中學時和閨蜜拍大頭貼的可愛。

配上脈動它更甜蜜俏皮,像動力火車,配上橙汁又有了龍舌蘭日出的口感。

不必拘泥於形式,果立方是想象的藝術,冰箱裏有什么都可以拿出來創作。

養樂多的乳酸菌配合果立方的果香就有了一種甘甜的跳躍和靈動感,在小朋友與成年人之間,有人選擇防沉迷的果汁酒。

而那款酒吧暢銷的椰林飄香,也能用果立方加椰汁制作出來。

喝起來像果味奶茶,椰汁夾着清香醇厚的白葡萄味,香氣四溢,入口順滑,仿佛找到了和初戀第一次偷溜進酒吧的感覺。

就連檸檬水界的扛把子阿雪,也能和果立方來一曲共贏的藝術,1:1 比例下去,檸檬水不澀了,還有葡萄的清甜,高低得試一下。

而對於更多人來說,與茶相配方是養生之道。

無他,茶是一種生活,酒亦是一種生活。

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說不盡的茶和酒聚到一起,就成了成年人最好的那杯飲品。

這份茶可以是第二泡的龍井,也可以是买來的奶茶純茶底,不過最方便的還是從便利店的貨架上拿一瓶烏龍茶。

既有了茶的清明,又有了酒的市井和熱鬧,口感清淡又悠遠,在這似茶半又味無味的日月中只愿意你我間或有酒得進。

當然如果你受夠了平淡和普通的滋味,也可以嘗試用碳酸飲料來讓果立方跳躍起來。

若是還不夠,也有人想出來更完美的解決方案,就是在調配方案裏放入「跳跳糖」。

跳跳糖在口腔跳躍,酒精負責放松緊繃的神經,這種松弛感的表現形式,就是和好朋友一起控制不住地打嗝然後看着對方傻笑。

實不相瞞,上一個這么喝的人,回家之後想了三天。

從 office work 到 city drink

調配方式的不局限,給了果立方飲用場景上更隨心所欲的想象空間。

現代社會,喝酒仿佛也被框進了格子間裏,上班越久,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喝酒這件事上越不自在。

或疲於應對酒桌的暗流湧動;或擔心前一天喝多,第二天沒法好好工作;要不就是對喝酒這件事已經拘泥於某種形態,總覺得需要一個契機和理由,也需要特定的場景。

說白了喝酒這件事已經脫離了它的本意不再那么自由和愜意了。

明明人需要放松,需要讓自己繃緊的弦松下,但不必斷开,但我們對酒精總有種提防。

就像一個壞了的熱水器,仿佛沒有中間值,在清醒和斷片間橫跳,就是找不到微醺的中間值。

詩中講「酒微醺,人微醉,此意最闌珊」,果立方就是闌珊之捷徑。

它不像白酒多喝兩盅就斷了,也不像啤酒還沒上感覺肚子就撐了,而更像神話中的狄俄尼索斯,是屬於自由意志的狂歡盛宴。

不用擔心自己身處何處,也不用勞神無人捧場。

不需要去酒吧,散步走累了鑽進便利店隨手拿起一瓶果立方和水溶 C,和朋友一开一懟邊走邊喝。

迎着晚風,耳邊仿佛自動響起伍佰老師的歌。

走累了,就跟朋友一起在草坪上四仰八叉地坐着,配上年糕雞柳薯條還有辣辣的滷味小喫,聊天說地,好不自在。

喫撐了,就拎着酒瓶子去江邊繼續散步,或來一場老派的約會,踐行唯有散步時我們才真正交談。

當然,和好友在家一起暢飲,再打开話匣子說上一天一夜的話,也是它出現最多的場合。

但別把對它的想象力停滯於此。

誰說上班時不能喝酒?

網友怒懟果立方在平時喝的飲料裏一邊對着死氣沉沉的工作一邊痛飲,沒人看出來喝的是什么,只覺得她今天興奮得像是打了個腮紅出門。

誰說獨處時不能喝酒?

有一種浪漫就是帶着這瓶果立方去河邊,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享受自然的同時,也在夕陽西下的時刻獨享這份微醺。

這種隨身的方便感和調配的便捷性,讓它成了年輕人的心頭好。

說白了,這些場景以及它的喝法,是年輕人奪回感官的一次掌控。

也是年輕人對所謂老逼們喝酒教條化和規則化的反叛。

「別告訴我去什么酒吧。」

「也別再說什么入門款。」

如果不夠好喝,也無法微醺那些都是次要的附加選項,在我們的世界裏我們有自己的話語體系喝飲酒規則。

如果飲酒不是一種享受,那酒就失去了意義。

這是一次浪漫主義的反叛

年輕人選擇果立方也是對原本便利店調酒的進階。

它更經濟,更易喝,也更方便,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制的本土化便利店調酒。

因爲氣味和味蕾的創作,是個體最私密也最考驗創意的拼圖遊戲,在這尋覓和拼湊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再一次認識自己新的可能性。

加冰量的不同,所懟飲品的不同,解鎖的不僅是新的果立方風味,更是一個過去我們不了解的自己。

「原來我喜歡這樣的風味!」

「原來這么喝也可以。」

不過,喝得以頭搶地並非是年輕人的主張,這種對果立方的喜愛和創造其實是一種浪漫主義的代表。

什么是浪漫,浪漫歸根究底就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創造力,在看似平平無奇的土壤上开出花。

而當代年輕人的浪漫之一,就是在果立方的調配上不停發現新大陸。

這種創造像極了早期第一杯雞尾酒誕生的過程。

也許大家對這個故事都不再陌生,獨立战爭結束後,在一個軍官和心上人的訂婚宴上,酒吧老板乘興調酒,把酒瓶裏所剩不多的各類酒倒入杯中,並隨手拔了雄雞的尾羽作爲裝飾。

這種混合酒拿捏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味蕾,也被載入史冊。

雞尾酒起源的另一個版本則是,战爭時期的聖誕節上,由於條件和環境有限,一個軍官把酒懟在一起,用火雞羽毛攪拌了這杯酒。

這像是一種苦中作樂,但也彰顯了雞尾酒的开放性和創造性以及撫慰作用。

早期的雞尾酒都是以繁復爲主,巴不得整出各種花活。

到了後期,雞尾酒的調配也衝着去繁從簡的方向一去不回頭。

最明顯的就是金湯力和 Highball 的流行,說白了就是用原酒加蘇打水,另外配上冰塊和檸檬皮。

兩款不僅暢銷,更是當時中產階級的時尚單品。

不僅是因爲好喝,究其原因還是背後所代表的隨性。

一直以來在網上一直有個問題是:年輕人爲什么愛喝雞尾酒。

網友給了很多看似有理有據的答案,一來它豐富多變,二來它容易入口,三來它更適宜微醺。

但很多時候,年輕人的第一杯雞尾酒是糟糕的,帶着不明就裏和難以下咽的困惑,被劣質的雞尾酒上了一課。

對此,當下年輕人也予以最直接的回擊——取其精髓自己制作,而這杯酒才應該是年輕人心裏的第一杯雞尾酒。

如今果立方和它層出不窮的調酒配方,就是年輕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尋覓到的最適合自己的第一杯雞尾酒。

至於爲什么愛喝雞尾酒,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昭然若揭。

因爲不管何種年代,雞尾酒的誕生都離不开隨性和激情,在有限的條件中衝破規矩,盡情享樂。

果立方和它創建的新「雞尾酒宇宙」,給了每個飲用的人一個新的出口。

它沒有年齡、場景,以及飲用方式的局限,別覺得這是小孩過家家的產物。

對那些喝兩瓶都不會輕易醉的人來說,他們會續杯的理由很簡單:

當他們舉起果立方的那一刻,是在爲自己曾經喝兩杯還會醉的青春悸動幹杯。

題圖來源:小紅書@Kim.

茶百道、霸王茶姬等合資成立新公司/BLACKPINK 被授予英國榮譽勳章/喜茶✕「無語菩薩」聯名上新丨驚嘆周報

用 vivo 新手機拍了兩天照片,我放棄了後期

每次點擊,都是你對明日生活的態度



標題:果立方裏藏着多少班逼的眼淚?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589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