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釀酒是遵循“遵古遺法”釀制: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時、糧必得其實、器必得其潔、火必得其緩、缸必得其溼,是按口傳心授和師徙傳承的傳統工序,在當年燒坊中靠肩挑水、驢拉磨、腳踩曲、缸發醇的手工方式釀制。

釀酒是一個“天人共釀”的過程,在這片土地上釀酒的人,自然會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下面就以釀酒原料的種類和產區和大家聊聊。

01、高梁釀酒

高粱又稱蜀黍、紅糧,是釀造白酒的主要原料。我國高粱的主產區爲以華北、東北爲主的北方產區和以西南爲主的南方產區(川黔),按澱粉分子結構有糯高粱(多產於南方,又稱黏高粱)、粳高粱(多產於北方,又稱飯高粱)。因此,北方大曲酒多用粳高粱,例如清香型大曲(山西汾酒);南方的大曲酒和小曲酒多用糯高粱,聞名中外的茅台酒、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名酒無一不是以糯高粱爲主料或佐料釀造,形成了我國獨特的釀酒業。

高粱酒的口感特點是醇厚、濃烈、甘甜,入口柔順、綿長、回味悠久、回甘味醇。它的口感猶如乳香甜潤,讓人愛不釋口。標准的高粱酒應有濃鬱的酒香、清爽的口感、甘美的余韻和柔和的口感。高粱酒的口味因等級不同而有所區別,高級高粱酒口味苦中帶甜,入口香醇、回味悠久、酒勁十足,中等高粱酒口感溫和、略帶甘甜、風味獨特,而低檔高粱酒則入口感較重、口感濃烈,含有較多的汁液,但總體來說都帶着鮮美的香味和口感。

展开全文

02、大米釀酒

大米從黏性程度上分,有糯米、粳(jīng)米和秈(xiān)米三種,糯米黏性最強、粳米居中、秈米最弱。粳米的主要產地在東北三省,秈米的主要產地在長江以南地區,如兩湖、兩廣、江西、四川、雲南等省。

大米中澱粉含量高,而蛋白質、脂肪含量相對較少,這一特性有利於低溫緩慢發酵。在釀酒過程中,這種成分比例使得發酵過程相對溫和,不易產生過多的雜質和異味,最終成品酒質較爲純淨。

一般粳米的蛋白質、纖維素及灰分含量較高,而糯米的澱粉和脂肪含量較高。通常晚熟稻谷的大米蒸煮後較軟、較粘。在釀酒時,這些不同的特性會對酒的口感和風味產生影響。例如,糯米釀造的酒可能在口感上更加醇厚,而粳米釀造的酒可能具有獨特的清爽感。

糯米雖是釀酒的優質原料,澱粉含量高,但由於蒸煮後黏度大,容易導致發酵不正常,因此必須與其它原料配合使用,可賦予酒體醇厚綿甜的風味。

03、麥類釀酒

釀酒原料中的麥類主要是大麥和小麥,由於麥類含豐富的面筋質,黏着力強,營養豐富,適合於黴菌生長,所以是制作曲藥的最佳選擇。麥類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如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青藏高原(青稞,又稱裸大麥)等,南方大曲以小麥爲主,用以生產醬香型及濃香型白酒;北方傳統是生產清香型白酒,多以大麥和豌豆爲大曲原料。

此外,麥類本身富含的澱粉也是釀酒的原料,其中的蛋白質在發酵過程中還可形成特殊香味,因此多糧型酒如五糧液、劍南春及敘府大曲等均有使用一定的小麥釀酒;而青稞作爲我國藏族、蒙古族牧民群衆的主食,也是釀造青稞酒的好原料。

04、玉米釀酒

釀酒用的是玉米子實,以顏色分爲黃玉米和白玉米兩種,前者的澱粉含量高於後者。我國的玉米主要產區是東北、華北和西南山區,這些地區也是玉米酒的主要集中區。玉米作爲釀造白酒的原料時,可將其胚芽(含脂肪較高)除去後釀酒,如濃香多糧型酒的釀造原料中加入的少量玉米。但是,單純用玉米作爲原料釀造的白酒聞香上有明顯的脂肪發酵味,多數人不喜歡,因此玉米目前主要是用於生產優質的食用酒精。

玉米含植酸多,在發酵中可水解環已六醇及磷酸。前者呈甜味,磷酸也能促進甘油(丙三醇)的生成,多元醇具有明顯甜味,因而玉米酒較醇甜。如果釀造過程得當,玉米酒能帶有一股淡淡的玉米香,雅俗共賞,不上頭。



標題:不同糧食釀的酒,各有什么特點?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4709.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