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菜,都這樣“子”:拉條子、烤包子、馬腸子、辣皮子、拉條子、皮拉子、炮仗子、酸奶子、奶皮子、假腰子、米腸子、面肺子……新疆人,都這樣人:喫饢的時候像有錢人,喫肉的時候像更有錢的人。

在新疆點菜,精髓在於:用最野的詞匯,點最橫的菜!

所以,在新疆點菜,懂行的人會用一套充滿地域特色的“黑話”來表達對美食的極致追求。

這些詞匯除了暗藏美食密碼,還自帶幽默基因,學會了它們,老板都會把你當“自己人”!

肉類暗號:

肉祖宗的自我修養

“羊娃子肉”,指未成年的小羊羔肉

肉質嫩如豆腐,自帶奶香,是烤肉攤上的頂級食材。

點單時若只說“羊肉”,老板默認正常烤,但加上“羊娃子”三字或者加一句 “帶點拐子筋”(羊蹄筋),老板會默默給你豎大拇指:“攢勁得很,一看就是常來的!”立刻解鎖隱藏款鮮嫩美味。

展开全文

“羊娃子肉”是隨着新疆各地市場上維吾爾族烤肉師傅那句著名的“新疆吆喝”而出名的。

“哎,羊肉串,羊肉串,沒有結婚的羊娃子肉,不香不要錢~~~”尾音拖得很長。

路過的人聽來感覺特別有趣,一般都會被他們的誠意和幽默打動,坐下來就着饢喫上幾串。

“冰碴駒驪”,指冬季喫冰碴草長大的小山羊

在天山山脈一帶野外生長,冬季喫着冰碴草長大的駒俐。只有在每年冬季封山後、經過嚴寒洗禮的高山駒俐,才能稱之爲冰碴駒俐,這種山羊運動量大、肉質緊實,毫無羶味。

新疆人形容它“喫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走的是黃金道”,堪稱羊肉界的“黃金羊”。

“沒結婚的羊”,指未配種的小羊羔

肉質更純淨鮮嫩,常用於清燉或手抓肉。

主食暗號:

碳水炸彈的隱藏菜單

“拉條子”,新疆拌面的俗稱

家庭版的叫拉條子,在飯館和餐廳則被稱爲拌面。

之所以叫它“拉條子”,那是因爲它是用面粉和成面團,然後將面團經過按壓搓成條狀進行拉抻制作而成的一種面食,故稱“拉條子”,拉條子用維吾爾語叫“蘭曼”。

點菜的時候直接說:“老板,來份拌面,不加面/加面。”消化不太好的朋友,可以再加一句:“面不過涼水直接上就行。”

“薩木薩”,烤包子的維吾爾語音譯

新疆各民族超級喜愛的美食之一。

不同於我們平常喫的蒸包子,它是用死面擀薄,包入鮮美的肉餡,直接進饢坑,外皮金黃酥脆,內餡鮮嫩多汁,就是剛出爐的時候有點燙嘴。

點烤包子記得說:“烤包子要熱乎的!”老板就會告訴你要等多久,這個等待是值得的,因爲咬开瞬間,滾燙的羊肉汁噴湧而出,混合着皮牙子和孜然的香氣,燙嘴也舍不得松口。

饢,新疆美食的命根子

新疆少說有五十余種饢,常見的有油饢、肉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

近年來又开發出了玫瑰饢、葡萄幹饢、核桃饢、辣皮子囊、蘋果醬饢、黑加侖醬饢、紅棗醬饢等。

在新疆有一種浪漫叫:你喫饢心子,我啃饢邊子。

媽媽們讓孩子們去买饢,一定會加一句:“哦yi~ 剛出爐的話不要路上喫沒了!也不要只喫中間!完整的帶回來一個!” 哈哈,沒有一個剛出爐的饢可以完整地回家。

饢和西瓜,新疆人在夏天的常見喫法。

要么把沙瓤西瓜挖空,掰碎的饢浸在瓜汁裏,清甜解暑,堪稱沙漠版“水果撈”。

要么熱饢就着水份滿滿的西瓜,在炎熱的夏天,無疑是胃口不好時最好的代餐了。

最近爆火的饢言文,其實精髓不是比喻,而是倒裝。

“老板,买個饢。”可能更加地道的說法:“欸老板,饢,我要一個,要剛烤出來冒煙兒的饢嗷~”這種充滿地方特色的語言,不僅體現了新疆人的熱情好客,也讓生活的點滴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潑羅和皮辣紅”,指抓飯和新疆特色涼菜

在新疆,喫抓飯時,都會點一個皮辣紅。

如果說胡蘿卜是抓飯裏的蔬菜擔當,那么皮辣紅就是絕佳輔助。

皮辣紅這道解膩最強涼菜,西紅柿、辣子、皮牙子(洋蔥,維吾爾語音譯,新疆人只說皮牙子),切一切,加點醋,拌一拌,簡約不簡單。

除了涼菜,皮辣紅組合也穩定地出現在幾乎所有熱炒拌面的菜碼裏。

“皮牙子”,新疆人的萬能搭子。

皮牙子在新疆的地位,相當於辣椒在川渝地區

新疆本地菜攤,各色皮牙子往往相鄰而放。

常見的皮牙子,主要分爲紅、白、黃三色,看似只是外表顏色不同,實際上地道的新疆美食,不同的風味首先要歸功於不同的皮牙子。

紅/紫皮牙子:色澤鮮豔,入口辛辣。

如此個性張揚的紅皮牙子,仿佛只有與番茄一道時才能有所收斂,因此除了擺盤美觀的需要,紅皮牙子大多是和番茄配合烹熟出現。

白皮牙子:個大水足,甜味豐富。

白皮牙子,賣相上就顯出幾分敦厚老實。

相比於紅皮牙子帶來的感官刺激,白皮牙子的口感要溫和許多,生喫汁水足且甜味豐富,無論涼拌還是搭配羊肉都是極佳選擇。

黃皮牙子:外形低調,燉湯必備。

黃皮牙子總的來說和白皮牙子差別不大,特別之處在於和肉湯結合後獨有的辛香味。

味道溫和的黃皮牙子經過肉湯燉煮,充分融入到湯水組合中,喫起來頗爲軟糯的口感,能緩解肉食的油膩。

總之一句話,新疆人對皮牙子的熱愛,絕對不是幾個固定搭配菜式能說清楚的。

被皮牙子徵服的新疆人,從不吝嗇對真愛的表達,在萬物皆可配皮牙子的強勢下,沒有心的洋蔥,最終賦予了新疆菜全部的靈魂。

甜點暗號:

鹹黨VS甜黨的世紀和解

奶茶,可鹽可甜的魔法飲料

奶茶世界裏,大家耳熟能詳的是珍珠奶茶、芝士奶茶、黑糖啵啵等。

而在新疆,尤其北疆的飲食文化中,有這么一句話:“沒有什么頭疼腦熱,是一碗熱奶茶解決不了的。”

傳統奶茶,配料表只有鮮牛乳、磚茶、鹽。表面浮着奶皮,配饢、果醬是北疆標配早餐。

▲圖源 :小紅書 @xaeda

隨着信息交流和文化傳播,新疆的奶茶也有了化學反應:饢奶茶、蜂蜜奶茶、玫瑰奶茶等,奶茶的種類不斷創新,百花齊放。

▲圖源: 小紅書 @牛奶巧妙妙

無論是傳統鹹奶茶,還是創新甜奶茶,亦或是全新口味,都值得品嘗。

新疆奶茶,不僅是飲品,更是新疆文化的液態縮影。

“沙朗刀克”,酸奶刨冰,丫頭子們的快樂水

沙朗刀克是維吾爾語,意爲酸奶刨冰,讀作sarang doghap(音)。

Sarang(沙朗)本意是“傻子、笨蛋”,但也用它稱呼酸奶。

doghap(刀克)就是刨冰,由碎冰、清水和酸奶做成。

沙朗刀克是在刀克的基礎上加入糖稀或蜂蜜。在冰花上舀上一勺用生牛乳發酵的酸奶,再加上一點甜蜜的蜂蜜,最後來次向上的拋甩。

曬着下午五點半的烈日,痛飲一碗刨冰,仿佛從火焰山落入了天池,那一刻,身體與精神都赤裸地感受到了“沙朗刀克”的快樂。

本地喫法告訴你:新疆刨冰不能用“抿”來品嘗,和着冰碴子直接吞,一碗下去爽口怡心。

先在上個冬季提前取好放進地窖冰凍,待到炎炎夏日,用天然冰塊制成飲品來防暑降溫。

將磐石大小的冰塊化爲一碗碗綿綿如絲的冰花,不知經過了多少歷練,才能解救被酷暑折磨的人們。

酸奶糉子,靈魂果醬,澆給~

在新疆,糉子早已跳脫了糯米與糉葉的固定搭配。糯嘰嘰的蜜棗糉子,澆上純手工自制酸奶和純手工熬制果醬,冷熱酸甜交織。

一盤酸奶糉子,裝下了半個新疆的甜蜜,咱就說,新疆人的日子怎么可能不浪漫呢。

來新疆的朋友們請記住:糯米要“倔”,酸奶要“野”,甜味要“疊”。

這道小喫,不僅是當地人的日常甜點,還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遊客前來品嘗,也帶來了更多的創意喫法,成爲新的“食”尚。

新疆人的“子”,是把日子過成羊肉串的浪漫。

在新疆,每個“子”都是一團火:“羊娃子” 是草原的饋贈,“皮芽子” 是廚房的魔法,“兒子娃娃” 是胸膛的熱血,“丫頭子” 是心頭的月光。

這些帶着 “蠻子味” 的尾音,讓戈壁灘有了溫柔的褶皺,讓大盤雞的辣裏藏着甜,讓互聯網未曾謀面的朋友們被饢言文洗禮後开口就是“Apple U。”

原來,語言也可以像美食一樣,帶着煙火氣,帶着人情味,一口咬下去,全是生活的香。

-END-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標題:在新疆點菜會這幾句,老板親自給你烤羊肉串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7682.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