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食療養生,不少人對紅棗、枸杞、大豆等養生食物青睞有加。

這些養生食物,的確對身體有所助益,但若食用不當,也會對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這幾種常見養生食物的食用禁忌,趕快分享給身邊人!

紅棗喫多

- 助溼氣,偷睡眠-

無論是在中藥方裏,還是日常膳食中,紅棗都是“常客”。中醫認爲,紅棗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寧心安神等功效,尤其適合脾胃虛弱、腹瀉、氣虛、倦怠無力、心神不寧之人食用。

不過,大家平日裏食棗養生,必須注意以下3點:

紅棗的食用禁忌

  • 紅棗膳食纖維含量高,一次食用過多,容易出現腸胃脹氣、消化不良等不適。

  • 紅棗含糖量高,減肥者、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喫。

  • 過食紅棗,還容易助長體內溼氣。如果本身就是痰溼體質,比如合並咳嗽、痰多、舌苔較黃較厚、溼重腹脹等情況者,更應少喫爲妙。

紅棗膳食纖維含量高,一次食用過多,容易出現腸胃脹氣、消化不良等不適。

紅棗含糖量高,減肥者、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喫。

過食紅棗,還容易助長體內溼氣。如果本身就是痰溼體質,比如合並咳嗽、痰多、舌苔較黃較厚、溼重腹脹等情況者,更應少喫爲妙。

小貼士 :脾胃不好的人,每天喫3、4枚紅棗比較好;脾胃好的人,也盡量控制在10枚以內。

展开全文

喫枸杞需對症

- 否則反“偷壽命”-

枸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養生品,功效頗多,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抗疲勞、延緩衰老,還能調節血脂、降血糖等等。

枸杞雖好,但它仍然是一味中藥,自然也有一定的禁忌。

枸杞的食用禁忌

  • 有實熱的人不適合喫。枸杞適合肝腎陰虛內熱的人,如果有目赤腫痛等實熱症狀的就不適合喫枸杞。

  • 溼氣重的人不適合喫。枸杞質潤、滋膩,喫了後會加重溼氣。

  • 脾胃虛,容易腹瀉的人不要喫枸杞。

  • 枸杞喫過多以後,有的人會上火。嚼服枸杞每天不要超過20粒。

有實熱的人不適合喫。枸杞適合肝腎陰虛內熱的人,如果有目赤腫痛等實熱症狀的就不適合喫枸杞。

溼氣重的人不適合喫。枸杞質潤、滋膩,喫了後會加重溼氣。

脾胃虛,容易腹瀉的人不要喫枸杞。

枸杞喫過多以後,有的人會上火。嚼服枸杞每天不要超過20粒。

大豆不宜生喫

- 易脹氣、拉肚子-

大豆由於其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良好的口感備受人們推崇。我國膳食指南也推薦我們每天至少喫25克豆類。

但如果食用過量的大豆或者食用未經煮熟、煮透的大豆,反而容易造成各種不適。

大豆的食用禁忌

  • 大豆未煮熟易腹瀉、嘔吐。

  • 喫多大豆影響微量元素吸收。大豆中含有植酸能與銅、鋅、鐵、鎂等元素螯合,使這些營養成分無法被有效地利用。

  • 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種類復雜,有些是人體不能消化的脹氣因子,容易在腸道中發酵,引起腸道脹氣,腸道脹氣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睡眠。

大豆未煮熟易腹瀉、嘔吐。

喫多大豆影響微量元素吸收。大豆中含有植酸能與銅、鋅、鐵、鎂等元素螯合,使這些營養成分無法被有效地利用。

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種類復雜,有些是人體不能消化的脹氣因子,容易在腸道中發酵,引起腸道脹氣,腸道脹氣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睡眠。

小貼士:喫豆腐、豆漿等豆制品,可以避免脹氣。

薏米喫不對症

- 傷脾胃、損陽氣-

紅豆薏米基本已經成爲一個公認的祛溼祕訣了,但紅豆薏米並不適合所有人來祛溼。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無論是健脾利溼還是清熱祛溼,都要看每個人的體質、症狀,針對病因及類型進行治療或者調理。

薏米的食用禁忌

  • 薏米祛溼雖然好,但有一定寒性,而溼邪又分爲溼熱和寒溼,而薏米只適合溼熱體質的人。

  • 寒溼體質的人不宜長期食用薏米。這類體質的人長期服用薏米會傷脾,進而損傷陽氣,抵抗溼氣的能力會越來越弱。

薏米祛溼雖然好,但有一定寒性,而溼邪又分爲溼熱和寒溼,而薏米只適合溼熱體質的人。

寒溼體質的人不宜長期食用薏米。這類體質的人長期服用薏米會傷脾,進而損傷陽氣,抵抗溼氣的能力會越來越弱。

小貼士:生薏米性涼,但如果將生薏米炒至微黃,就可以去除其寒性,這樣健脾祛溼的功效也更明顯,寒溼體質的人也可以食用了。



標題:這幾種養生食物,沒有喫對易傷身!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7917.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