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昨天的炸小魚怎么又回軟了?"我夾起一塊軟塌塌的鰨目魚,魚骨戳得腮幫子發酸。老媽一拍大腿:"哎呦,都怪你爸非讓裹澱粉,我就說這老法子不頂用!"廚房裏飄着花椒油的香氣,窗台上曬着去年秋天攢的橘子皮,這場景每年總得重復三五回。

一、炸小魚的千年難題:爲啥你炸的魚總不脆?

記得小時候巷子口張大爺支的炸魚攤子,隔着三條街都能聞見香味。他那炸帶魚段金燦燦的,咬下去咔嚓一聲,連魚刺都酥得能在嘴裏化开。可自家炸的魚不是裹着厚面殼,就是放涼了軟趴趴像隔夜油條。

試過用面粉裹?剛出鍋倒是金黃誘人,可這玩意吸油跟海綿似的,喫兩口就膩得慌。換成澱粉更糟心,看着晶瑩剔透,涼了比牛皮糖還韌。有回學人家網紅教程加雞蛋液,好家夥,炸出來跟裹了層雞蛋餅似的,魚肉的鮮嫩全被悶在裏頭。

二、老漁民絕招:一捧大米解決世紀難題

去年跟着漁船出海,看老船工處理剛撈上來的鰨目魚。人家不用面粉也不用澱粉,掏出一把生大米在石臼裏咔咔搗碎。細問才知道,大米粉含的直鏈澱粉遇熱會形成網狀結構,既鎖得住水分,又能炸出蜂窩狀的酥殼。

展开全文

回家立馬試驗:抓兩把東北珍珠米用料理機打成細粉,過篩後和玉米澱粉按2:1混合。這個比例可是關鍵——純大米粉容易發硬,加點玉米澱粉就像給酥殼安了彈簧,咬下去是簌簌的脆,不是硌牙的硬。

鰨目魚要選巴掌大小的,魚鱗銀亮得像鍍了層月光。處理時別用刀刮,拿塊老絲瓜瓤順着魚身搓,既去鱗又不傷魚肉。魚肚子裏的黑膜得撕幹淨,這可是腥味的老巢。

三、油炸鰨目魚的做法:

1、醃魚有講究:處理好的魚用蔥姜水泡20分鐘,撈出來別急着醃。拿廚房紙吸幹水,撒點鹽、白胡椒粉,重點來了——擠半個檸檬汁,這比料酒去腥更清爽。最後淋一勺香油,給魚肉鍍層保護膜。

2、調糊看手法:大米粉和玉米澱粉混合後,加冰鎮啤酒慢慢調。別用筷子攪,改用手抽畫Z字,攪到面糊能拉出細絲又不間斷。滴兩滴白醋,面糊裏的小氣泡就是酥脆的密碼。

3、油炸分三次:頭道油溫160℃(筷子插進去冒細密小泡),裹好面糊的魚要提着尾巴下鍋,定型5秒再松手。炸到淡黃色撈出,這時候魚骨還沒完全酥。等油溫升到180℃,回鍋復炸30秒,魚身會鼓起可愛的氣泡。最後關火余溫再炸10秒,逼出藏着的油星子。

出鍋的鰨目魚金甲加身,咬破酥殼的瞬間,熱氣裹着魚香直竄鼻腔。最絕的是魚骨,酥得能在舌尖碾成粉末,連八十歲沒牙的老奶奶都能放心喫。昨天特意留了半盤放冰箱,今早拿出來配粥,咔嚓聲依舊清脆,倒把微波爐熱過的油條比下去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標題:炸小魚時,放面粉和澱粉都不對,教你1招,又酥又脆,好喫不膩人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1449.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