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財經 朱欣悅

茅台與瑞幸的聯名款咖啡“醬香拿鐵”成了朋友圈的現象級產品。據瑞幸官方披露,“醬香拿鐵”單品首日銷量542萬杯+,單品銷售額1億元+。

從長遠來看,茅台的初衷是推進“年輕人的第一口茅台”,爲未來順利承接年輕消費群體打下伏筆。而從近期來看,與瑞幸的合作讓茅台多了一個首單3000萬元,且將持續开單的客戶,並由此破圈喜獲天價流量。

看上去茅台贏麻了,但網上也有不一樣的聲音,近年來茅台進行了一系列的跨界嘗試,包括設立產業基金,以及茅台冰淇淋、咖啡以及即將上线的茅台酒心巧克力等等,“茅台+”的邊界在哪裏?

背負着自身、政府、行業多重壓力的茅台站到了十字路口,出口究竟在哪裏?

茅台的憂患意識

茅台,毫無疑問的白酒頂流。近年來卻在頻頻跨界,由此也被投資者質疑是否過度多元化。

“無論做哪種生意,利潤可能都沒有賣茅台酒賺錢(毛利90%以上)。那爲什么不能專注於白酒主業?”一位投資者對藍鯨財經記者如是稱。

事實上,茅台既是國企體制又是上市企業,同時,也是白酒行業的風向標,這意味着除了自身的業績增長外,茅台還需要對股東負責,承擔起國企潛在的增長壓力,以及行業給予的期待。

在貴州省十四五規劃中,茅台被賦予了重要使命。

根據規劃,貴州計劃進一步做強做優白酒產業,穩步擴大醬香型白酒產能,打造世界級醬香型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其中,茅台集團成爲發展焦點,貴州力爭把茅台集團打造成爲省內首家世界500強企業、萬億級世界一流企業。到2025年,茅台集團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

據公开數據,2022年貴州茅台總營收接近1300億元,茅台集團(不含習酒)預計實現營收1364億元。粗略估算,貴州茅台佔到了集團營收的90%,是集團業績的絕對主力支撐,從茅台集團的目標來看,貴州茅台的業績是需要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的。

展开全文

業績從何而來?短期來看,產能擴張是無法一蹴而就的,而飛天提價又有一定難度。

一位行業分析師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飛天提價時機未到。一是由於茅台目前的業績增速極爲穩健,暫緩提價可以爲未來留出增量空間。二是從整個頂層設計的角度來看,茅台調整定價將涉及一系列的調整,其中包括必然將帶動白酒行業以及相關行業的漲價潮,茅台管理層也很難短時間解決。

“削藩”進行中

在這種情況下,茅台打出了第一張牌:直營。

衆所周知,飛天茅台酒969元/瓶的出廠價與持續3000元左右的一批價形成了巨大的剪刀差,這意味着渠道分成已接近70%,大部分錢直接流入了經銷商而不是茅台的腰包。

這也是茅台推進直營的最重要原因,從2016年—2022年,茅台國內的經銷商從2331家縮至2084家,在茅台業績飛速發展之際,經銷渠道的數量不增反減,這也被業內稱爲“削藩”。

據財報顯示,2016年茅台直銷的銷售收入爲34.8億元,批發代理收入爲353.6億元。2022年,直銷的收入已經到達493.8億,批發代理爲743.9億元。七年間,直銷的收入已翻了14倍之多。

隨着直銷渠道的發展,茅台全面依賴經銷渠道收入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茅台“削藩”成效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茅台“削藩”是在反腐倡廉的動蕩時期後的動作,其時公司上下噤若寒蟬,渠道關系相對此前簡單得多。盡管如此,削藩也不能一味強硬施行,茅台與經銷商的關系盤根錯節,經銷渠道也爲貴州茅台立下過汗馬功勞。

據悉,在2001年上市之時,貴州茅台的銷售人員只有130人,但其經銷商和代理商卻達到了300多家。2000年,最大的5家經銷商的銷售額,佔據了貴州茅台銷售總額的13%。

不僅如此,在2012年八項規定之後,高端酒受影響極大,酒企產品普遍價格倒掛,飛天茅台當時也跌破800元大關。

一位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記者透露,當時有大商即使是虧錢也在持續喫貨,以幫助酒企挺價。

華致酒行董事長吳向東在公开演講中表示,賣茅台酒的經銷商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不賺錢的,有時還要虧本,而且虧本的時間不少於一半的時間。“2012年开始經銷商很快就不賺錢了,華致酒行經營一批茅台,很快就砸在手上虧了幾千萬。到2015年,每瓶茅台要虧10-20塊錢,2016年下半年價格才开始上去。”

因此,茅台的“削藩”必然也要把握一個度,到了一定數量後,直營的持續擴張速度勢必會放緩,對於業績增長的助力也會放緩。

“茅台+”的可能性

於是,茅台董事長丁雄軍打出了新的牌,即“茅台+”和出海。

近年茅台的一系列的動作皆是圍繞着“茅台+”來進行的,無論是產業基金、茅台冰淇淋、咖啡、巧克力,以及辣椒醬,甚至是與發酵相關聯的食品,茅台都有可能涉獵布局。

丁雄軍在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茅台酒從科技高度講有兩個資源要用好:一是基酒。利用我們的酒打造了周邊產品,靠近年輕人。二是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技術將來可以走向未來食品,研發一些未來食品。當然,同時還要關注高科技領域。酒的領域、食物的領域、高科技的領域,歸納成三個T:一個Technology,二是Bio-technology(生物技術),三是Food technology(食品技術)。這三個T並沒有偏離主業,基於酒和微生物技術走出去。

如何理解未來食品?

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开發食物來源。這就爲未來食品行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和政策支撐。

乳品專家宋亮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未來食品可能是通過食品與生物技術結合,以工業化的方式制造肉蛋奶油等食品,更爲綠色、持續,且未來食品將使人更健康,降低疾病率。從這個角度來猜測,益生菌、奶酪、植物蛋白或成爲茅台未來探索的領域。

從目前的布局來看,茅台對於“茅台+”的探索還是處於初級階段,且有清晰的邊界。

同時,茅台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着出海。此前丁雄軍就透露過, 2023年是茅台國際化元年,明年將進行茅台國際化的探索布局,加碼新的產品新的渠道等,2025年將打通茅台國際化的路徑。

有業內人士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茅台將在9月籌備一系列的國際化動作,包括在法國等地舉辦落地活動以此試水。

行業的共識是,目前的情況下,茅台是最有可能成功出海的白酒企業。

“無論是此次聯名,抑或是茅台所做種種探索,更多是面向未來;與其說茅台給瑞幸咖啡帶來強大關注度,不如說瑞幸咖啡給茅台帶來兩個契機:激活低頻和內部改革。不管是身在茅台鎮的茅台酒還是在城市大街小巷的瑞幸門店,其實都在努力把自己變成城市中的活力點。白酒只要打开自己,只要激活低頻存量,還有巨大的空間生意。” 一位業內人士對藍鯨財經記者如是稱。



標題:茅台憂慮,丁雄軍出招:“醬香拿鐵”之後是出海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034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