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食材,全身皆可食用,以俗稱“大蒜頭”的鱗莖爲最常用的食用部位。但是因食用不當引起的健康問題亦不少見,譬如生食大蒜過量導致的胃脘疼痛等。此篇文章旨在從中醫角度剖析大蒜的功效及副作用,以便大衆正確食用。

性味功效

中醫認爲,大蒜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可解毒消腫、殺蟲、止痢,用於癰腫瘡瘍、疥癬、肺癆、頓咳、泄瀉、痢疾。下面列舉部分大蒜用法:消谷化肉、解魚蟹中毒,用大蒜煮汁飲;除寒溼、闢陰邪、下氣暖中,治心腹冷痛,用陳醋浸大蒜,食數顆;治蜈蚣、蛇、蠍螫傷、咬傷,用獨頭蒜搗碎敷患處;治暴瀉腹痛,用大蒜搗碎貼兩足心,亦可貼肚臍中;治鼻出血,用大蒜搗碎貼足心;治癰疽,以蒜片安瘡頂,艾炷灸之。

除了中醫典籍記載的功效外,現代研究對於大蒜的功效有了很大擴展。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李錫香研究員認爲,大蒜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腫瘤、抗細菌和真菌、抗病毒等諸多作用,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都值得深層次开發和挖掘。

使用禁忌

大蒜古稱“葫”,許多本草著作中記載了過食生大蒜的危害。如《備急千金要方》雲:“生葫合青魚酢食之,令人腹內生瘡,腸中腫,又成疝瘕,多食生葫行房,傷肝氣,令人面無色。”《本草綱目》記載:“久食傷肝損眼。故嵇康《養生論》雲:葷辛害目,此爲甚耳。今北人嗜蒜宿炕,故盲瞽最多。”《證類本草》:“食多白發早……多食生蒜傷肝氣,令人面無顏色。四、八月勿食生蒜,傷人神,損膽氣。”《神農本草經疏》:“脾胃之氣最喜芳香,薰臭損神耗氣,故久食則傷人。肝开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辛溫太過,則血耗而目損矣……凡肺胃有熱,肝腎有火,氣虛血弱之人,切勿沾脣,雖有暖脾胃、祛寒溼之功,亦宜暫用,切勿過施。過則生痰動火,傷神散氣,損目耗血。切戒!切戒!”

可見,大蒜雖然是常用食材,但是由於偏性太過,不宜食用人群亦廣。根據大蒜的偏性,以下幾種人群謹慎食用生大蒜:

一、肝病患者。中醫認爲,肝髒爲陰之體,若肝髒有病,多爲肝陰受損,此時如果再多食辛熱發散的生大蒜,更傷肝陰,對於肝病患者無異於雪上加霜,故宜忌之。

二、眼病患者。中醫認爲,肝开竅於目,如果出現畏光羞明、迎風流淚、視物模糊等症狀,亦爲肝陰不足、肝血受損,生大蒜辛熱發散,當慎食之。

三、脾胃虛弱者。生大蒜會刺激胃腸黏膜,如果在腹瀉時喫大蒜,會使胃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加重,加重病情。

四、肺病患者。肺爲嬌髒,喜潤惡燥。肺陰不足之幹咳久咳,或痰熱壅肺之咯吐黃綠濃痰者,食生大蒜會加重病情,故應慎食。

五、氣血虛弱者。生大蒜辛熱發散,氣血虛弱者不宜食,年久重病者氣血更虛,亦當慎食。

大蒜雖有千般好,科學選擇方有益。四氣五味調和,才是健康之選。總之,生大蒜偏性太過,不可久食、貪食,特定人群更要謹慎食用。如果將大蒜用來熗鍋炒菜,或者同肉制品一齊烹熟食用,其性質則由辛熱變甘溫,發散、刺激之性大減,可增香、开胃、暖身,副作用大降,亦爲佳品。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標題:大蒜雖有千般好,科學選擇方有益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483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