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衆號由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雲南中醫”進行關注。

春季萬物復蘇,陽氣生發,但氣溫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不少人胃腸道出了問題。

再加上春季與五髒中的肝髒相對應,肝氣旺盛,也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導致不少人出現脾胃虛弱之症。

而脾胃作爲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一旦出現功能異常,不但影響食欲、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

爲免夏季溼纏身

春季需強健脾氣

中醫認爲, 脾虛分三類,需辨證調理才有效——

1.脾氣虛

主要表現:

面色萎黃、沒精神、容易疲勞、氣短懶言、腹脹食少、肌肉松軟無力、舌淡苔白,脈緩弱。

補脾氣的食物: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爲中醫“上品”之藥,有補益脾胃、益肺補腎之功。

✿粳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之功。

✿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有補中益氣、利水祛溼之功。

✿豇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有健脾、補腎之功。

✿香菇:味甘,性平,有益胃氣、托痘疹之功。但香菇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展开全文

✿土豆:味甘,性平,有補氣、健脾之功。但發芽土豆的芽和皮有毒,忌食。

✿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之功。

✿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之功。

2.脾陽虛(脾胃虛寒)

主要表現:

脘腹冷痛,喜溫喜按,喫了生冷的食物容易不舒服,還會有腹部脹滿、口淡乏味、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舌淡、苔白滑等;身體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虛浮而蒼白,這都是脾胃“虛”和“寒”的表現。

補脾陽的食物:

✿慄子:性溫,味甘,歸脾、胃、腎經,素有“千果之王”的美稱,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是老少皆宜的“補藥”。

✿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益精填髓之功。

✿秈米: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有補脾胃、養五髒之功。

✿糯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有補中益氣、補肺斂汗之功。

✿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有健脾化溼、清暑和中之功。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之功。

✿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潤肺化痰、解毒殺蟲。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用南瓜煮粥或湯食用,可減少潰瘍、滋養腸胃。

✿豬肚:味甘,性溫,有補益脾胃之功。

3.脾陰虛

主要表現:

飢不欲食,肌瘦膚熱,脣幹少飲,脘腹痞脹、夜劇晝靜,大便偏幹、排出無力,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體瘦長,舌紅苔少,脈細弱偏數。

補脾陰的食材:

✿鱸魚:又稱花鱸、鱸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

✿兔肉:味甘,性涼,有補中益氣、涼血解毒之功。

✿桂魚(鱖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補脾胃、益氣血之功。

✿蜂蜜: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有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之功。

✿蓮子:性平,味甘、澀,入心、脾、腎經,有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之功。

✿菠菜:味甘,性涼,有潤燥養肝、益腸胃、通大便之功。

特約審稿:龔慧榮

雲南省中醫藥學會青年中醫工作委員會委員,主治醫師。畢業於雲南中醫藥大學,從事基層中醫藥診療服務十余年,現供職於官渡區阿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昆明市官渡區中醫骨科醫院),具有豐富的臨牀經驗。

擅長:運用中醫藥理論、針灸技術調治婦科、兒科、內科等社區常見疾病,頸肩腰腿痛等病症以及心理健康指導。

掃碼咨詢

版權聲明

本文選養生中國雲南中醫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標題:不想溼纏身,春季快健脾!22個健脾食材清單,快快收藏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774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