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網站)楊麗花,是台灣歌仔戲的代名詞。儘管闊別螢幕多年,講到這個名字,許多人腦海中還是會自動湧現「楊麗花~歌~仔戲」的招牌旋律。今年3月,編劇施如芳執筆的《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以兼具史觀與人味的切角,寫下這位台灣文化Icon的第6本傳記,描繪她如何在自助神助下,乘著小至歌仔戲大至時代的危機破浪前行,把最壞的時代演成了最好的時代,成為突破時代的天選之人。

已經有過那麼多本楊麗花傳,為什麼還需要第6本?還有什麼新的點值得寫、值得看嗎?作家顏擇雅拿到書後一口氣讀完,盛讚《如有神在》為人物傳記立下很高的標準,從內容素材、文筆、歷史縱深,到書名、封面、美編,都讓人動容。自認不算「花迷」的她,在看京劇崑曲、甚至莎士比亞戲劇時,都會不自覺拿舞台上的小生、武生跟楊麗花比,覺得沒一個魅力比得上她!顏擇雅形容,楊麗花成功並不是靠滿手好牌,而是她有辦法把時代給她的一串壞牌打成好牌。

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顏擇雅書評。

演過很多英雄 本身也是英雄

文:顏擇雅(作家)

楊麗花成名甚早,25歲已是全台收入最高藝人。那年是1969,她率團去高雄體育館演出,吸引人潮太多,太瘋狂了,必須有勞警察幫她開道。演完她上美容院,5個髮姐爭著為她服務,被她挑中的髮姐哭著說:「現在叫我去死也甘願了。」

當時她已灌錄過20幾張唱片,3年主演12部電影,但一週只上一次電視,而且是午間,還不到全盛期。

80年代就真是全盛期了。她製作兼主演的歌仔戲是週一到週五每晚播出,廣告常常超秒,台視年終獎金都靠她。她嫁給洪文棟的婚禮實在轟動,媒體戲稱為「洪楊之亂」。

她那麼紅,又幾十年來一直都紅,傳記當然一本一本出,今年以前已有5本。透過媒體傳播,沒讀過的也都對她的傳奇略聞一二。

1966年楊麗花初次入電視台,接受《電視周刊》採訪拍照,留下23歲俏麗的花樣風採。(遠流出版提供)
1966年楊麗花初次入電視台,接受《電視周刊》採訪拍照,留下23歲俏麗的花樣風採。(遠流出版提供)

例如她媽也是歌仔戲小生,臨盆前還在演戲,是在高雄大空襲的某一戲台後面生下她。她國小沒念多久就跳火車跑回父母身邊,從此跟著戲班四處為家,識字只靠《千字文》、《三字經》。成長過程都在戲班內,竟連一件可穿上街的衣服都沒有。17歲那年,新北瑞芳有個戲迷送了件洋裝給她,成了她終身難忘的第一個貴人。

她走紅前,一度家裡溫飽都成問題。她媽曾經身上錢只夠買蘿蔔糕湯給弟妹喫,只好叫她先忍著,等典當完金項鍊,才有辦法買一碗米粉湯給她。

以上,之前傳記已寫過。現問題來了:為什麼還需要第六本?

今年這第六本,施如芳寫的這本,最醒目也最值得肯定的一點,就是規格。光書名「如有神在」4字,就是對楊麗花這個人,還有其才華、其現象、其一生波瀾壯闊之功業最恰當的禮讚。董陽孜題字,宛如楊麗花唱七字調翻起高腔來的那種磅礡氣勢。整本書的設計、美編、用紙都是上乘。

再來談寫作。之前傳記都是記者執筆,這次是編劇兼學者,筆下知識含量當然特別高。我也是讀這本,才知「碧玉簪」所有版本唯有歌仔戲,男主角有把女主角拳打腳踢一頓,只因苦旦是歌仔戲的特有行當(角色類型)。也就是說,雖然京劇、崑曲也常演女人苦盡甘來的故事,歌仔戲裡的女人苦起來還是特別苦。

「碧玉簪」是楊麗花(右)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留下歌仔戲天王進入大眾視野之初,最青春本色的聲影。(遠流出版提供)
「碧玉簪」是楊麗花(右)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留下歌仔戲天王進入大眾視野之初,最青春本色的聲影。(遠流出版提供)

為什麼呢?我覺得是有趣的問題。歌仔戲是台灣發展出來的藝術,這代表台灣女性的人生特別苦?還是日治時代台灣女性比中國那邊享有更多出門看戲的自由,遂激出歌仔戲去為女性提供更大的情緒宣洩力道?

我還學到一個新鮮詞「俏生」,是楊麗花自鑄。這「俏」不純是天賦,也需要多年的技藝磨練。這點可從她演「再生緣」歷程看出來,25歲先在大銀幕演孟麗君,回頭又在螢光幕演皇甫少華,31歲的電視版也是演皇甫少華,37歲後卻變成只演元成宗。這皇帝本來是可當醜角來演的,楊麗花卻把他演得超可愛,並把他對孟麗君的調情失敗變成整齣戲肉所在。

這段戲以演員論,是女調戲女。以妝扮論,是男調戲男。孟麗君這邊不知女身已被識破一直堅持男男不可亂來,皇帝明知眼前是女的卻直說男男戀沒關係。再加上兩個太監洞穿皇帝心思拚命從中作梗。喜感層次之多,性別翻轉之險,是西洋大師亦不曾企及的。

楊麗花(右)、許秀年搭配演出最多舞台場次的「孟麗君」,楊麗花演活風流皇帝。(遠流出版提供)
楊麗花(右)、許秀年搭配演出最多舞台場次的「孟麗君」,楊麗花演活風流皇帝。(遠流出版提供)

「俏生」一詞,有讓我重新思考楊麗花之所以是經典,多少成分出自其女身,又有多少成分出自她特有的「俏」。歌仔戲和越劇那麼多女小生,為什麼只有楊麗花演風流戲自成一絕?凌波演憨厚書生絕不會輸楊麗花。但要我想像凌波演「唐伯虎點秋香」,就覺得好難。

《如有神在》除了知識面豐富,鋪陳的人生故事亦有不少驚奇。例如,楊麗花19歲去菲律賓演出,賺的錢已足夠在迪化街買透天厝,從此人生不應該一帆風順嗎?正相反,菲律賓回來後,大環境太糟了,她只好在家看一整年電視。

事實上,楊麗花一生事業,根本是一個接一個大環境陸續轉壞的歷程。內台戲沒落之後是台語電影沒落。她的全盛期正好是三台全盛期,但那也是政府管制台語時段最嚴的時期。然後三台也沒落。台語是不受管制了,台語人口卻已大減。

因此,她成功並不是靠滿手好牌,而是她有辦法把時代給她的一串壞牌打成好牌。她受到的不少協助是來自歌仔戲圈外,例如編劇狄珊、台視總經理周天翔都是外省人。反而圈內有些男性編導不信邪,相信自己有辦法捧紅其他小生,這就足夠她在當紅之際暫別舞台了。

她受過的最大委曲卻不是上面那些,而是解嚴後,學界批評她是黨國體制受益者,說電視歌仔戲已不是歌仔戲。把這些批評攤開來講,並幫她辯護,是《如有神在》另一特色。

90年代本土學者對楊麗花苛刻,我是不驚訝的。今人很難想像,即使在她全盛時期,本土知識階層也不曾尊崇過她。我外公是台籍留日士紳,我跟他一起看電視都是看京劇。我父母是醫生與先生娘,我跟他們一起看很多電視,卻沒有歌仔戲。我會有楊麗花的童年回憶要謝謝我三嬸,她不識字。

透過 Google News

至於楊麗花本人,24歲是這麼說的:「我不懂什麼叫藝術,也不知道歌仔戲是否藝術的一種,我只知道,我接受母親教導,而我又對它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我努力地在演,好好地在唱,人們給予我鼓勵和安慰,使我自己對這份愛好有信心。」今日歌仔戲在藝術殿堂的位置已無人懷疑,貢獻最大當然就是她。

這樣的她不只演過很多英雄,她本身就是英雄。這是《如有神在》一書值得珍藏的最重要一點:它有呈現出楊麗花一生的英雄旅程。(書評由遠流出版提供;編輯:黃淑芳、鄭懿君)1140417

1995年於國家戲劇院演出「雙槍陸文龍」,楊麗花(飾陸文龍)與許秀年(飾耶律芙蓉)示範了歌仔戲最精湛的兒女情長。(遠流出版提供)
1995年於國家戲劇院演出「雙槍陸文龍」,楊麗花(飾陸文龍)與許秀年(飾耶律芙蓉)示範了歌仔戲最精湛的兒女情長。(遠流出版提供)
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 作者|施如芳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25/02/26
延伸閱讀
  • 演過很多英雄 本身也是英雄──顏擇雅讀楊麗花《如有神在》【書評】
    2025/04/17 13:42
  • 2025/02/13 19:12
  • 2025/01/19 15:06


標題:演過很多英雄 本身也是英雄──顏擇雅讀楊麗花《如有神在》【書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2687.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