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股市,都在等待一個終極信號
關稅战到現在,急跌經歷過了,反彈也已經有了。
市場似乎進入了橫盤時間,整體走勢是跌不下去,但也漲不上去,略顯無聊。
具體到股指和個股方面,分化也挺大,股指因爲一直有維穩資金托着,估計這周也會如此,自然不用擔心跌下去,但個股層面的變化大,輪動快,賺錢效應很一般。
可以明顯得感受得到,整個市場都在等待一個終極信號,這個信號大概率能打破市場的盤整走勢。
更重要的是,這個信號就在本周揭曉。
01
依然要注意避險
在解碼這個終極信號之前,還是先簡單復盤一下行情走勢。
今天的盤面,大體上是科技板塊繼續回調,有關稅反向利好以及避險板塊繼續升溫。
從上漲的板塊來看,物流、跨境支付、離境退稅這些,明顯是反向受惠於關稅战,理論上只要關稅問題一日爲解決,這些板塊都會繼續受到資金的追捧。
消息面上也有利好,《關於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战略的意見》的印發,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中強調,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的印發,刺激跨境支付板塊、物流、貿易自由港等板塊上漲。
除非有政策去堵這些所謂的“漏洞”,否則這些反向受惠板塊,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爲對衝關稅負面衝擊的避風港。
至於基本面、估值這些,暫時還不用太在意,因爲炒作這些板塊的資金,大多數都來自遊資、散戶等,屬於短线類型,來得快跑得也快。
同樣具備避險屬性的板塊,是黃金、高股息這類,邏輯也都已經講過。
特別是黃金,期貨價格衝破3500美元高位,盡管技術面上有趕頂的跡象,但充裕的避險資金湧入,黃金短期內還是易漲難跌。
下跌方面,反制概念稀土繼續調整,算力板塊走勢較弱。
尤其是市場頗爲關注的算力板塊,一方面,近段時間已經出現過反彈,邏輯來來去去都是國產替代,消息面沒有新的刺激,只能被動進入回調狀態;另一方面,隔夜美國雲計算公司傳出數據中心投資放緩的消息,一定程度上也利空算力板塊。加上目前關稅战導致的混亂局面,高估值的科技板塊容易成爲資金拋售的對象。
長遠看,AI對於算力的需求仍在,但短期壓制因素比較多,要么是關稅战緩和,改善宏觀環境,要么就是行業和企業基本面有新的催化,否則算力,也包括整個AI板塊,要走出低迷,概率不太高。
其中也包括火熱的機器人板塊,周末的機器人馬拉松,可以說是好壞參半。
好的當然是讓大家看到了機器人的行動能力,繼續維持他的星辰大海故事,不好的就是太多摔倒的視頻,讓大家意識到,距離真正走進千家萬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雖然機器人板塊不跌反漲,但由於商業化路途遙遠,投資者應該主動降低一下預期,對機器人板塊的整體估值,不要給得太寬松,尤其是在目前宏觀環境不太好的時候。
至於反制的稀土概念,大體走勢還是跟隨關稅战的進展。
這些概念雖然現在比較強勢,但風險就在於,如果關稅战緩和,有很容易成爲資金優先拋售的對象,短炒的特點很明顯,投資者要記得見好就收。
總體的來說,避險依然是目前市況下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
02
後市偏謹慎
細心的投資者應該已經觀察得到,近段時間,主動型的資金买入並不多,即便买入,大多都是例如股指ETF、黃金ETF、高股息方向。
不過,量化高頻交易倒還是很活躍,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最近爲何板塊輪動如此之快,因爲量化本來就是這個德性,它們除了每天換一個板塊,似乎也不會做其他事了。
至於主動型資金,爲何會選擇按兵不動?
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當然是貿易战依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貿貿然做多顯然不符合主動型資金的風格,第二是主動資金在等待政策上的明確信號,焦點是本周,即每年4月底的大會議。
後者最重要,因爲前者一時半會,不可能會出現什么明顯變化。
至於大會議,不管最後宣布什么,市場的關注點,始終離不开兩個方面,一個是貨幣政策,降准降息,另一個是財政政策。
簡而言之,就是要印多少錢,拿出多少錢。
終極猜想一下,貨幣政策會有,財政政策也一定會有,只是規模究竟有多大,到時再說。
此前,消息面上也時不時傳出一些進一步刺激內需的風聲,包括消費貸等,其實也就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組合拳,也算是上面對於市場反應的試探,效果其實還是有的。
事實上,市場上已經有一小部分資金,提前博弈會議,例如买入內需型公司。
邏輯上也是說得通的,因爲刺激內需,是有效消化工廠庫存的方法,甚至可以說是最有效的方法。
不過,需要提防的是,买預期,賣現實。
從交易層面上看,提前布局的資金大概率都是短炒,最後政策有沒有,符不符合預期,它們都會選擇快速賣出,投資者也要權衡好風險,不能說政策出來就很興奮。
除非政策出乎意料地好,否則即使要买入,也可以等短炒資金出來之後再進去,以免興高採烈卻被潑一盤冷水。
而對於市場另一個關注焦點--科技板塊,情況可能未必會很樂觀。
一個是目前處於財報季,該爆的雷都爆完了嗎?
不一定。
尤其是經過過去一個季度上漲,不少科技公司明顯估值高企。
盡管這半個月也確實回撤了不少,但是不是回撤到位?
也不一定。
求穩的話,再怎么樣都要等財報季過去之後。
今天大家也看到了,科技板塊仍然處在回調整理階段。
至於後面的5、6月份,可能相對好一些,一來屬於業績真空,二來如果本周政策好的話,有可能會刺激一些概念炒作。
但科技板塊整體看,仍然偏弱,不如內需型和高股息那樣符合目前避險需求。
03
結語
保守地說,即使本周會議所出的政策超出預期,市場有一個比較大的反彈,但後面想要繼續上漲,依然取決於宏觀環境的改善,重點在於關稅談判進展。
但從目前雙方的態度看,談判注定會很漫長,很曲折,希望馬上能夠看到成果,是不現實的。
所以,全年維持謹慎的態度是沒有錯的,即使有反彈,求穩的話,也只能用低倉位去博弈,高倉位,應該放在黃金、債券等避險資產,又或者直接持有現金。
做投資,需要順勢而爲,如果行情很難做,就不要強求,大可以躺平一些,而且這種躺平並非懶惰,而是識時務,順時勢。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投資者最應該做的,反而是耐心等待一個好機會。因爲市場總歸會有重新上漲的一天,關鍵還是保存好實力(資金),不要因爲一些錯誤的操作,導致無謂的損失。
在這點上,不得不佩服老巴的睿智,去年他大幅度減持蘋果,回籠現金,很多人都不以爲然,現在看是何其准確。對於像他那種大體量的資金,決不能到最後一刻才回籠,否則就可能回籠不了。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當市場釋放完風險,進入新的上升期時,老巴就是最大的贏家。
懂王牽起的全球關稅战,依然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而且他的反復無常,你永遠不知道他明天會拋出什么深水炸彈,資本市場大體上依然是呈現高波動的走勢。
想在這種行情下舒服地賺錢,難度是非常高的,踩中節奏可以賺很多,但是踩不中的話,就隨時被套。
這也是近段時間我們一直強調的,以避險爲首要投資考慮的核心原因。大家也看到了,拿着黃金的人,結果成了最大贏家。
今年的情況,和2022年有很多雷同之處,全球股市都如此。
當年全球性的高通脹+強力加息,今年則是貿易战導致的通脹,以及流動性的繼續緊縮,兩者都具有不可抗力。另外,兩次股市,都經歷了之前一年多的大漲,導致估值太高甚至出現泡沫。
如果沒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釋放,沒有比較深的下跌,是不足以消除這些負面因素的。
不過,也沒有必要對股市灰心,正如2022年底,沒有人預料疫情管控突然放开,也沒有人預料得到突然出現AI革命,總而言之,只要市場跌到足夠低,走勢足夠極致,就會有反轉的一天。
前提只是,如果真到那一天,你還有沒有子彈可以打?
最後,還是那句話,沒有行情的時候,大可以先休息,保留現金,靜待市場反轉。(全文完)
標題:整個股市,都在等待一個終極信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