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水力電廠開發擬鑽炸 環團憂引山崩地滑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2日電)環境部今天召開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環評初審。環團認為該地區地質脆弱,鑽炸工程可能加劇山崩地滑;支持開發的學者認為,本案10.6公裏的隧道並不是台灣最長的引水道,不需要無釐頭的反對。
環境部今天舉辦「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初審會議。
本案開發單位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經濟部。本案規劃利用既有大甲溪德基水庫為上池,谷關水庫為下池,搭配新建1條長約10.6公裏頭水隧道(含壓力鋼管及平壓塔),以及設置4部抽蓄水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610百萬瓦(MW)以下。
反對本案開發的環團會議前到環境部抗議。
水資源保育聯盟學術委員張豐年表示,梨山至谷關段易出現山崩地滑,除地勢險惡外,更與人為開發(如中橫、各水庫、電廠)所需,內外鑽炸致地體鬆動;921地震、桃芝、敏督利等颱風後,各種復建工事讓鬆動更為惡化。
張豐年憂心,光明電廠開發案鑽炸主在山體內且規模特大,擾動更為加重,梨山順向坡又出現地滑,連帶德基壩遭浪濤沖擊致潰決,整個大甲溪流域將毀於一旦。
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表示,2003年敏督利風災引發1.2億立方公尺的土石流,造成大甲溪青山電廠全毀、谷間房舍遭淹沒。中橫地質破碎脆弱,山體不堪鑽炸開挖,可能會危及大甲溪其他電廠的安全,以及下遊谷關、東勢、石岡、後裏、豐原的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指出,本案在2022年提出時,是二部機組裝置容量368MW,因環評委員覺得規模太小而建議擴大,因此台電擴大為四部機組裝置容量提升至610MW,批評「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由環委建議擴大規模的開發案」。
許心欣說,光明電廠的裝置容量610MW只比中火一部燃煤機組550MW略大,一個裝置容量這麼小的抽蓄電廠,竟要花近新台幣600億元公帑,還加劇地質破碎、山崩地滑、破壞生態環境、危害其他電廠。
不過,也有支持本案開發的學者。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在臉書上表示,大甲溪光明抽蓄與日月潭明池抽蓄一樣,都是目前最環保、最能與當地地景整合的儲能設施。本案10.6公裏的隧道並不是台灣最長的引水道,比2006年完成的新武界引水隧道的16.5公裏還短6公裏。
莊秉潔認為「不需要無釐頭的反對」,需要的只是監督及支持。完成後可以搭配光電或風電,取代610MW的燃煤發電。對台灣邁向2025淨零,走上扎實的一步。(編輯:李亨山)1140512
標題:光明水力電廠開發擬鑽炸 環團憂引山崩地滑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