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癌源自肛門內細胞,大部分的癌細胞來自皮膚細胞,所以稱「鱗狀上皮細胞癌」。(示意圖/取自PhotoAC)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慕琦分享個案,一名55歲的婦人,3年前感覺外痔有濕黏的分泌物,認為是自然現象便不理會,而後滲出血絲、散發臭味才驚覺就醫,證實這團肉球不是外痔,是少見的肛門癌,雖經放療、電療,還是沒能保住肛門。肛門癌源自肛門內細胞,大部分的癌細胞來自皮膚細胞,所以稱「鱗狀上皮細胞癌」。蕭慕琦指出,肛門癌可能以肛門癢、出血、有黏液等8大症狀為表徵,呼籲有異狀及早就醫。

蕭慕琦描述,該婦人一進診間,自己就聞到他身上散發一種怪味,「他一躺上去(檢查牀),我連內診都還沒開始,只是稍微看一眼,就覺得這個東西看起來不對。」蕭慕琦直指,婦人肛門外面突出的一些肉球,是不正常增生的癌症組織,即肛門癌,而肛門癌會分泌一些黏液,或像汗水一樣,「因為它是一些爛爛的組織,很容易造成磨擦破皮。」婦人確診罹患肛門癌後,馬上就被安排放療與化療,希望讓腫瘤縮小,但蕭慕琦表示,即使做了這些治療,在外科手術時,為把剩下的腫瘤清除乾淨,「婦人的肛門還是未能留下,都被切除。」

蕭慕琦又在婦人腹部做一個造口,當人口肛門使用,遺憾婦人未能在發病之初接受治療。

什麼是肛門癌?

肛門癌的發生率有多少?

肛門癌非常少見,約佔腸胃道癌症的1%至2%,在美國每年約有3400名新病人,且約有500人死於肛門癌;與大腸直腸癌比較不同,其為每年14萬名新病人,而有50000人死於癌症。

肛門癌的危險因子為何?

真正引起肛門癌的原因尚未了解,但有些因子較易造成肛門癌

1.年齡:超過50歲以上。
2.肛門菜花:若曾患有肛門菜花病人,表示曾被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過,較易得肛門癌。
3. 肛門性行為:曾進行肛門性行為者。
4. 抽煙:煙中有些化學物質易致癌。
5. 免疫力抑制:像是接受移植手術,或愛滋病患危險性較高。
6. 慢性發炎反應:若是長期患有肛門廔管或傷口不癒者較易患病。
7. 骨盆腔放射線照射:若病人曾患直腸癌、膀胱癌、攝護腺癌或子宮頸癌的人,須些受放射治療者危險性也較高。

肛門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1. 直腸肛門出血。
2. 肛門口可摸道硬塊腫瘤。
3. 肛門疼痛。
4. 肛門異常搔癢。
5. 排便習慣改變。
6. 大變形狀便細。
7. 肛門異常黏液的分泌物。
8. 肛門周圍或鼠蹊部淋巴腺腫大。

這些有時也會由痔瘡來表現,但民眾還是須小心有肛門癌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

原影片連結:

責任編輯/梁溶珈



標題:55歲女肛門冒肉球以為是痔瘡!就醫發現罹癌肛門遭切除,出現8症狀恐是前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775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