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古茶,難逃魔咒
作爲普洱茶第一股,瀾滄古茶還是沒能逃過業績大變臉的魔咒。
2024年,公司交出一份上市以來最差答卷,預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成,淨虧損最高1.2億元。即便剔除相關減值等因素影響,預計虧損也在0.5億元-0.53億元之間。
瀾滄古茶地處普洱茶核心名產地之一的景邁山,名山頭的普洱茶難賣,一方面是終端消費市場回暖緩慢,另一方面公司轉型效果不佳,未能在线上渠道收獲紅利。
更重要的是,經過1月初少數股東突然發難風波後,元老級核心高管王娟辭任,業務團隊主官亟待就位。不過,公司至今未能找到合適的經營掌舵人,只能由75歲的董事長杜春嶧暫代總經理職責。
最高虧損1.2億
辛辛苦苦賣了一年普洱茶,回頭看账本虧了1個多億。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普洱茶第一股”瀾滄古茶(06911.HK)身上。3月10日夜間,公司披露盈利預警,如實預告了業績大變臉的事實。
根據公告,2024年,公司預計錄得營業收入3.60億元至3.70億元,同比下降約30%至32%,公司擁有應佔虧損約0.97億元至1.2億元。剔除非經營性因素,預計虧損0.5億元至0.53億元。
瀾滄古茶2023年12月登陸港股,爲近年來唯一成功上市的茶企。
收入下滑、業績由盈轉虧,公司認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有關費用和支出未獲適時調整和優化;第二是結合期內公司表現和市場環境,進行了有關資產及信用的減值撥備。
公司收入下降的狀況,反映出其渠道轉型不力。
由於缺乏线上、线下產品分類規劃和價格管控,公司线上渠道未獲增長,同時又衝擊线下門店經營。在報告期內,公司依托KA渠道獲得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0%,在原料茶業務上作出突破,仍難抵御整體市場復蘇緩慢、线上衝擊。
瀾滄古茶的產品覆蓋中高端及大衆茶市場。主要產品爲1966、茶媽媽和巖冷三大系列,分別對應高端、大衆以及新中產消費群體,價格區間分別爲每公斤471元-50420元、500元-15800元,以及1242元-4363元。其中,1966系列盈利能力最強,毛利率水平超過70%。
去年上半年,這三大系列均出現下滑,其中,1966系列收入1.3億元、茶媽媽和巖冷收入共計0.5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1%和19.1%。
人事巨震
或許,正因爲去年上半年开始的業績大變臉,最終觸發了少數股東的公然“發難”。今年1月初,瀾滄古茶少數股東要求召开臨時股東大會,提議免去王娟執行董事一職。
他們認爲,王娟的經營管理理念不符合當前市場環境,在現階段已經無法匹配公司業務發展。
今年51歲的王娟,曾是瀾滄古茶的一名經銷商,2007年加入公司,並在2018年就任總經理。
她不僅是公司高管,也是股東,截至2024年中報,其持有瀾滄古茶9.92%股權,爲第二大股東,與75歲的公司創始人杜春嶧爲一致行動人。2023年12月22月,二人在聯交所一齊敲鐘,將瀾滄古茶送上資本市場。
提議罷免王娟的少數股東,合計持有公司股份855萬股,佔總股本的6.79%。盡管持股比例不高,但還是在資本市場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在多方博弈之下,短短3天就有了結果。
王娟以個人身體原因爲由,向董事會請辭總經理等職務。公司也作出了妥協,調任她擔任非執行董事,由董事長杜春嶧代理總經理職務。
其實,王娟並不像少數股東們所述的那么不堪。她一路助力瀾滄古茶登陸資本市場,上市當年,公司的經營表現尚可,錄得營業收入5.27億元、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0.80億元,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
如果將時間前移,2021年才是公司業績巔峰,當年錄得營業收入5.59億元、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1.31億元。此後,呈現出發展後勁不足的態勢。與此同時,公司庫存高企,截至2024年上半年爲9.09億元。
作爲一家擁有近60年歷史的普洱茶企,瀾滄古茶長期依賴於經銷商渠道。2024年上半年經銷渠道貢獻收入60%以上,收入規模爲1.2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近30%。
线下經營不利,公司逐步布局线上業務,去年上半年,线上錄得收入0.31億元,僅佔公司總收入約16%。
普洱茶在线上市場並不是沒有機會,也並非消費者不愛喝普洱茶。“李陌茶”是近年跑出的茶葉线上品牌。公开數據顯示,該品牌2023年僅抖音平台的交易額就高達7.5億元以上,其中4成爲普洱茶。
困在虧損泥沼中的瀾滄古茶,急需大象轉身。目前,公司還沒能找到熟悉行業經營的掌舵人。
這個人選,不僅要拯救業績,還得提振市場信心。瀾滄古茶上市兩年來,市值已大幅縮水。截至昨日收盤,總市值僅5.03億港元,已較上市時蒸發3成。
標題:瀾滄古茶,難逃魔咒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