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大战愈演愈烈,全球市場也度過了黑色星期一,對於市場而言,如今需要釐清的問題很多,但相對清晰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大概率會持續很久,同時會對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因爲此,投資者开始紛紛關注美國經濟不斷上升的“滯脹”風險;當然,有意思的是,市場也开始押注美聯儲會更快和更大幅度地降息,以抵御經濟下行的風險。5月的美聯儲議息會議,是可以觀測到的第一個政策窗口,但市場也有評論認爲美聯儲可能更早採取緊急性降息。

觀測“滯脹”的第一個窗口,是2年期和30年期美債的利差,從近期的走勢來看,30年期美債利率幾乎沒有大的變動,但2年期利率幾乎呈現出跳水的走勢,這意味着市場在定價美聯儲降息的同時,也認爲未來的通脹風險仍然值得關注。換言之,市場將“經濟停滯”和“通脹”分开進行交易,而非普遍意義上認爲“滯脹”可能帶來的對貨幣政策的嚴重掣肘——因爲降息可能會加劇通脹壓力。換個角度來說,市場更加相信美聯儲會採取寬松舉措,同時也相信通脹壓力仍將在中期內揮之不去。

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开始出現明顯的陡峭化,這似乎是美元指數見底的一個信號。在此前的分析中,我們發現美元指數與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之間存在較好的相關性,但很少去研究利率曲线與美元指數之間的關系,這背後的原因是各期限債券收益率之間存在着同漲同跌,這也意味着期限利差相對穩定,因此不需要對此過度關注。但當近期期限利差开始擴大後,其背後的邏輯也會影響美元的邏輯。比如說很多投資者認爲美國經濟會出現“滯脹”,但很多其他經濟體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衰退,這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美元的相對優勢。從這個角度而言,市場又开始清晰地對不同經濟體在關稅下的衝擊進行定價。

從美元指數的主要對手方歐元來看,歐美利差开始收窄,則是近期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事件。一般而言,這似乎也會對應着歐元匯率的築頂。換言之,美元指數如果上行,美債的期限利差开始走擴,同時歐美利差开始收窄(意味着歐元區經濟會更弱一些),市場似乎還是認爲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注:本文來自國泰君安國際2025年4月8日發布的《市場如何定價美國“滯脹”風險?》,分析師:周浩、孫英超



標題:市場如何定價美國“滯脹”風險?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9798.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