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4月7日的全市場普跌後,港A半導體板塊今日強勢上攻。

A股方面,半導體股漲幅居前。截至收盤,華嶺股份30CM漲停,國民技術20CM漲停,此外,凱德石英、芯動聯科、台基股份漲幅均超13%,龍芯中科、紫光國微、寒武紀等紛紛大漲。

港股方面,半導體板塊同樣迎來了強勢反彈。截至發稿,中芯國際、上海復旦漲超9%,華虹半導體、宏光半導體、晶門半導體、英諾賽科、芯智控股也紛紛跟漲。


國產替代進程有望加速


近期,美國向全球挑起的關稅战備受矚目。

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我國輸美商品徵收“對等關稅”,盡管本輪關稅政策暫未涉及半導體行業,但美方警告後續可能加徵。

實際上,此前美國已依據301條款,對原產於中國的半導體產品施加了50%的關稅稅率,這表明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限制一直存在,只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調整政策。

對此,我國迅速採取對等反制措施。4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美國單方面發起並持續升級的關稅战,極有可能將全球經濟拖入深度衰退的泥沼。雖然短期內,中國半導體產品出口會遭遇阻礙,面臨市場份額下滑等挑战。但從長期來看,此次貿易摩擦也爲國內半導體產業實現自主可控、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創造了重要契機。

中信證券認爲,在當前時點,自主可控繼續成爲重要且緊迫的任務,短期模擬芯片方向最受益,長周期維度下低國產化率細分賽道均有望受益。另外,預計受益於科技強國趨勢,科技產業領域會出現更多自上而下的資源整合趨勢,加速解決卡脖子問題。爲解決需求問題,未來中國民族品牌出海,拓展美國以外的市場仍是大勢所趨,配合民族品牌出海的全球化布局的供應鏈龍頭中長期也有望受益於品牌端格局洗牌趨勢,同時受益於國內高效率的成本優勢。

國信證券也表示,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有望加速半導體國產替代進程,建議重點關注模擬芯片板塊,一方面,模擬芯片國產化率較低,且全球前兩大模擬芯片企業均爲美國廠商,另一方面,我國模擬芯片企業近幾年加大研發投入,儲備了衆多新料號,且模擬芯片採用成熟制程,國內產能充足,具有國產替代的能力和空間。


半導體市場持續增長


在科技浪潮的持續推動下,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呈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

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數據顯示,2025年1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飆升至565億美元,同比增長17.9%,一舉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半導體銷售額在1月達到155.5億美元,同比增長5.4%。

到了2月,雖然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環比有2.9%的下降,爲549億美元,但同比17.1%的增長率依舊維持在高位。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計,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6971億美元,同比增長11%。

同時,終端需求溫和復蘇,也爲半導體行業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隨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穩步回暖,或將有力拉動半導體產品市場消費。

4月8日,知名研究機構IDC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第1季度全球PC出貨量達6320萬台,同比增長4.9%,這主要得益於Windows 10系統支持即將終止促使設備升級、端側AI應用需求強勁,以及行業對關稅衝擊的提前准備。

此前,IDC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將達到2.89億,同比增長1.6%,未來幾年出貨量保持穩定。

此外,我國半導體技術也迎來重大突破。近期,復旦大學周鵬/包文中聯合團隊突破二維半導體電子學集成度瓶頸,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於二維半導體材料的32位RISC-V架構微處理器“無極(WUJI)”。

展望後市,在人工智能興起帶動需求增長、技術領域加速實現突破,以及國家政策持續扶持的多重利好背景下,半導體產業作爲底層支撐與核心環節,有望迎來更爲廣闊的上升空間。



標題:港A半導體股強勢反攻!國產替代按下加速鍵,未來駛向何方?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9977.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