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零食與烘焙行業正經歷從"淺水區"到"深水區"的深度變革。

過去依靠微創新即可獲利的時代已經結束,隨着居民健康意識提升、Z世代成爲消費主力,以及下沉市場潛力釋放,零食行業正從單純的"好喫"向"喫好"轉變。與此同時,量販渠道崛起、國潮文化盛行等外部因素,正在重塑零食品類的價值邊界。

在此背景下,行業競爭邏輯正在重構:過去以口味創新和渠道鋪貨爲主的增長模式面臨挑战,取而代之的是"產品創新+場景挖掘+價值傳遞"的全新競爭維度。

面對這場深度變革,零食企業該如何把握創新方向?行業未來的增長機會在哪裏?

沙利文大中華區合夥人及董事總經理張葛建,在FBIF2025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零食與烘焙分論壇,以《多元化消費需求背後:零食品類創新趨勢洞察》爲主題,通過品牌案例剖析,帶來了深度行業觀察與趨勢解讀。

【下文根據演講整理,內容有刪節】

零食烘焙這一品類正在進入深水區。

曾經,零食烘焙市場處於淺水區時,大魚小魚共存,競爭也沒有像現在這么激烈,即便是微創新都能夠爲企業或者品牌帶來不錯的收益。

如今,當市場卷向深水區,企業的創新則需要更加深入,企業家也要更有魄力,爲了推出新品或爆品需要有一定的犧牲精神。如果推新不得當,有可能讓一家企業就此在深水區中淘汰。

但即便是身處深水區,也有創新表現突出的企業,比如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現在已經是年銷百億級別的爆品。但在產品剛剛推出之時,無糖茶被當時的消費者評爲“五大難喝的飲料之一”。盡管如此,農夫山泉卻堅持做了十多年的無糖茶。而這一堅持背後,企業除了有足夠的資金、足夠的實力之外,還有對這一品類未來趨勢的預判。

一、深水區下,品牌創新的四大機會

即便是身處行業的深水區,市場留給企業和品牌的機會依然有很多,我們對目前零食烘焙市場機會有如下四點總結:

第一,從好喫到好賣,零食進入品類創新的新時代。

展开全文

零食行業正從單一的“口味驅動”轉向以品類創新爲核心競爭力。企業不再只是比拼風味,而是通過跨界融合、品類重塑、場景拓展等方式引領消費者認知與購买行爲的變革。

跨界融合——不少零食烘焙品牌會進行IP聯名營銷。此前霸王茶姬和哪吒的聯名,當消費者進入門店購买奶茶之時,會在門面看到敖丙的動漫頭像,這些細節對銷售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品類重塑——一些傳統品類正在重塑,如現在市場上可以看到奶糖添加了益生菌後賣的特別好,又比如養生品類下老金磨方的芝麻丸,這些新品給市場帶來了非常多的驚喜。

場景拓展——零食品類的場景已經不僅限於看電影、看電視等常規的休闲娛樂場景,而是拓展到了代餐、或是休闲以外的辦公場景等。

第二,多重力量的共振,重塑零食品類的邊界。

現在,國家政策層面也呈現利好。2025年年初,國家發布了提振消費的相關文件。

而零食烘焙是消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政策引導健康消費、文化自信推動國潮崛起、年輕人熱衷社交場景體驗——多種因素正在協同驅動零食行業突破傳統定義,邁向“零食+”的全新發展格局。

第三,主動消費時代,品牌價值成爲決勝關鍵。

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喫飽”和“嘗鮮”,主動尋求有功能、有態度、有文化的產品體驗。品牌只有構建清晰價值主張,才能佔領新一代消費者的心智。

第四,當前零食創新呈現五大趨勢:

1、健康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關注到零食產品的配料表,主動去查看是否有香精、色素或者其他添加劑,這都會成爲消費者們選擇的重要標准之一。

2、情緒滿足。情緒價值非常關鍵。

3、新中式。年輕人對新中式產品有非常高的偏好度。

4、功能性。消費者會主動希望在喫零食的同時能夠再多一些功能,如助眠、增加蛋白、營養等。

5、靈活餐食。零食不僅存在於休闲場景,還有可能作爲代餐而存在。

二、零食品類創新,爲何勢不可擋?

爲什么說零食品類創新勢不可擋?主要有以下幾點推動力:

第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更愿意爲健康、品質、情緒买單

我們曾經調研發現,不論幾线城市,不同的年齡段的消費呈現差異化特徵,比如一线城市的部分消費者並沒有對未來消費有很高的預期和信心,但三四线城市的中、老年人群卻對未來有比較好的預期,有信心消費。此外,Z世代的年輕人以及經濟快速騰飛時代的親歷者,同樣對未來有很好的預期。

第二,下沉市場強滲透,地方特色零食、新中式品類火爆

下沉市場巨大的潛力是不容忽視的。很多零食品牌,都是在下沉市場獲得巨大增長。如衛龍、麻辣王子等這類辣條品牌在下沉市場都有很好的表現。另外,達利食品的下沉市場也做得非常好,他們的口號就是只要有村,只要有店,就有達利食品的產品。

所以,零食品類創新,品牌不僅需要研究一二线城市,還要研究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對於零食品類的偏好度,這也是非常關鍵的。

第三,量販零食崛起,高頻高性價比促進新品試水

量販零食折扣店的崛起,也是品類創新不可擋的重要因素。

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去年我出差到湖南長沙,是在某一個工作日,晚上十點半的時候,鳴鳴很忙旗下品牌零食很大門前排長隊,人頭攢動。我們發現,消費者進入量販零食店,不僅僅是爲了买零食,更多的是去體驗,去逛。

量販門店成爲新興重要零售渠道,這對於零食品牌的創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爲消費者是靠自己的眼、手、口去品嘗、品鑑,然後才做出是否購买的選擇。因此,量販零食店中的新奇包裝、好喫的好玩的,一定會成爲消費者的“熱寵”。

第四,個性化消費習慣,促進功能性和定制化產品發展

如今,消費者十分講究個性化,同時偏好一些定制化零食。如,液體沙拉,這是目前市場上女性群體十分偏愛的品類,主要是有羽衣甘藍、黃瓜等果蔬汁打制而成的液體。

講完推動力之後,再來說一說從政策角度來說,品類創新有哪些“方向盤”?我們能夠看到,從2016年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7年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2024年的“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到2025年的《預包裝食品標籤及營養標籤新國標》和《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這些政策、方案的背後,是國家战略正重塑零食品類與消費趨勢。

三、零食品類發展五大趨勢

基於上述內容,我們總結了零食品類發展的五大趨勢:

第一,健康化

曾經,市場強調的是無害,講的更多的是零食喫下去不要有副作用,不要影響到孩子的發育、內分泌等;現在則變成了有益,講的更多的是減少添加,降低負擔的同時還能夠攝入一些有益成分。

兩個詞的轉換看似沒有太多的變化,但背後其實是消費者健康認知升級(輕負擔+有益)推動零食創新從“減法”向“加法”轉變,科學配比、精准營養與綜合功效成爲新賽道核心。

2020年消費者對健康零食的定義集中在低卡、無糖、天然成分等功能性需求;而2025年的趨勢將轉向精准營養、科學背書、藥食同源、綠色環保和控糖低GI等方向。這些關鍵詞值得品牌在產品設計、战略規劃和決策中重點關注。

在健康化之下,有三點更爲細分的趨勢是:

1、無糖/低糖/低GI產品持續放量

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推動了市場對低糖/無糖食品的需求。代糖產品也在不斷升級,除了現下相對熱門的赤蘚糖醇之外,阿洛酮糖、阿拉伯糖等新型代糖也在逐步進入市場。此外,低GI(低升糖指數)成爲新趨勢,結合低脂配方,這一搭配成爲健康食品創新的關鍵。

2、藥食同源引爆新養生經濟

藥食同源在食品企業上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不過,企業在產品創新時需要注意,原料是否屬於藥食同源。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根據衛健委與國家市監總局數據來看,藥食同源名單共106種,不過名單還一直在擴容。

3、天然原料,極簡風味

當前健康零食趨勢強調極簡配方——凍幹水果、豆類、能量棒、菌菇等產品僅保留天然原料,不再添加過多添加劑。與傳統零食(含香精、色素、高溫油炸)相比,現代工藝更傾向低溫慢烘,減少油脂和有害物質(如丙烯酰胺),同時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

第二,情緒滿足類零食

現在年輕人非常注重情緒滿足。在此背景下,我們能夠看到零食品類正突破傳統場景限制,向功能化、情緒化方向升級。通勤路上需要便攜代餐,深夜時分想要助眠零食,辦公電競時尋求腦力補充,運動後渴望快速恢復,親子時光則偏好健康小食。消費者期待零食能同時滿足便捷、情緒安撫、營養補充等多重需求。

第三,新中式零食

新中式講究的是國潮、非遺和地方特色。如廣西荔浦芋頭脆片這類地域特產,都可以成爲品類創新的亮點。同時,哪吒、孫悟空等與傳統文化IP的聯名營銷活動也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反響熱烈。

第四,功能性零食

在標籤化、功能化層面,不少品牌都做得很不錯,他們或是通過生物技術、或是食品工程創新,或是數字化技術,或是跨界融合,在零食中加入一些功能性的功效。

第五,靈活餐食

美國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92%的美國千禧一代每周至少一次用零食代替正餐,25%的Z世代經常以零食替代正餐。中國市場同樣出現這種情況,消費者試圖將零食代餐化、正餐化,所以早餐面包、蛋白質零食現在也越來越多。

總結來看,我們要把握主流趨勢,突圍增長。不少品牌已經在品牌在做健康化、情緒價值、新中式、功能性以及靈活餐食裏面都做了一些非常多的嘗試。在這五大趨勢之中,品牌們哪怕把握住任何一個趨勢都能夠起到不錯的作用。

最後,展望未來。零食產業正從滿足口腹之欲向提供生活解決方案轉型,當前發展階段已超越基礎需求滿足,更注重爲消費者提供生活場景中的功能性解決方案。產品屬性正由單純的嗜好品轉變爲功能載體與文化傳播媒介。

中國零食企業積極布局全球化战略,如衛龍辣條以"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爲品牌主張,推動品類國際化發展。在產品創新維度,需兼顧科學內涵、文化底蕴與趣味體驗;在品牌建設層面,應當精准把握政策導向,深入洞察消費需求,堅持長期主義的創新發展路徑。

本文爲FBIF食品飲料創新原創,轉載請聯系出處。



標題:沙利文張葛建:零食創新進入“深水區”,引爆市場有5大風口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9904.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