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5日專電)美國政府從未證實駐台美軍的具體人數,美退役海軍少將蒙哥馬利今天指出,美軍駐台聯合訓練團規模為500人,應擴大至1000人來建立具實戰能力的部隊。他也主張台灣國防預算應於2028年達GDP5%,以打造反介入實力。

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上午舉行「在緊張加劇下維持嚇阻力:防止中共對台侵略」聽證會,前太平洋陸軍司令佛林(Charles Flynn)、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及前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出席。

蒙哥馬利指出,美國國會2023年通過的「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指示行政部門訓練台灣軍隊,但國防部進度緩慢。如果要讓台灣真正建立一支具實戰能力的反介入部隊,仍需要美軍投入與參與。

佛林同樣提到美軍訓練的重要性。

他說,美國可以提供台灣400套魚叉飛彈系統,但如果台灣沒有懂得操作、部署、定位這些系統的團隊,並建立主射擊、備用與替代位置,擁有多少裝備其實已經無關緊要。

佛林強調,訓練能讓台灣軍隊理解如何落實縱深防禦,「而這正是我們作為訓練單位的重要價值。」

總統賴清德2月宣布推動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3%以上目標。共和黨眾議員強生(Dusty Johnson)今天提到,在台灣分裂政府的情形下,內部似乎尚未對3%達成共識,詢問蒙哥馬利主張的5%在政治面上是否可行。

蒙哥馬利回覆,軍事預算佔GDP5%不僅能讓台灣購得所需系統,也能建立真正的戰備能力。此外,根據歷史經驗,對民主國家而言,5%是較能達到的水準。

他也指出,政府內部人士主張的軍事預算達GDP10%並不實際,因為這代表台灣每年從美國購買400億美元的「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 FMF)裝備。

「我相信各位都很清楚,我們目前連每年3.5億美元的FMF都無法供應」。蒙哥馬利說,除非徹底改造外國軍事銷售(Foreign Military Sales, FMS)系統、效率提高1000%,否則台灣軍事預算不可能達GDP10%。

「我們才是最終後盾。」今年1月卸任的康貝爾提醒,雖然聚焦台灣需要做什麼、以及美國該如何支持台灣至關重要,但美國必須持續強化自身能力,並將更多戰力轉移至印太區域,認清印太才是21世紀對美國實力的終極挑戰地點。

康貝爾呼籲特別委員會表明,持續大力支持台灣民眾,以及台灣過去4年在美國強力支持下,於科技、政治和戰略上取得的成就,這才是美國的利益所在。(編輯:陳慧萍)1140516

延伸閱讀
康貝爾
蒙哥馬利


標題:美退役少將:駐台聯訓團應由500人擴至千人建構戰力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1162.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