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國際書展 童偉格紀大偉與捷克讀者簽書交流
(中央社記者劉鬱葶布拉格19日專電)為期4天的布拉格國際書展15日登場,參展的麋鹿出版社邀請台灣作家童偉格與紀大偉出席,分別就其捷克文譯作「西北雨」與「膜」發表演講,及與讀者面對面互動、簽書交流。
童偉格的長篇小說「西北雨」以台灣東北角金瓜石一帶為背景,以父親與家族為題材,書寫個人記憶與成長的經驗,用抒情的筆法呈現幽暗與哀傷。
「西北雨」的捷克文版譯者白蓮娜(Pavlína Krámská)評論,「西北雨」是一部多層次、可從多角度解讀的作品,既可視為偵探小說、心理劇,也像是一系列超現實畫面的組合。小說融合真實與虛構的家庭記憶與夢境,交織出魔幻寫實的氣氛,使地方風俗、信仰、神祇、靈魂與亡者都栩栩如生。
對於「西北雨」翻成捷克文出版,童偉格表示,捷克的出版市場相對較小,「西北雨」能獲選外譯出版,令他意外與受鼓舞。
童偉格也分享此書被翻譯的過程,「夏天西北雨直直落」,是台灣人共同的記憶,然而,捷克人未必能從字面上理解何為「西北雨」。所以,他需向譯者說明,「西北雨」意指在夏天來得突然、猛烈的午後驟雨,書名因此翻成Letní deště,捷文意思為「夏季的雨」。
另外,為求精準翻譯,譯者也向童偉格提出許多疑問,例如「浴缸」這個詞,譯者需釐清它的形狀、材質與顏色;而像「安全島」,在西方文化並無對應概念,也增加轉譯的難度。
紀大偉的作品「膜」,早在1995年完成,至今已被譯為捷克語、法語、英語、日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丹麥語與芬蘭語等多種語言。
捷文版「膜」(Membrány)的編者白蓮娜指出,紀大偉的小說巧妙地將性別與性取向議題融入政治思考中,挑戰傳統性別分類,展現出一種流動、多元的性別觀點。
白蓮娜評論,這部作品的主題遠超越其所處年代,在當今世界仍具現實意義。如今,人工智慧與複製人已不再是「會不會出現」的問題,而是「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實課題。
現場有捷克民眾告訴中央社記者,雖尚未閱讀「膜」,但被書封設計所吸引,在進一步閱讀簡介後,更對主角的名字產生興趣,認為蘊含特殊意涵。因對心理學有興趣,認為這本書能產生共鳴。
查理大學漢學系4年級生Valeriia則分享,她因學習中文而對台灣文學產生興趣。早在1、2年前就在網路上看過「膜」的介紹,這次很高興能在現場買到實體書。
Valeriia說,她還挑選「穿別人的皮膚」選集,這本書收錄多位台灣作家的作品,並採中捷對照編排,讓她在欣賞文學同時,也能精進中文能力。(編輯:張芷瑄)1140519




標題:布拉格國際書展 童偉格紀大偉與捷克讀者簽書交流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