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灑滿巴勒斯坦
最近,很多人都被一條視頻震撼了。
有記者問一個加沙男孩:你長大了想幹什么?
男孩先是迷茫了一會兒,隨後眼神平靜地說:我在巴勒斯坦長不大,走在路上隨時可能被槍殺。
生活在和平國度的人無法想象,如此殘酷的話居然從幾歲的小孩嘴裏說出。
战爭還在繼續,傷亡還在增加,人與人又將武器對准彼此。
截至昨天,已經有超過4900人死亡。其中,包括1300名兒童。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這對有血緣關系的兄弟,爲什么彼此間這么大仇恨?
一定要把對方趕盡殺絕?
01
根據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都比較認同的宗教傳說,大概是這么回事。
在人類文明初期,所有部落都是最原始的自然信仰。
比如說,我用石頭打獵,我就在門口擺塊石頭,出發前拜一拜。一代傳一代,後來我的子孫,信仰的就是石頭神。
那個時候,每個族群都有自己想象的神,什么山神、水神、火神、牛神、羊神、鳥神,太多了。
屬於是圖騰崇拜。
直到公元前21世紀,相當於我們夏朝那個時候,有個在兩河流域遊牧的小部落,打破了舊信仰。
他們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這個部落的酋長,叫亞伯拉罕,傳說他是諾亞的直系後代,就是造方舟的那個。
突然有一天,亞伯拉罕把所有族人都叫過來,說:
鄉親們,我昨晚做了個夢,夢見了真神,祂叫耶和華。真神說,這個世界只有祂一個神。真神還說了,全宇宙只有我們才是祂最鐘愛的子民。
這就是猶太教的起源。
但亞伯拉罕不知道,他做的這個夢,將給部落的子子孫孫帶來無窮災難。
亞伯拉罕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不能老在一個地方待。
而當時,兩河流域正在鬧飢荒,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正走向崩潰。
於是亞伯拉罕又說了:
我已經和神約定,我們的子孫後代全部會信仰祂。
作爲回報,神賜給了我們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叫作迦南。
迦南,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約旦河一帶。
所以直到今天,猶太人都堅定地認爲,巴勒斯坦是上帝賜給他們的應許之地。
於是,這個部落开始往西邊遷徙。
第一個歷史分岔口,也隨之出現了。
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
哥哥“以實瑪利”,是女僕生的庶子,沒有繼承權,他被趕到南方的荒漠繼續過遊牧生活,成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弟弟“以撒”是嫡子,擁有合法繼承權,帶領族人順利到達迦南。
但這裏是有原住民的,叫腓尼基人。當地土著把這群外來者稱爲希伯來人,意思就是渡河過來的人。
希伯來人來了後,跟土著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除了爭奪土地,更重要的,是宗教信仰。
猶太教它不是一個包容的宗教,只允許希伯來人加入。
這下麻煩就大了。
你成天說別人信的神是假的,就你是真的,還不准別人信,你說他們氣不氣?
於是就爆發了大大小小的战爭,結果是希伯來人沒幹過。
被打敗的希伯來人一路向西,逃到尼羅河邊,才在古埃及定居下來。
剛开始幾百年,小日子過得還不錯,希伯來人口越來越多。
但是,他們有自己的宗教、語言和文字,很難融入埃及社會。
更要命的是,希伯來人逢人就說,你們埃及信的什么狗頭神、鳥頭神,都是假的!只有俺們的上帝才是真的。
埃及人很不爽。我信我的太陽神,你信你的上帝,憑啥說我的神是假的?
於是埃及法老直接把希伯來人統統貶爲奴隸,去修金字塔的幹活。
直到400年後,希伯來人的第二位先知——摩西出現了。
摩西在神的幫助下,帶着族人逃離埃及,順利返回應許之地——巴勒斯坦。
也正是有這么一段歷史,導致埃及和以色列有着極深的仇恨。
希伯來人回到巴勒斯坦後,逐漸有了國家意識。
公元前1050年,以色列聯合王國成立。首都耶路撒冷,從此成爲猶太教的聖地。
100年後,王國分裂成了兩個。
北邊依然叫以色列,南邊則成了猶大王國,猶大人也就是後來的猶太人。
處在這樣一個四战之地,想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享受了三、四百年的王國時代之後,迦南之地先後被亞述、新巴比倫、波斯、羅馬帝國徵服。
猶太人,也再沒擁有過自己的國家,四處顛沛流離。
在經歷了近千年苦難後,歷史終於出現第二個分叉口,基督教誕生了。
02
公元30—100年,隸屬於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巴勒斯坦地區,开始傳播耶穌的故事。
信徒們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不論什么人,只要信耶穌,就是上帝的子民,人人平等。
直接把猶太教最本質的教義給改了。
這就讓猶太教會很惱火了,本來只有猶太人才有資格信上帝,基督教卻宣揚人人都能信。
他們認爲耶穌是叛徒,聯和羅馬政府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的弟子保羅,把耶穌的話記下來,整理成《聖經·新約》,猶太教那個就變成了《舊約》。
靠着這本書,猶太教的2.0版本基督教,迅速在歐洲傳播。
尤其在306年,東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看到了一神教對維護統治的作用,把基督教定爲國教,形勢立刻逆轉。
因爲宣揚人人平等么,那些長期受到貴族壓迫的底層老百姓,一下子就找到精神寄托,成爲虔誠的基督信徒。
耶穌受折磨、死亡、復活和升天的地方——耶路撒冷,於是也成了基督教的聖地。
又因爲耶穌的死,跟猶太人有直接的關系,所以歐洲人一直痛恨猶太人。
因此被打上“異教徒”標籤的猶太人,很難在歐洲政治領域立足,只能在靠經商、放高利貸爲生。
而這,更加深了歐洲人對他們的仇恨。
這種仇恨與鄙視,在古典歐洲文學作品中比比皆是。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本來,兩個宗教爭上帝就夠混亂了,沒想到很快又出現了第三個。
以實瑪利的後代,也就是阿拉伯人,本來靠着古代絲綢之路,在中國和羅馬之間當二道販子,挺富裕的。
但他們始終沒有國家意識,而且非常不團結,各個部落互相幹仗,一直都是四分五裂。
這就導致大部分生意,被波斯人給搶走了。
他們逐漸意識到必須團結。
公元7世紀,一個叫穆罕默德的人出現,他改變了整個阿拉伯民族。
他早期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結合猶太教和基督教教義的3.0版本,主張:凡是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都是兄弟,應該聯合起來幹掉異教徒。
這種教義,極具侵略性。
伊斯蘭教很快就徵服了阿拉伯半島,並繼續擴張,逐漸形成後來的阿拉伯世界。
教徒們認定,穆罕默德才是真神阿拉的最後一位使者,是真正的先知。
傳說,他在耶路撒冷的一個山洞裏,遇到天使加百列,將聽到的話整理成《古蘭經》。
耶路撒冷,又成了伊斯蘭教的聖地之一。
歸根結底,猶太教的雅威、基督教的上帝,伊斯蘭教的真主,指的都是“耶和華”。
區別在於,究竟是誰跟耶和華締結了契約。
這種分歧,酝釀了無數謾罵與战爭。
尤其是對耶路撒冷的定義。
對猶太教而言,這裏是上帝的應許之地;對基督教而言,這裏是耶穌復活升天的地方;對伊斯蘭教而言,這裏是穆罕默德與神溝通的地方。
不過,歷史發展到這個時候,猶太教雖然是根源,基本沒有話語權。
所以最近一千多年,西方世界主要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爭鬥。
雙方圍繞共同的聖地,都打着“聖战”的名義進行了一千多年的战爭。
尤其在1096-1291年,9次十字軍東徵,造成500萬人直接死亡,減傷傷亡無法統計。
最終是伊斯蘭教贏得战爭,掌握東西方貿易线。
敗軍則把黑死病帶回去了,導致歐洲人口直接減半。
直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基督教進行宗教改革,搞出了工業革命後,才找回場子,用熱武器把伊斯蘭教幹趴下。
直到現在。
所以,在歷史上,一直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互相打。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屬於是兄弟民族,雙方都認爲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後代,彼此間一直沒啥大的矛盾。
相反,是基督教一直在打壓猶太教,是兩教的共同敵人。
沒想到的是,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全球市場化變革後,猶太人已經積累了太多財富,突然就有了“復國”的實力。
他們拿着《聖經》到聯合國,證明自己對巴勒斯坦地區的主權。
1947年,聯合國181號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爲二,一半給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
阿拉伯人就極度不爽了:
首先,當初不是我們從猶太人手裏搶走巴勒斯坦的;其次,這裏從637年开始就是我們的地方,歷史比什么以色列王國長得多,憑什么說是你的?
歷史就是筆爛账,根本理不清的。
雙方選擇直接开幹,22個阿拉伯國家連續對以色列發起5次大規模战爭。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以色列屢战屢勝,蠶食鯨吞了絕大部分巴勒斯坦的土地。
雖然,以色列內部有一部分傳統派信徒認爲,以色列是基督徒幹擾猶太人歷史的產物,是對上帝的褻瀆,猶太人不應該和阿拉伯人自相殘殺。
直到今天,他們仍在不遺余力反對以色列政府,反而支持巴勒斯坦。
但這是徒勞。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這兩個有血緣關系的民族,鬥得你死我活,幾乎沒有握手言和的可能性。
03
相比自然界的漫長進化歷程,人類文明區區幾千年,雖然在技術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本性基本沒變。
人類的行事邏輯,也與古人基本一致。
只要有足夠的場景,歷史上的任何慘案,大概率仍會在今天上演。
最近巴以战爭重啓,甚至可能導致第六次中東战爭發生,就是很好的明證。
很多問題,短期看都是無解的,長期看其實正常,只是族群內部爭奪領地和交配權的現代化體現。
和獅群、狼群,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只要人還是人,這種爭鬥永遠不會停歇。
因爲,人無法說服人。(全文完)
標題:仇恨灑滿巴勒斯坦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