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政策的愿望清單
隨着關稅衝擊後市場的逐步企穩,當前我們正進入從穩市場到穩經濟的接續階段。穩市場的“先手棋”效果立竿見影,接下來做好穩經濟的接續同樣重要,這就需要儲備政策盡早與市場“見面”,否則經濟下行壓力的顯現將造成二次風險。而關於如何穩經濟,從近期國家層面一系列會議的頻繁召开中已初見端倪。圍繞總理所說的“有充足的儲備政策工具”,我們認爲後續政策端有如下线索:
“打鐵還需自身硬”:關稅亂局下,穩經濟更需要構建“內循環”的明確指引。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兩會提出的“投資於人”含金量還在攀升——短期來看內需修復是穩定經濟基本面的關鍵一環,長期來看“內循環”的構建更是一項經濟战略調整。我們認爲接下來政策將向兩個方向發力、促進內需的企穩:
一方面,既有政策進一步加力擴容。比如加力實施城中村改造、推進貨幣化安置,不僅可以加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同時還能惠及更多居民。再如去年頗有成效的“兩新”、已在部分地區落地的生育津貼,都將成爲今年財政促消費的重要路徑。
另一方面,挖掘服務消費中的“潛力股”。相較於其他發達經濟體,當前我國服務消費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哪些服務消費領域有待挖掘?我們推測可能集中在當前居民消費支出佔比偏低(潛能更大)、但又能較大幅度拉動價格整體回升(效果更好)的領域,這就意味着教育文化娛樂板塊(含旅遊、職業培訓、文藝活動等)可能成爲“首選”。
化解外部衝擊:着重應對就業風險。正如今年兩會期間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中美摩擦讓穩就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我國工業行業外貿依存度超過10%(其中制造業部門更高,超過13%),出口下行風險將加劇企業經營壓力,進一步影響招聘需求。再參考總理在4月9日座談會的最新講話,“及時推出增量政策”將重點錨定“加大力度穩就業促增收”。
參考我們在《關稅風暴:政策對衝的經濟账》中的測算方法,美國對華加徵125%關稅(新增有效稅率超過100%),對規上工企營收同比的拖累約1.4個百分點;按靜態彈性估算,對應用工需求減少超過200萬人。考慮到2025年新增城鎮就業目標爲1200萬人,關稅落地對國內就業壓力的影響不可忽視。
相應地,對重點產業的扶持力度也將加大。細分行業來看,外貿依存度高、行業體量大的多爲高技術制造業,如計算機通信、電氣機械、汽車、運輸設備等。
增量的儲備政策,可能包括再貸款、財政貼息、減稅降費等。2024年,我國機電設備、車輛及運輸設備的對美出口敞口分別爲14.6%、8.6%。若美國按照最新稅率執行對華加徵關稅、直接衝擊企業外貿營收(暫不考慮轉口貿易衝擊等間接影響),增量政策對於相關行業的支持力度或不低於1.2萬億元。
風險提示:未來政策不及預期;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超預期;出口變動超預期;美國貿易政策超預期。
注:本文來自民生證券2025年4月10日發布的《經濟動態跟蹤:增量政策的愿望清單》,報告分析師:陶川 S0100524060005,張雲傑 S0100525020002,鐘渝梅 S0100124080017
標題:增量政策的愿望清單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