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提褶似花綻,酥點塑形如藝雕。昨天上午,在宿遷技師學院,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國賽精選項目江蘇選拔賽(中式面點項目)激烈开賽,來自全省各地的中式面點高手,帶着自己的“獨家祕籍”與創新靈感奔赴賽場。

比賽开始後,10位選手迅速投入比拼。在2小時40分鐘內,他們要完成鮮肉包子制作、創意酥點自選和地方風味名點自選等多個項目。來自南京烹飪技工學校的老師江豔玲,其作品將傳統技藝與鄉村振興主題巧妙融合,利用谷倉、農作物模型以及相關標語道具加以裝飾,格外引人注目。

參賽選手 南京烹飪技工學校老師 江豔玲

我們這個展台是以麥田、鄉村來營造主題。我們第一個產品是鮮肉包,鮮肉包是傳統文化技藝;第二個是酥類,是松鼠酥;第三個是“橘程大展”,(設計主題)主要是我們鄉村主要產業,三個產品相結合的話,代表它豐收、可學、可品、可參觀。

展开全文

作爲東道主選手,宿遷技師學院老師尤文靜爲比賽做了充分准備。她制作了提褶包子、象形酥點和太湖船點三款作品。在展台布置上,尤文靜匠心獨運,選用荷花扇面和精致碗碟作爲裝飾,巧妙融入江南水鄉的溫婉韻味。整個展區色調淡雅,元素搭配相得益彰,呈現出獨特的藝術美感。

參賽選手 宿遷技師學院老師 尤文靜

展示了中式面點中“三分做七分醒”的發酵哲學。捏一個45克包子需達到32道褶皺,油酥點心做一個動物造型就要十幾種工具。中式面點是中國飲食的立體詩詞,通過比賽讓更多人看到,面團裏也能揉進文化自信。這也是我堅持研究非遺面點復原的意義,將這份匠心精神傳承下去。

評委們仔細品鑑,從專業角度對每道面點的創新、創意、技術難度以及文化內涵進行綜合評價。

裁判長 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主任 孟祥忍

13個地級市,每個選手所在的市不一樣,地域不一樣、特色也不一樣,包括文化特徵還是我們的特產特徵,還是記憶特徵,都可以去組合。去一元創新,也可以多元復合創新,很好挖掘了我們地方的一些技藝的特長、優勢,也是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交流。

本次參賽的10名選手,來自職業院校教師和餐飲從業者兩個群體,優勝者將代表江蘇參加9月份舉行的我國第三屆技能大賽。近年來,我市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梯隊式強化集訓,形成了“以賽促練、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好機制。

宿遷技師學院教務處主任 張峰

大賽也促進了學院與企業的深度合作,雙方在師資培養、實訓基地建設、技術研發等方面攜手共進,爲地方經濟的轉型升級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裁判長 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主任 孟祥忍

入選的選手可以經過進一步的集訓,對標國賽的要求,能夠展示我們江蘇的記憶風採、技能現狀,促進、引領我們整個江蘇技能人才進一步發展,推動我們江蘇中式面點這個(技術)工種,能夠貼近行業、貼近世賽、貼近國際水准。

記者:李宇

融媒體編輯:萬蒙恩 王淼

審核:解秀晴 楊磊



標題:以賽促練!江蘇中式面點選拔賽在宿遷技師學院开賽 優勝者將出战全國大賽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0544.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