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6日,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Moody’s)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最高級別的Aaa下調至Aa1,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爲“穩定”。

至此,美國已失去所有三大評級機構的最高信用評級。此前,標普和惠譽分別在2011年和2023年將美國評級調至AAA以下。

當日稍晚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發言人Steven Cheung在X上的一則帖子中點名批評了穆迪經濟學家馬克·贊迪,指責他長期以來一直批評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評級下調的核心動因​


穆迪在報告中指出,美國政府債務與利息支付比例在過去十年中持續攀升,現已顯著高於同級別的主權國家。

更深層的影響則指向美國失控的財政赤字與政治僵局,政府債務佔GDP比例從2024年的98%預計升至2035年的134%,年度財政赤字規模接近2萬億美元,而兩黨仍在爲減稅與支出法案激烈博弈。

穆迪在報告中直指美國債務問題的結構性惡化。過去十年間,政府減稅政策削弱財政收入,福利支出持續擴大,疊加利率攀升推高償債成本,導致利息支出佔財政收入比例從2021年的9%激增至2024年的18%,2035年或將達到30%。

盡管白宮與國會多次承諾控制赤字,但實際政策反而加劇失衡。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若延續,未來十年將增加4萬億美元結構性赤字;共和黨新稅收法案可能使債務規模再增3.4萬億至5萬億美元。耶魯預算實驗室警告,若政策延續現行路徑,美國債務與GDP之比或於2055年突破200%。

市場對此反應敏感。納指與標普500 ETF盤後下跌0.4%,10年期美債收益率攀升反映投資者要求更高風險補償。

對衝基金Tolou Capital首席執行官斯賓塞·哈基米安指出,降級將推高美國長期融資成本,而基礎設施資本顧問公司CEO傑伊·哈特菲爾德強調,當前市場本就受貿易關稅和經濟放緩預期困擾,評級下調可能放大波動。

歷史數據顯示,標普與惠譽此前降級均引發美股大跌,此次衝擊或隨着債務擔憂發酵持續顯現。


緊縮背景下的“瘦身”​


政治博弈使危機解決方案更加渺茫。共和黨力推的減稅法案因黨內強硬派反對支出削減而受阻,5月16日衆議院預算委員會未能通過關鍵稅收提案,成爲特朗普政府的罕見挫折。

民主黨則指責共和黨“魯莽減稅”,參議院領袖舒默呼籲“停止赤字贈品”,白宮發言人將債務問題歸咎於拜登時期刺激計劃,兩黨互諉凸顯政策癱瘓。財長斯科特·貝森特坦言,美國處於“不可持續軌道”,警告債務危機可能引發“經濟突然停滯”。

在此背景下,美聯儲宣布未來十年裁員10%(約2400人),強調通過自然減員和自愿離職優化資源配置。盡管特朗普政府曾施壓削減聯邦機構,但美聯儲稱此決策系內部主導,更多反映對經濟環境的適應性調整,而非直接應對債務問題。

穆迪雖下調評級,仍將展望定爲“穩定”,理由包括美元霸權地位、經濟韌性及美聯儲貨幣政策有效性。報告承認美國人均生產率領先、創新能力支撐長期增長,且美元儲備貨幣地位保障低成本融資能力。

但這一結論遭遇質疑,SMBC日興證券經濟學家約瑟夫·拉沃格納指出,美國債務佔比在發達國家中“並非異常”,經濟增長亦優於同類經濟體,降級邏輯存在矛盾;波士頓學院教授布萊恩·白求恩則警告,若兩黨無法達成可信預算協議,市場信心將持續流失。



標題:穆迪摘除最後AAA ,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三連降",股債匯盤後齊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1497.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