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重組填平虧損,*ST漢馬明日“去星脫帽”,曾3月搶發年報
4月16日晚間,*ST漢馬(600375)發布公告稱,上海證券交易所於 4月16日同意公司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將於4月17日开市起停牌一天, 4月18日(星期五)开市起復牌。
公司股票簡稱也將由“*ST 漢馬”變更爲“漢馬科技”,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由5%變更爲10%。
從2023年資不抵債到2024年"扭虧爲盈",這一轉變的背後,離不开債務重組帶來的財務數據改善,也與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战略轉型密切相關。
一年時間“逆天改命”
摘帽的關鍵轉折早在今年3月已有跡象。
彼時,漢馬科技主動將年報披露時間從原定的3月29日提前至3月27日,這一動作被市場解讀爲爭奪“年報摘帽第一股”的信號。
根據交易所規則,提前披露年報可加速摘帽申請流程,而漢馬科技在3月26日年報發布後次日便提交申請,顯示出管理層對摘帽志在必得。
回顧此前業績,2023年,公司因連續四年虧損、淨資產爲負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資產負債率高達109.54%,流動負債超出資產28.74億元。轉機出現在2024年底,馬鞍山中院裁定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通過處置子公司股權、土地及設備抵消20億元債務,直接貢獻11.86億元債務重組收益——這一數字佔全年淨利潤1.57億元的754%。
但財務數據揭示另一面,2024年扣非淨利潤虧損10.79億元,經營現金流淨額-10.5億元,應收账款周轉天數178天。對此,有分析指出,摘帽更多依賴"會計魔術"而非主業復蘇。剝離虧損子公司雖使報表轉正,但核心業務造血能力仍未恢復。
吉利商用車集團的入局是這場資本遊戲的關鍵。2020年吉利收購漢馬科技,2024年主導重整。協議顯示,吉利15億元注資中10億元用於收購子公司股權,剩余5億元轉爲應收账款——這種"注資變借款"的操作,使其掌控核心資產同時轉移風險。重整後吉利通過關聯方持有12.45%股權成爲實質控制人,原控股股東星馬集團持股從28.18%稀釋至9.73%。
資產置換細節耐人尋味,吉利將虧損的混凝土攪拌車業務剝離,注入旗下遠程新能源品牌,盡管注入資產2024年貢獻1.8億元利潤,但該品牌此前三年累計虧損超7億元。
能否走向價值重生?
盡管漢馬科技強調新能源轉型是扭虧關鍵,但其技術路线和市場競爭力充滿爭議。
2024年新能源中重卡銷量4517輛(+37.88%),醇氫動力系統銷售4254台(+43.67%)。但支撐這些數據的是地方政府高達40%的購置補貼和運營補貼。單台醇氫重卡售價超80萬元,遠高於傳統柴油車的35萬元,市場競爭力存疑。
技術路线選擇更顯爭議。與寧德時代、比亞迪押注純電路线不同,漢馬科技堅持甲醇燃料,該技術依賴煤化工產業鏈且未獲國家明確支持。2024年研發投入僅1.02億元(佔營收2.4%),遠低於行業5%平均水平。市場反饋顯示,醇氫重卡續航低於宣傳30%,加注站覆蓋率不足導致頻繁停運,技術短板正在拖累商業化進程。
同時,法律風險如影隨形。2024年公司因債務逾期新增11起訴訟,涉案金額2.3億元。這些未決訴訟可能隨時引爆新的財務危機,爲摘帽後的走勢埋下隱患。
對於兩萬股東而言,這場摘帽狂歡究竟是涅槃重生,還是資本遊戲的終章?當4月18日(星期五)股價恢復10%漲跌幅限制時,市場的選擇將是最真實的答案。
標題:債務重組填平虧損,*ST漢馬明日“去星脫帽”,曾3月搶發年報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2595.html